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好,全身都好!晨起出现这3种现象,是肝脏在求救,一定要重视

翰藻评健康 2024-05-29 03:14:32

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和新陈代谢的中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这个器官却以其出色的“忍耐”能力而著称——往往在人们感到明显不适时,肝损伤可能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遗憾的是,很多人因为忽视了早期疾病的信号,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留下了终身的遗憾,就如最近诊室接诊的一位方先生。

方先生长期忙于工作疏于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关注,近几个月来他经常在早晨醒来时感到右上腹隐隐作痛,但他总是将其归咎于前一晚的应酬或工作疲劳,并未太过在意,哪知晨起时的腹痛变得越来越频繁,疼痛的程度也逐渐加剧。

他还发现自己晨起时总是感觉乏力,食欲也明显下降,小便颜色也是越来越深,直到一天晨起小便出现棕绿色,腹痛到无法站立,遂在家人陪同下来医院就医。

医生详细询问了他的症状和生活习惯,并进行了初步的体格检查。在触诊过程中发现方先生的肝区似乎有些肿大,并且质地较硬。医生建议他先进行血液化验(肝功能、乙肝五项以及肿瘤标志物等)和腹部B超检查。

化验结果显示,方先生的谷丙转氨酶(ALT)为152U/L、谷草转氨酶(AST)为213U/L;而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19-9(CA19-9)以及甲胎蛋白(AFP)均明显升高,分别达到了70U/ml和720ng/ml。

腹部B超提示他的肝脏内有一个大约6厘米的低回声团块,边界不清晰。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方先生又做了增强CT以及MRI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肝右侧叶可见巨大分叶状肿块影,最大截面为6*6.5,边界不清。T1W1低信号,T2W1稍高信号,DW1高信号,ADC低信号,增强后可见动脉期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信号低于周围正常肝组织,诊断意见为肝脏右叶占位,考虑肝癌并门脉癌栓形成。

结合后续进行的肝穿刺活检,最终方先生被确诊为肝细胞癌。方先生及其家人在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噩耗感到难以置信。

医生指出,其实身体在疾病早期就发出了一些警示信号,如晨起食欲减退和腹泻等,但由于没有到及时的重视和处理,方先生的病情得以恶化。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综合来看目前尚未发生远处转移仍有通过手术切除治愈的机会,尽管如此方先生依然深感懊悔,埋怨自己为何没能早发现。

本期我们将从专业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这些容易被忽视的身体异常信号,特别是那些晨起时的不适感,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类似方先生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注:目前文章超过3000字将自动附带广告,广告观看完全免费。

广告解锁方法如下:

广告时长仅5秒,之后您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叉号,继续享受阅读。

一、晨起出现这3种现象,是肝脏在求救

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承担着合成、分解、过滤、贮存和产生胆汁等多种生理功能,犹如一个大型化工处理厂,夜以继日地承担着代谢和解毒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其影响将是全身性的。

但肝脏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缺乏痛觉神经,这意味即使在受损或发生疾病时也不会引起明显的不适感,使得很多肝脏问题容易被忽视,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IAR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全球癌症排名中肝癌发病率排名第六,死亡率却排名第三,而我国占世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的近一半。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找出那些影响肝脏健康问题的潜隐性症状至关重要。

其实,当我们的身体在清晨醒来时表现出这些特定症状时,那可能就是肝脏在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

症状一:晨起尿液颜色的异常改变

在经历了一夜的水分消耗后,清晨我们首次排尿时往往会呈现一种较深的透明黄色,是因为尿液浓缩含有较高的尿素及其他代谢产物,属于正常反应。

一旦发现尿液的颜色异常,如同浓茶一般可能并非仅仅是因为缺水,常常与尿液中胆红素含量的异常升高有关,往往是黄疸的一个重要预兆。

胆红素的来源主要是红细胞在衰老过程中产生的胆色素,正常情况下肝脏会将这些胆红素代谢并参与胆汁的合成,随后会随着胆囊排入小肠以助消化,一旦肝脏功能出现问题这个代谢过程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并反映在尿液的颜色上使之呈现深茶色等异常颜色。

随着肝脏疾病逐渐恶化至肝硬化、肝癌等中后期,肝功能受到严重削弱代谢能力大幅下降,此时非结合胆红素无法顺利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含量骤增,直接影响了尿液,使其呈现深黄甚至棕绿色(胆红素在体外氧化为胆绿素)。

若病情进一步恶化累及肾脏发生肾血管破裂出血等情况,尿液可能变为红色。所以晨起时若观察到尿液颜色异常,务必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症状二:晨起排便异常,腹胀、腹泻

当你清晨起床后频繁遭遇腹泻,或是发现粪便的颜色、形状发生异常变化时,这很可能是肝脏健康问题的信号。

肝脏在消化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分泌胆汁来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当肝脏功能受损时,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可能会受到干扰就会出现腹泻的症状,还可能导致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和胃肠功能紊乱,进一步加剧腹泻症状。

同时还可能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引发便秘、粪便颜色变浅或呈陶土样便、大便性状不规则等症状。而在排便特点上,患者可能会发现排便次数增多但每次排便量不大,且排便时间较长缺乏轻松感。所以,晨起时如出现排便的异常情况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症状三:晨起食欲不振

