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心得:果真能让身体脱胎换骨吗?取决于练习水平

钦泽练八段锦 2024-05-28 23:09:41

关于八段锦的文章、视频多得数不胜数,还有不少人在评论区交流心得,发现很多人属于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盲目夸大神奇功效,另一个极端是认为只是广播体操。

深入分析一下,爱好功法练习的大致有四种人:

第一种:追求高级功法,也有一定基础,因而看不上八段锦这类初级功法第二种:眼高手低,高级的学不会,初级的看不上第三种:很好学,也愿意练,不满足于简单锻炼第四种:功法小白,不相信太玄乎的,纯粹就是找一种锻炼方法

不难发现,容易被那种夸大说辞忽悠的,基本都是第三种人,以及第二种人中的一部分,哪部分呢?就是容易盲从的半吊子。因为第二种人中有一部分属于理论派,尽管是行动的矮子,但理论水平还是有的,因此有一定的识别力。

比较之下,第三种人是最有希望练出效果的,被带偏了未免可惜。就算练习水平暂时达不到很高,但也要想方设法提高认知水平,也就是思想境界。

接下来就来探讨一下八段锦究竟能不能让人脱胎换骨,本文分成四个部分:

如何看待功法的高级与否?——对功法的区分加深认知,引出练习水平练功高手看得上八段锦吗?——客观看待,不要不切实际亲身体验八段锦带来变化——走尽弯路后终尝甜头八段锦为何值得练?——四大优势、如何提高练习水平

如何看待功法的高级与否?

首先明确一件事:功法一定有难度上的区分、功效上的区分,难度越大对练习者的要求也越高。练功是个漫长的过程,也有很多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的难度、功效也各有不同,既然有差异,就一定可以分成初中高的等级。练功也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更适合的功法,大致上一定是水平越高练习的功法越难(不代表招式越复杂,而是包括体悟),功效也越好。

如果只有初级水平,偏要追求难度大的高级功法,一定很难掌握其中精髓,勉强练了也只是有形无实,很难达到其余的效果。而如果练习相匹配的功法,尽管功效没那么神奇,但能达到七八成的练习效果,显然就是更好的选择。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就是说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诊断和治疗。练功也同样如此,不能一味追求功法高不高级、难度大不大。高级是一回事,能发挥出多大功效是另一回事。只要能达到不错的功效,为何要盲目追求功法的高级呢?

浑圆桩

举个例子,有人不踏踏实实练站桩,下盘非常不稳,才打了几天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就看不上了,改练四十八式、八十四式,还是看不上,又改练其他看上去眼花缭乱的拳法,打得哆哆嗦嗦、磕磕巴巴,还自以为选对了方向。其实这种属于低水平的练习,坚持多久都没用,不会有太多功效。不如好好练练站桩,然后就只把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打得纯熟,也能收获很好的功效。

不过功法是否高级,也不能进行简单的判断,还要考虑三个方面。

一是看容不容易做到位,到位指的是能抓住重点、把握要害,不是说招式简单就容易,还要看内在的要求。比如静坐,可以是心无杂念地坐着,也可以是练丹田的培基功,还可以是打通小周天,外在看起来没太大区别(双盘坐难度大点),内在的难度则相差非常大。

二是看向上的空间大不大,功法一般都可以分成几个层次,都有向上空间,功法越是玄妙,则向上空间越大。太极拳无疑就比八段锦要高级,不只是因为招式多、动作难度大,最重要的是太极拳有桩功、拳法、推手,陈氏太极还强调缠丝劲,体系更加完整,因而博大精深,向上空间无比地大。

太极推手

三是看练的人能发挥出多大功效,练习者和功法两者相辅相成,同样的功法,有人练得稀松平常,有人中规中矩,有人则精妙绝伦,这就是练习水平的差距。对于高手来说,功法只是呈现的手段,练什么都能做到内外兼修,已经能够将练功精髓融会贯通了。

练功高手看得上八段锦吗?

