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风俗,六十岁做整生,八十岁做大生,何谓整生和大生?

依依聊文化 2024-05-04 06:32:42

“六十岁做整生,八十岁做大生”,这是一句流行在长江中游部分地区的俗语,体现了当地的一种做生日的风俗。具体说,这部分地区包括湖北和湖南等地的一些地方,但又不是这两个省的所有地方都如此。正应了当地的一句老话:“十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

这些地方的农村部分地区,有一种有趣的禁忌,那就是老人的生日,不管是六十、七十,还是八十,不能随便称之为“寿”,而是要称为“生”或“生日”。如果称“寿”,生日的老人嘴上不说,但心里很不高兴。这种习俗与其他很多地方,是大相径庭的。其他很多地方,人活到六十岁以后,都有称“寿”的习惯。

究其原因,据当地的老人解释,过去,这些地方的人,上了五十岁后,就可以称寿了。到了称寿的年纪,儿女就可能给父母做寿材(棺材)、寿被、寿服。做好的寿材上,一般用红纸写上“寿”字贴上去。

因此,从老人的心理上来说,对“寿”字有一种畏惧感,他们把“寿”与日落西山,甚至走向死亡联系起来,老人也就特别忌讳这个字。而“生”或者“生日”,听起来就要舒服多了,意味着能继续活下去。正因为如此,当地的一些不经事的年轻人,常把老人的这种心态,讥讽为“人越老越怕死”,可等到自己老了的那一天,也会持有同样的心态。

正因为如此,当老人生日的时候,家里人尽量不要在老人前提“寿”字,以免惹得老人家不高兴,要说“生”或“生日”,有的地方则称“过桥”。

“过桥”原本是当地对儿童生日的称谓,全称是“狗过桥”,意思是儿童健康如狗狗,很少生病,能顺利过童年的关口。过去农村,由于医学不发达,医疗条件有限,儿音夭折率比较高,所以才有这种说法。

而对老人来说,俗语说,老来返童,老人每增加一岁,身体状况就一年不如一年,就如同过儿童关口一样,所以说老人的生日也是“狗过桥”。但是,为了表示对老人的尊重,也就把前面的“狗”字去掉了,称之为“过桥”。

把语境背景交代清楚了,我们再来理解“六十岁做整生,八十岁做大生”这句俗语,也就没有了障碍了。

俗语中的“整生”,就是整数生日的意思,即六十岁,而“大生”,也是整数生日的意思,即八十岁。但是,要完全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还得介绍一下我国很多地方做生(庆生)的传统风俗。

我国民间将生日分为两种,一种是小生日,也称普通生日,这种生日不是整数,比如,如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九,也就是不逢十,不是整数,为小生日,简称小生或普通生日。另一种是大生日,比如,十、二十、三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等,也就是逢十,为大生日,简称大生。

我国农村传统,历来不重视过小生日,而重视过大生日。过大生日,除一些地方风俗特殊规矩外,如“男不三,女不四”,都要做生,也称庆生,也就是摆生日酒。

如此说来,俗语中所说的“整生”和“大生”,说了等于没话,不就是废话了吗?实际上,由于在历史上受到一些民俗因素的影响,我国很多地方在做大生日时,形成一些地方独特的习俗。

比如,有些地方做大生日,并不是做整数,而是有“做九不做十”的习俗,俗称“做九头”。就是说,做大生日不是在逢十的整数上,而是提前一年,逢九做大生日。

又比如,有一些地方做大生日,男女不一样,讲究“男上女满”。男人逢九做大生日,因为九与十相差只有一年,所以逢九做大生日叫“上”,如四十九岁做大生日,称之为“上五十”,五十九岁做大生日,称之为“上六十”。女人逢十做大生日,如做五十的大生日,叫“满五十”,做六十的大生日,叫“满六十”。

而处于古楚之地的湖南和湖北,以及邻近的其他地方,这两种做大生日的习俗,都普遍比较讲究,只不过有的地方的传统是“做九头”,有的地方的传统则是做“男上女满”。

人到六十岁和八十岁,这里的人们认为是两种特殊的寿。当地有俗语说:“老人过生有三寿:六十为下寿,八十为中寿,百岁为上寿”。过去农村,能够活到百岁的人极少了,正如《增广贤文》上所说的“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因此,在“三寿”之中,“上寿”往往被人们忽略,而重视比实际的“下寿”和“中寿”。

也正是基于上面所说的习俗方面的原因,有些地方的风俗,不管是“做九头”,还是做“男上女满”,做“下寿”和“中寿”时,都按逢十的整岁来做。

由此,我们对“六十岁做整生,八十岁做大生”中的“整生”和“大生”就好理解了,做六十和八十的大生日,不管男女,都是逢十那年做。“整生”和“大生”都是要逢十做大生日的意思。

不过,在当地民间,对于“整生”和“大生”,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所谓“整生”指的是一个甲子,六十岁也叫花甲之年,满了六十岁后,以后的生日就进入了另外一个甲子了。

而“大生”指的是最后一个大生日。过去农村,人的平元均寿命比低,人活七十就被称为古来稀,能活到八十的人,就更少了,也许就是过人生中最后的一个大生日了。这种人就像树上熟透的果实,随时都有掉落的可能。

民间俗语说:“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在过去的农村,人到八十岁后,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意外,致使好客的乡村民众,连饭都不敢让老人留下来吃。民众对这种高龄老人,在心理上早有预期,也就早有防范。

不过,这句俗语是在旧时背景下产生的,指的是旧时的农村生活。

现在农村生活好了,医疗条件也好了,健康长寿的人多了,平均寿命也过去高出了一倍多,很多上了八十岁的老人,身体还非常硬朗,能活到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大有人在。过去社会与现代社会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0 阅读:0

依依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