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心得:没悟性等于白练,要知道核心是在调理三焦

钦泽练八段锦 2024-05-28 23:10:04

接连写了六篇八段锦心得文章,每篇都得到大量关注,实在是有些出乎意料之外。网络上关于八段锦的内容有很多,多数都是搬运工,把教学视频或图片推来推去,原创的本就少之又少,还基本都是视频或很短的文字,难得看到用心写的长文章。这也是我决定写点东西的初衷,看来这种用心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

很多人在评论区留言,大致有这么几类人:

自诩练了很久,于是好为人师自己埋头练,不会借鉴他人经验自己不在实践中思考,看谁说的都对似乎懂得很多,但认知有很多偏差

这几类人都属于缺乏悟性。第一类人已经自满,认识不到不足,或者没有更高追求,说明悟性有限。第二类人看似有主见,实为不智,不懂得借力,说明缺乏分辨力。第三类人是缺乏分辨力的另一种表现,什么都是别人的,就是没有自己的,因为只知道“勤练”,却不懂得“勤思”。第四类人很有隐蔽性,因为看上去很唬人,但不虚心,只想着向他人输出,却不愿意吸收,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

记得有人留言说广播体操坚持练的话也能有所成,我回复道:人生有限,所以我们要追求更有效用的锻炼。低水平的重复实在是在浪费时间,既然花了时间练习,为什么不让这个投入更有价值呢?

以下分析悟性的内容稍微有点多,因为要分析透彻些,八段锦八式跟调理三焦的结合在后面,请耐心看到后面。

从三个方面理解悟性

首先是保持学习心态。

悟性跟理解能力有关,跟学习心态有什么关系呢?还放在了第一位?

我发现很多人其实是有理解能力的,就是说能听懂其他人的话并抓住关键,自己通过思考能想明白一些问题。然而这里面会有一些障碍,比如不愿听或戴着有色眼镜理解偏差,比如盲目相信经验而不重新思考。之所以出现障碍,就是因为心态出了问题。

有了些收获,有了些成就,就开始飘飘然,觉得他人都不如自己,恨不得看其他人都是俯视。既然比他人强,就不能露出短板,不能承认错误,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保持学习心态

看过很多分享八段锦的视频,越来越发现有些人很有问题,张口闭口都是在教大家如何如何,“按我的来就对了”,但其实总能从中找到一些谬误。天下哪来那么多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跟谁都有可能学习到有价值的东西,不是老师也可以进行分享。

我真正深入练习八段锦的时间并不长,尽管有了不少心得,但仍然不断学到新知识、有新的感悟,所以我跟所有人说自己不是老师,只是分享者。分享是回顾、思考的延伸,相当于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因而能更加客观、全面。单纯的思考难免散乱,写成文字则能够整理思路、加深感悟。当然也不可避免在事后发现有些方面理解错了,那就及时修正,形成了自我完善的闭环。

其次是要有层次感。

思路稍微有条理的人都应该能够看出,我的分享是分层次的,比如在讲解初学者要把动作做到位时,我就不会提或少提呼吸、气感、意念等。人学东西都是循序渐进的,极少有人能做到一蹴而就。作为分享者,不是说知道的多就要全说出来,而要学会将所知分出层次,然后由浅入深地讲出来,对方才能接得住。

很多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看到在讲八段锦之类的功法,噼里啪啦就是一通输出,什么丹田、气血、经络等等,生怕别人不知道他高深,只要不说这些就是肤浅。这就属于没有层次感,不能针对不同层次的人讲不同层次的话。

层次感

八段锦的练习就很需要层次,一开始不用了解太多,动作差不离就行,关键是要进入不假思索就能打出下一式的状态,这样才能尽快熟练。但接下来就不能只满足于这个状态,要开始深究每一式的要害,尽可能将动作做到位。再往后,再研究内在的气血、经络、意念,追求内外兼修。比如第七式,对于动作还做不熟的人,就拼命强调这一式攒拳、怒目都是对应肝,注意力要放在中焦,他能听得懂吗?能做得到吗?只有一层一层地提升,才能逐步做到更高的要求。

第三是深究与举一反三。

我研究过悟性高的人与一般人的差别,发现前者都很敏锐,能关注到很多他人注意不到的细节。悟性差的人,怎么都关注不到很多细节,就想要提高深究能力,是不会有太多效果的,除非首先训练自己的敏锐度。

敏锐是深究的前提,深究才是关键。深究就是想一个问题就要想透彻,这次想明白了,下次又有新的思考,如此不断深入。深究不只是单纯地深入研究,而往往是多维度的全面思考,进入深究状态后,也会很容易从他人那里得到启发。

正因为深究是多维度的,而且很有可能发现了普适性的规律,所以很容易做到举一反三,也就是找到事物之间的关联。

弯腰摸地

比如八段锦的第六式,身体弯曲幅度很大,容易伤到腰,对很多人来说难度太大,而且身体下弯后,有人说要靠腰部力量起身,有人说要要通过手臂带动身体,让人无法判断。我是怎么深究的呢?