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都属于初级功法,因为确实很简单,本来就是给没有基础的初学者练的,这点不用去辩驳,真正的高手是不可能整天只练习这些的,也不可能只卖弄这些,他们的深厚功法更不可能只来源于这些,如果真有的话。

五禽戏

八段锦之所以名气大,不是因为有多玄妙,而就是因为简单,受众群体很广,所以接触的人才会多。其实之前很长时间最流行的功法都是太极拳,很多人对八段锦、五禽戏的认知就是简单活动筋骨的体操。

八段锦逐渐流行起来,基本上是因为当今人们越来越懒惰,越来越追求立竿见影的快餐,说得不客气点就是投机取巧。其实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并不算很难,只不过比起八段锦已经算是高难度了,所以很多人坚持不下去,连学都没学会。八段锦总共就八个招式,稍加练习就能比划起来,看起来像那么回事,好歹能让人坚持下去。

练习功法,随着水平的提高,追求的目标、强调的重点也会有变化。还是以太极拳为例,因为有很多单脚站立的动作,动作切换还很慢,所以底盘要稳,初学者除了练熟招式,还要勤站桩,这样基础才牢固。再往后,要将抬腿、下探的动作做到位,所以要加强身体的柔韧性,要拉筋。动作熟练后,全程要讲究浑圆,就要领悟“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垂臀、沉肩坠肘”,使动作更加到位。更高水平的练习者,还要练习内气,以及推手、散手中的太极内劲。后面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无异于天书。同样的功法,层次上可以有天壤之别。

八段锦远远比不上太极拳的玄妙,更何况还有很多更高深的功法,高手追求更高的境界,自然不会再练相对粗浅的功法。有人会质疑,你又不是高手,怎么知道高手想什么?万物一理,很多东西是相通的,高手会的更多,能力也更强,为何不去练更精妙、功效更大的功法呢?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吧?

很多人对“大师”们推崇备至,整天痴迷于“大师”的一言一行,“大师”练习八段锦或者类似功法(就不提名称了)的视频被广为流传。但大家想过没有?“大师”功力深厚,练起来自然超过普通人,但他能获得如此功力,是练这些简单功法得到的吗?如果不是的话,你跟着他再怎么练也只能说是比普通人强点,有些人却妄谈长寿、回春、神通,那就太不切实际了。

少林八段锦

有人看到“大师”练的都是道家、少林、古法这类,听上去就高级,于是看不上其它版本的八段锦,结果被过于复杂的动作搞得焦头烂额。八段锦本来最大的优势就是容易上手,却非要加上一大堆多余的动作,搞得无谓地复杂,练很久也做不到熟练,这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拳击运动员都很注重训练身体协调性,职业选手几乎都是跳绳高手,你看到泰森跳绳跳出了花,就认为跟着他的视频坚持跳绳,就能成为拳击高手。是不是一个道理?

跳绳

八段锦容易上手,所以被视为初级功法,但并不是说初级功法就练不出高级功效,只不过如果有一定的基础,能够练习效率更高的功法,就没必要只抓住八段锦不放了。

亲身体验八段锦带来变化

接下来谈谈个人的亲身体验,毕竟实践才能出真知,才有发言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借鉴。

我接触功法比较早,高中时就练过站桩,工作后开始练太极拳,然后练习过一段时间静坐(内丹功),还喜欢健身(徒手及器械),再到近几年开始练八段锦。

刚练太极拳那时候,本来很有热情,后来沉迷于各种相关的杂志和书籍,了解到硬气功、道家内丹、密宗功法、打通大小周天、神通(特异功能)等,就开始多了不少不切实际的想法。那时才20多岁,正是心性不定的年纪,幻想着学会硬气功、通周天、练出神通、甚至成仙。

