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不堆物,堆物家不富”,这句老话中的“物”指什么?

依依聊文化 2024-07-02 09:10:37

过去,农村一些老话,含有一些传统民俗。这些传统民俗,通常用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让村里人晓得,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让民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将这些好的习惯,潜移默化地融入村民生活之中,自觉遵守。

“门口不堆物,堆物家不富”,就是这样一句农村老话。也有的地方说成是“门前放一物,家里难得富”,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言语表达存在差异而已。

那么,这句俗语中的“门口”指哪个门口,所堆的“物”,到底指什么东西呢?

首先,要说一下这句老话中的“门口”。这里所说的“门口”,通常指农村住宅的大门口,而不是指庭院内的堂屋门口、其他房间门口、后门口、侧门口。

我国农村传统民居,一般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有围墙有大门宅院(封闭式庭院),或没围墙有大门宅院(半封闭式庭院)。这类宅院的“门口”,理所当理是指大门口。另一种是既没有围墙,也没有大门,为开放性庭院。这种住的门口,一般指进出屋场界线的路口,包括出房屋前面场坪(南方称晒谷坪)的路口,或者与邻居约定的路口处。

其次,说一下老话中的“物”。这“物”其实就是杂物。在农村,杂物的范围比较广。有农作物的秸秆、水稻草、柴火,有木材、杉木皮,有建筑材料中的沙石、石灰、泥土等。

另外,还有家里日常生活产生的脏土或扔掉的废物,是秽物、尘土及被弃的东西。过去农村,这些东西可不是真正意义的废物,对农家来说是宝贝。农家往往把这些东西堆放起来,达到一定数量后,或者等这些东西里的水分干掉后,用引火柴烧毁,烧化成了土灰,是很好的农家肥。

过去农村,一些不讲规矩的人家大门口,比较常见的就是这种废物堆,或者盖遮雨布、树木皮的土灰堆。有的人家稍讲究一点,在大门口搭个小灰棚,免得被雨淋。

那么,老话为什么说,农家堆放了这些杂物,家里就难以富裕呢?这还得从农村民居,有关大门的传统禁忌方面的习俗说起。

农家历来对住宅大门非常重视,称其为宅院的门脸,就像一个人的脸面一样,非常爱惜。同样,我国古代人也非常重视大门,有一句古话说:“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

冠带,就是帽子和腰带,有的说是帽子和帽子后缀的装饰布带子。古代人对冠带非常重视,尤其对帽子更加重视,《左传》中有有一句话说:“君子死而冠不免。”意思是说,君子非常注重自己的仪容,即便到了要死的时候,也不会让自己的帽子显得散乱。

可见古人把帽子是否整齐,看成一个人是否有尊严。即使要咽气了,也要有尊严地离开人世。古人把民居大门比喻为人的冠带,可见大门在他们的心中地位有多高,可以说关系到居住者的尊严。

住宅大门是人进出的地方,也是住宅的气口,特别是三合院和四合院,这个气口就显得更加突出。住宅大门不仅是一家人的脸面,按照我国农村的传统习俗,大门前还立有土地祠,也是农家民间信仰的神圣之地。因此,农家大门口要干净整洁,畅通无阻,既能给外人一个好的印象,也让居住者感到舒适。

如果住宅的大门口,堆放了很多乱七八糟,势必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良影响。

一是影响通行。大门是居住者出入之处,也是外面的人来访的出入之处。过去农村,大多数普通人家没有后门和侧门,出入只有大门一道门。只有一些大户人家才有后门和侧门。大门口堆放杂物,不仅影响家里人的通行,还会影响外面上门人的通行,会让进出的人会磕磕绊绊,不小心还会摔倒,特别是夜晚,更加难以行走,很不方便。

二是影响环境卫生。堆放之物,如果是庭院内清理出来的脏土,或者扔掉的废物和秽物,尤其是烂掉蔬菜烂和水果,还有尘土及被弃的东西容易霉变腐烂的东西,堆放久了会产生细菌病毒,也会发出难闻的气味,通过风吹,从大门进入,会污染庭院和房间,不利于居住者的身体健康。

三是有碍观瞻。一个家庭的环境卫生,往往能够体现这个家庭的精神风貌,也体现这家人是否讲卫生。如果一个家庭的环境卫生不整洁,让人联想到居住者肯定也很邋遢,给人不不讲卫的不良印象。这种不良的印象,直接的影响就是儿女的婚嫁,儿子难娶媳妇,女儿难嫁好人家。

另外,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在村里,如果你去一户人家串门,看到这户人家的大门口堆放杂物,串门的好心情就减去了一大半,倘若没有非要进门办的事,真不想走进这样的大门。如此,这样的人家,让人瞧不起,与村里人的正常交往也成了问题。

四、阻碍财气进入住宅。这是农村比较流行的说法,也是对俗语中“堆物家不富”这半句话的解释,其依据,主要来源于民间的风水习俗。

农村习俗认为,大门是住宅的气口,也是招气纳财的通口。如果大门口堆放了杂物,就等于拦住了大门,会影响大门的气流正常流通,影响有生命力的阳气进到庭院内,也影响庭院秽气的排除,因此,对住宅内的居住者是不吉利的,对家里的财运也很不利。

以上四种说法,前三种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符合当时农村生活的客观要求,就是现在的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时代对这种要求标准更高。

至于第四种说法,虽然在农村是主流说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农村民居禁忌习俗,但是,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属于牵强附会。

然而,从民俗学的角度来分析,民间习俗具有一定的“法约性”,也就是像法律一样具有约束力,但是,它又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强制的约束力,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力量。

上面的第四种说法,实际上就是一种民俗“压力”,即“信息压力”和“规范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是利用农村民众想富裕起来的心理,通过传递“风水”信息,以吓唬民众的方式,来规范农家住宅的环境卫生。

其“信息”告诉人们,如果住宅的大门口堆放各种杂物,就会阻碍财气进入住宅,家里就很难富裕起来,从而给民从施加了心理压力,希望能够达到规范人们行为的目的。一旦在乡村约定俗成后,就成为了习俗,有了习惯力量来进行约束。

因此,第四种说法,显然带有唯心主义色彩,但是,它借民俗的“法约性”这一特征,在客观上,对规范过去农村环境卫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现在农村来看,正在大力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打造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为目的,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治理“乱堆乱放杂物”。这与老话所说的“门口不堆物,堆物家不富”这句话,虽然说法不一致,但要求村庄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目的是一样的。

0 阅读:2

依依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