清晨起床后,如果你发现自己对早餐毫无食欲,甚至在闻到食物气味时感到恶心或反胃,这很可能是肝脏受损的警示信号。

肝脏作为我们体内的重要代谢器官,不仅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并储存还承担着解毒功能。当肝脏功能下降时,其处理食物和解毒的能力会减弱,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一系列问题。

具体来说,当肝脏受损胆汁就无法正常分泌,影响食物的消化特别是脂肪的消化;

还可能导致蛋白质合成能力下降,引起胃肠壁水肿影响胃肠道功能;还会影响消化酶和胆酸的生成与释放,减弱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还可能导致胃肠道蠕动障碍,影响食物在胃肠道内的正常运动和处理。

所以,当晨起出现以上症状时,我们应高度警惕并及时就医检查肝脏功能,以确保身体健康。鉴于肝脏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和其独特的特点,我们必须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如何远离肝癌风险,让肝脏更健康?

据《CJCR》的数据揭示,多数影响肝脏健康的因素已相对明确,只要我们能够“对症下药”,十分之九的疾病便有望被预防。该类疾病主要致病因素中,约十分之七为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的感染,与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饮酒和体重超重占比依次为13%和8%。

所以针对HBV和HCV这两种主要的病毒感染,疫苗接种成为了预防的关键。通过接种疫苗,我们可以大大降低感染这些病毒的风险,避免它们长期在人体内存在和复制,引发慢性肝炎、肝硬化乃至肝癌。

我们还需警惕容易使病毒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播增加感染的风险的情况,如日常生活中的不安全注射和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操作(如文身、文眉、打耳洞等),共用牙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性生活中未正确使用安全套等。

对于病毒携带者,每三至六个月前往医院接受身体检查(包括血液和肝脏的超声波检测),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变化,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对于已经感染者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规避肝癌发生风险。

而酒精是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之后第二大肝癌死亡原因,其对肝脏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

根据《柳叶刀》发布的研究,酒精与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特别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大约四分之一的肝硬化死亡和五分之一的肝细胞癌相关死亡归因于酒精摄入。

酒精(约90%)主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其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有直接毒性,可以直接损伤肝细胞影响脂肪代谢,引发脂肪变性、酒精性肝炎、肝硬化乃至肝细胞癌,还会损伤DNA和免疫功能,进一步促进肝脏疾病的发展,严重者会伴随严重腹水、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研究显示,当超过肝脏的承受能力持续饮酒超过5年,酒精肝的风险将显著增加,我国有一半人的酒精代谢能力先天不足,对于已经感染了病毒性肝炎的患者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会加速肝硬化的进程,进一步增加肝癌的发病率(2%~4%)。

所以为了预防酒精性肝病和肝癌的发生,避免过量饮酒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已经饮酒的人群,应逐渐减少饮酒量,最好能够戒酒,特别是对于已经患有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患者来说更应该严格控制饮酒,以减轻肝脏负担,延缓疾病的进展。

实在无法避免饮酒的,也应遵循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女每天摄入酒精量应分别不超过25克和15克,具体以男性为例就是啤酒1L、葡萄酒0.25L、52度白酒0.05L),降低酒精对肝脏的损害,维护肝脏健康。

在饮食上应避免高热量、高饱和脂肪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红烧肉、白米饭、含糖食品等),多食用富含纤维素、多不饱和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坚果和鱼类等)。

同时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主要存在于霉变的食物中(如霉变的花生、玉米等),长期摄入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增加患肝癌的风险;在储存食物时,应注意防潮、防霉变,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肝脏健康同样重要,应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肝胆在晚上11点开始进行新陈代谢,这时进入梦乡能让肝脏进行自我修复,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保持心情愉悦,减轻精神压力,避免过度劳累也有助于肝脏的健康。

同时,肝脏是很多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场所,盲目使用药物和保健品都会增加肝脏不必要的负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不随意用药,也不过分迷信和滥用保健品;对于已经患有肝脏疾病的人群,更应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避免不必要的肝损伤。

总而言之,肝好,全身都好!作为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器官,它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全身的健康。由于其特殊的“沈默”性质,即肝脏在受损时往往不直接发出疼痛信号,如果在早晨起床后若发现尿液颜色异常,大便性状改变、腹胀、腹泻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都可能是肝脏发出的求救信号,需要我们高度警惕并及时就医检查。

并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措施,如及时接种疫苗、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合理运动、定期体检等,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肝脏,预防其受到损害,享受更加健康、快乐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王涵,张文杰.肝癌黄疸发病的理论探讨和临床证治心得[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5):2.DOI:CNKI:SUN:NZYY.0.2013-05-030.

[2]郭飞飞.慢性肝病肠道微生态改变及其对肝癌的诊断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7.

[3]陈亚利.原发性肝癌的早期症状和治疗[J].饮食保健 2020年7卷14期, 234-235页, 2020.

[4]戴一鹤.警惕肝癌的四大诱因[J].中华养生保健, 2018(1):40-41.

3 阅读:2442
评论列表
  • 2024-05-30 10:15

    肝好不好,全靠自己啦!赶紧注意身体信号,别等到病入膏肓才后悔

  • wha
    2024-05-30 10:44

    文章要好好看,肝不好可是大事,早点关注肝的健康,别等病情严重

翰藻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