首先想到疫情封控期间看过一个视频,讲解如何能快速做到弯腰后手摸到地,讲的是先直腰下弯,再上身靠近腿,这样既容易弯下去,又能避免腰部受伤,就把这个方法用到了八段锦中。其次对于身体怎么抬起,我一开始觉得靠腰部力量很有道理,因为强化了锻炼效果,但后来我分析用手臂带动可以减少腰部发力,降低了腰部受伤的风险,动作柔缓更有利于气感。可能会有人提出不同观点,再举出其他依据,那不是更好吗?可以促使我更加深究。

八段锦八式中如何调理三焦

我目前对八段锦的理解,是表面看是四肢运动,其实全程都在关注三焦,通过四肢的运动达到调理三焦的目的。

三焦是什么呢?人的躯干包括胸腔和腹腔,里面有五脏六腑,狭义的三焦是六腑之一,指的是这些器官之间的空腔,多数时候三焦指的则是从上到下的三个区域,具体如下:

上焦主呼吸,包括心、肺中焦主运化,包括脾胃、肝胆这两个组合下焦主排泄,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

三焦

上焦和中焦之间以横膈膜为分界,中焦与下焦之间以脐部为分界。

下面具体看看各式怎么关注三焦,动作要领前面的文章中有分享,这里重点讲与三焦有关的部分。

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

这一式的名称就是“理三焦”,大家不妨揣测一下其用意。广播体操中的伸展运动就是源于这一式,放在前面作为热身运动。这一式不只是外部的热身运动,更是三焦的热身运动。手臂向上时吸气,八段锦用的是逆腹式呼吸,吸气时收腹,这样就可以上下拉伸三焦,同时前后挤压中焦、下焦。手臂放下时呼气,腹部鼓起,反方向活动三焦。相当于给三焦做个简单按摩,让其活动起来。

也有人认为八段锦应讲究自然呼吸,这个不争论,我个人是强调呼吸,但无论是否讲究呼吸,这一式都可以实现三焦的热身,后面各式都是以配合呼吸为例。

第二式:左右弯弓似射雕

这一式的重点是马步、扭头、拉弓,手部动作比较特殊(其他各式除第七式是握拳,均为平掌),是为了拉筋和刺激经络(手臂的肺经、大肠经,这里不展开),除此之外就是对上焦的拉伸。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这一式初看没什么,就是两臂一个向上按,一个向下压,可以认为是对手臂六条经脉的导引。但当我们着重看三焦时,就会发现这个动作的玄妙了。上举左臂时,三焦的左半边向上展开,右半边向下压缩,上举右臂时则相反。配合呼吸的话,运动幅度最大的是中焦,就是脾胃那个区域,一左一右地进行揉按。更进一步,可以想象一左一右地旋转,从而对三焦进行更深层次的锻炼。

第四式:五劳七伤向后瞧

向后扭头时吸气,回正时呼气,实现了对三焦的扭动。这一式我加上了扭腰的动作,从而对三焦有了更大的刺激。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大幅度地扭腰,也就扭动了中焦和下焦,尤其是“摆尾”对下焦有强烈刺激。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向下弯腰再抬起,不用多说了吧?重点就是在挤压三焦。这一式另两个重点是对肾部的刺激和双手自上而下对足太阳膀胱经的按摩。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这一式最主要的功效是通过攒拳和怒目起到疏肝的作用,表面看动作都在手臂上,但其实冲拳时会带动脊椎扭转,而且是腰部发力(练武的人应该都知道),这样对三焦自然也就有了刺激。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踮起脚尖时想象头顶拼命向上,似乎要接触到天花板或天空,对三焦有拉伸作用。脚后跟落下时身体震动,三焦应该是震动的重点。所以为了避免对腿部冲击过大,落到一半时要停顿一下。从头至尾练习到现在,一直在各种“折腾”三焦,这时让它震一震,放松一下,就可以收功了。

觉得有价值就收藏加关注,进入个人主页可以查看之前的六篇八段锦心得文章。

最后再次声明,我只是在分享到目前为止自己的感悟,有些是根据自身情况做的调整,有些则受限于当前的练习水平,不代表就没有错误,也有很多知识尚未掌握,欢迎大家互通有无、多多讨论,我在评论区恭候!

1 阅读:95

钦泽练八段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