内经图

因为有了太多想法,便有些看不上太极拳,认为是老年人的运动。练静功又因为没有高人指点,虽有些进展,但也没能坚持。再加上身体状况还不错,在练功这件事上就半途而废了。不过倒是会阶段性地恢复站桩、太极拳练习,算是一直有延续。

尽管练功没能一直坚持,但对于气血、经络、五行这些越来越有兴趣,看了不少相关的文章和书籍,算是在理论上打下了一些基础。现在想来,正是因为有这些基础,后来才能够在练习八段锦上有快速进展。

五行相生相克

跟八段锦结缘的契机是什么呢?2019年在外地做项目,之前在头条上看了不少八段锦的视频,项目期间晚上时间比较多,于是就开始试着练。刚开始练时真是痛苦,每个动作都是顾头不顾脚,打着打着就忘了遍数,一个动作做完就很难想起下一个动作,八个动作的顺序也记不清。我想很多人一开始都是这样吧,总之一两周过去了也只做了个大概。

当年底得了肾结石,发作时疼得死去活来,康复后身体很虚弱,于是就开始做早操(自己综合了广播体操、养生操等改编),但是效果不佳。于是又开始练八段锦,这次下了不少苦功,总算能够完整地打完了。

但没过多久,又从网上学到一个道家养生动作,很简单的左右弯腰,正好那时早起后腰酸背痛,就迷上了这个动作,每次连做36次,做到全身出汗,效果很不错。但这样一来,八段锦又被扔到了脑后。练了两三个月后,看到一篇文章说这种动作很伤腰椎,于是也停了下来。

2022年上海两个月封控结束后,身体状况很差,可能跟心情郁闷有关,做健身运动又耗费了原本就不足的气血,腰疼了三个月才好转。就又开始练习八段锦,但没能每天坚持。到了年底一阳,症状不算很严重,但感觉身体更虚弱了。几个月后二阳,感觉明显衰老很多,眼睛老花加重,睡眠很差,腰背肩颈经常不舒服。

两道杠

看到这种状况,总算下定决心坚持练八段锦,这时的认知就是“比广播体操强点”,反正需要锻炼。好在坚持每天练,所以很快就很熟练了,接着就开始提高要求,不断加深感悟,具体内容见我前面的几篇文章。

提高练习水平后,成效是很显著的:

早上刚起床时腰背肩颈仍然有些酸胀,打完八段锦后立刻缓解,浑身舒坦之前左膝部时常会胀痛,目前没有再复发二阳后的衰老感基本消失,感觉又回到了之前的状态,不容易犯困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当然这也跟自己控制晚上饮水、不晚睡有关原先体重一直控制在60公斤出头,疫情这几年飙升到了接近70,目前慢慢降到了67以内体内阳气较盛,刚刚过去的冬春二季不再畏寒

身心的修复和改善是缓慢的过程,不要指望短时间内就能有明显变化,心太急反而容易出偏,要持有平常心,勤浇水,静待花开。

八段锦为何值得练?

谈了这么多,最后总结一下八段锦为何值得练。

1、容易上手,动作简单自易于坚持。

2、场地不限,方寸之间也足够腾挪。

3、全身运动,举手投足间上下兼顾。

4、内外兼修,勤于感悟可不断进阶。

功法再好,功效如何也要取决于练习水平。看到不少人总是强调自己练习时间多长多长,很想打击他们一下:练习时间与练习水平并不成正比。有人只知道练外在,就这样还做不到熟能生巧;有人处于低水平还不自知,以为已经很不错了。这两种人都很难有突破,只是比不锻炼的人勉强好点而已。

如何提高练习水平呢?一要保持学习心态,总是发现自己的不足,发现他人的好;二要善于学习,不是简单照搬,要能分辨夸大与谬误,根据自身情况消化吸收;三要勤于感悟,三分练习七分思考,用心练而不是用四肢练。

给大家一个忠告:与其总是想着身体什么时候脱胎换骨,不如多想想如何提高练习水平!

0 阅读:1

钦泽练八段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