为何老话说,“买豆腐选边,娶媳妇选三”,其中有什么奥妙?

依依聊文化 2024-04-13 09:15:24

我们现在还经常听到有人讲:“豆腐花了肉价钱!”可见豆腐历来就很便宜,直到现在,我们当地的豆腐价为3元一连(一连有两块豆腐),合1.5元一块,如果按照重量来比较,肉价比豆腐价就高多了。

然而,在南方地区,豆腐历来按连和块卖,而不是论斤计两。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如果卖豆腐都喜欢计较,实在难以启齿,也会让人看扁,把这种人看成是一个喜欢赚别人小利的人。

可是,如果把买豆腐也赚小便宜,与给家里儿子娶媳妇比较起来,那就不一样了,虽然是细枝末节,但是该计较的还得计较,娶媳妇可是终身大事,马虎不得。农村有一句俗语说:“买豆腐选边,娶媳妇选三”,就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且流传颇广。

然而,现在社会毕竟不同于旧时社会,社会背景不同了,如果对旧时农耕社会不了解,对这句农村俗语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失去了原俗语中的味道儿。

那么,该如何正确理解这种旧时代农村的俗语呢?

先说“买豆腐选边”。过去豆腐加工,通常把豆腐脑放入一个木箱子里。这种木箱子实际上就是一种豆腐的模型箱,分为地板、桶子、盖板三部分,底板上面有阴刻纹路组成的方格和漏水的眼,方格通常为正方形,不同的地板所雕刻的方格数量不同,根据箱子大小不同,有20、30、36个方格的,也有更多方格的,最大的有100个方格。与底板方格配套的桶子内壁,也有阴刻的条纹。

豆腐脑放到箱子前,还要在箱子内放入纱布,放入豆腐脑后,当水漏得差不多了,把四周多出的纱布捂住,盖在豆腐上,然后盖上盖板,盖板上再加砖头或石头等重物压紧。

当箱子里豆腐的水流干后,把盖板和桶子拿掉,把纱布打开,把底板上四四方方的豆腐,反转过来,放在另一块准备好的木板上,反转来的豆腐就印出了与底板一样,成方块形的豆腐凸起纹路,豆腐的四个边也印出与桶子一样的凸起纹路。然后,顺着纹路,用刀子划开,就成了一块块的豆腐。

通常来说,一箱豆腐为一锅(现在锅子大,一锅豆腐可做两箱),划开后的豆腐,单个方块为一块,两个方块连在一起为一连。卖豆腐的时候,要得数量多的按箱计总价,零售时按块或边计单价。前面说过,现在我所在当地的豆腐价格是3元一连,1.5元一块。

既然豆腐是按块计价,与重量无关,边上的豆腐和中间的豆腐就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区别。一是豆腐通过挤压,中间的豆腐与边上的豆腐相比,相对要薄一些,而边上的豆腐要厚实一些。二是豆腐块要通过刀子划出来,可能出现手不稳划不准的情况,出现有的豆腐块稍微大一些,有豆腐块稍微小一些。

本来这些小误差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有个别喜欢计较的人,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喜欢挑选边上的豆腐,认为要实惠一些。

当然,边上的豆腐也有瘕疵,就是在卖相上没有中间的豆腐好看。主要是因为豆腐沥水的时候,里面用纱布包了,边上的豆腐块显得有点歪斜,没有中间的豆腐方正,也就没有中间的豆腐漂亮。喜欢漂亮的人,自然就喜欢中间的豆腐,而喜欢实惠的人,也喜欢边上的豆腐。正如农村一句俚语所说:“香油炒菜,各有所爱”。有的人喜欢吃香油,有的人不喜欢吃香油,口味有别而已。

再说“娶媳妇选三”。这句话中的“选三”到底是什么意思,是理解整句俗语的关键词眼。

现在一些人在解释这句俗语,一般把“选三”解释为挑选别人家的第三个女儿,或者说要选具有三种优秀品质的女人。

实际上,如果从这句俗语前后两句的逻辑来看,这两种说法都是对这句俗语的典解。农村传统俗语喜欢用类比的手法来表达真实意思。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句“买猪看圈,娶媳妇看院”,就是这样的俗语。这句很明显是将前后两件事进行类比。

同样“买豆腐选边,娶媳妇选三”这句俗语,也是将前后两件事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因此,这句俗语与女人在家里排第三,或者具有三种优秀品质没有什么何关系,而是说像买豆腐买边上的实惠一样,在娶媳妇的时候,如何才能娶到实在的媳妇。通过前一句的打比方,重点落在娶一个实在的媳妇。

下面就这句话俗语内在的类比逻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这句俗语。

第一,边上的豆腐,从看相上来说,确实没有处于中间的好看,但很实惠。而到娶媳妇不能只看长相,要看女人是不是勤劳持家,本性好不好。如果女人的长相好,中看不中用,还不好娶个相貌平平的女人过日子实在。

娶媳妇与买豆腐有类似之处,买豆腐时,人们大多喜欢买卖相好看的,同样,娶媳妇的人大多喜欢娶相貌好看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生活经验告诉人们,娶媳妇适合才是最实在的。

第二,边上的豆腐,虽然受到的挤压比中间的大,但比较厚实。同样,在过去农村家庭,如果家里的女孩子比较多,处在头和尾的女孩子家庭压力比较大,长女要承担更多的家务活,而小女的压力又来自旧时的重男轻女。

记得小时候,我邻居家一对夫妇一连生三胎都是女儿,当第三个女个刚落地时,产妇还来不及剪去脐带,就将刚出生的女儿往尿桶里扔,好在已懂事的长女眼疾手快,把刚出生的妹妹救起。后来,这个三女儿在父母前都不受待见,直到第四胎生了个儿子,情况才有稍所缓解。

俗语中就是把“边上豆腐”与家里排序在头尾的女孩子来比。因为这种女孩子在家里受的苦比较多,到了婆家后,能够珍惜新的生活,往往对丈夫很好,也勤劳持家。

第三,在这句俗语中,嫡出被比作中间的豆腐,庶出被比作边上的豆腐。旧时农村,一些富裕人家的男人往往娶一个小妾,这样家里的女孩子就有嫡出和庶出之分。嫡出的受到的宠爱要多一些,庶出的受到的屈辱要多一些。

娶媳妇时,如果要讲面子,当然娶娇生惯养的嫡出女孩比较好,但如果要讲实在的话,还是娶庶出的女孩比较实在些。因为娶庶出的女孩在娘家受过不少苦,到了婆家后就不会有那种娇生惯养坏习气,为人要实诚得多。

总的来说,这句俗语是一种类比的说法,体现了旧时农村一种普遍的择偶标准,讲求的是实实在在。现在我们对旧时农村俗语的理解,一定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否则在理解上就会出现偏差。

当然,这句俗语毕竟是在旧时农村背景上产生的,有一些说法不再适应现在社会了,但有一部分对现在人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0 阅读:38

依依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