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不是追求形体标准,理解每式的目的才算练习到位

钦泽练八段锦 2024-06-08 21:58:39

自从写了八段锦心得系列,自己在实践中有了更多的感悟,而且有很多人跟我交流,希望得到更多讲解或指点。我从没把自己当成这方面的老师,只不过比较善于思考、稍微会用文字表达罢了,只能说尽量提供帮助,但吃不准的肯定不会乱讲。

上一篇是第一篇进阶感悟文章,简单介绍中医的五行、五脏、经脉,探讨如何在八段锦练习中加以应用。可能是因为标题和内容不适合更多人群,平台没给什么流量,基本上都是粉丝在看。个人认为这篇的内容很有价值,如果希望进一步提升练习水平的话可以读一读。

很多人练八段锦,都是跟着图文或视频比划,大概了解一些动作要领,然后稍微纠正几次,就这么一直练下去。也有人动作有很大偏差,自顾自地练,认为坚持练就有用,本身也没抱太多期望。还有人会追求动作标准,认为每招每式打得像模像样就可以了,严格按照视频原样复制,生怕有任何一个细节没做对。

看过我的文章的应该知道我一直强调高效练习,也就是追求在有限的练习时间里尽可能获得更大的功效。只有了解八段锦各式要达到的目的,才能清楚怎样做算是到位、哪些动作是多余的。本文就来探讨一二。

本文分成三个部分:

先要明白什么算是到位八段锦究竟算哪类运动八段锦各式要达到的目的——本文的核心内容先要明白什么算是到位

到位对应标准,符合标准就是到位,所以标准就很重要。看似很好理解,但其实很难做到。为什么呢?因为大家总是有自己的看法,有各自不同的标准,归根结底还是认知问题。你在想一,别人已经想到了二,认知不在一个层面,对标准的理解自然就不同。

我之前有篇文章讲到悟性,有些人就听不明白,认为我故弄玄虚。可能是我讲得还不够浅显,接下来试着表达得更加简单易懂。

体操

我们熟悉的广播体操,或者体操、艺术体操、跳水、跳台滑雪等体育赛事,主要就是看外在的形体是否标准,重在难度和美感。而竞技体育,比如拳击、摔跤、球类运动,就不是单纯地展现形体动作了,而是靠基本功、动作的熟练运用、临场判断等,有些还要靠配合,去达到击打对方或进球的目的。

篮球

这样一比较,大家是不是就能感受到差别了。表面上看这些都是形体动作,但目的大不相同,因而判断是否到位的标准也不同。比如拳击是在移动中找到对手的薄弱环节击中甚至击倒对方,篮球是通过灵活步伐化解阻碍准确投篮。

我们会发现有些运动员的动作很漂亮,具有观赏性,有些人则讲究实用,只要能达到目的,其他都不重要。巴西之前有个球星号称“盘球大师”,盘球动作的确是好看,让人眼花缭乱,但炫着炫着就忘了踢球的目的,总是被对方断球,他这个就叫不到位。

八段锦究竟算哪类运动

有人说八段锦就是体操,比划比划动作就行。有人说八段锦跟太极拳一样,有诸多讲究。还有人说八段锦是气功中的动功,要打通小周天、大周天才行。还真是千人千面,莫衷一是。

有一个体育项目可以拿来类比,那就是武术表演。武术比赛分成散打和套路两种,武术表演指的就是套路表演。在传统武术中,套路主要是用来练习身法的,尽管有些招式可以直接用于实战,但套路跟实战是两码事,实战时不可能用到这么多花里胡哨的招式。很多人只知道武术套路,很多武术运动员似乎也只练套路,使得很多人认定武术中看不中用,只能说是武术的技击没有被发扬光大。

武术套路

同样是形体表演,武术表演与体操就不同,不只是动作复杂,还有内外结合的表现。比如陈式太极拳、南拳中的爆发性动作,那种阳刚之气,不是单纯靠外在动作就能表达出来,能让人感觉到内在的宣泄和穿透。所以武术裁判的评判标准,就不会只是形体动作是否规范,而要加上基本功、流畅度、整体气质等,外行就只会看外在的招式,看不出门道来。

八段锦就很接近武术套路的特点,也难怪经常有人拿它跟太极拳比较。当然两者也有很大区别,八段锦将一个招式反复做几遍,是一种非常聚焦的练习,各式的目的性很强。八段锦与五禽戏、易筋经属于同类,都是养生功法,属于气功中的动功(与坐功、站桩等静功相对),是对筋骨皮肉的拉伸、对三焦的锻炼、对经络的导引,都注重内外兼修。

八段锦

网上有很多八段锦演练视频,大多数只讲了最基本的动作要领,最多再加上呼吸的配合,很多人只是靠动作的观赏性来判断好坏。其实单就动作而言,就有很多细节是很难看出来的,比如第二式,八字掌怎么撑开双指,拉弓的手五指如何发力,双肩要下沉不能上耸,开弓时后背要有夹脊动作,等等。更不要说内在了,比如腹部如何收放、心眼手如何合一、意念如何转换等。

很多人一提到内在就望而却步,我认为大可不必。不是说内在一定就是气血导引、运功,而是指要通过外在动作达到内在的什么目的。

八段锦各式要达到的目的

八段锦的八式的动作虽然简单,但背后的机理有些复杂,大多数人都不是专业学中医的,不用了解太多,这里列出最核心的练习目的。

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

目的1:拉伸全身。跟伸懒腰一样,能使蜷缩、压迫一晚上的筋骨舒展开来。由于是站姿,随着双腿的微弯、伸直,也能拉伸到下肢。要感觉顶天立地,手往上按,脚往下压,气血通畅起来。

目的2:调理三焦。三焦指的是胸腹部,分上中下三个区域,五脏六腑(狭义三焦指空腔,广义指胸腹内部)所在。托天时吸气,腹部内收,对脏腑上下拉伸、前后挤压。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目的1:拉伸上身。拉弓时将双臂横向打开,进而拉伸胸腔,挤压后背。关于这一式的呼吸,我有过几次调整,最新的认知是拉弓时吸气。因为八段锦吸气时都是收腹,拉弓时应当收腹以配合胸腔的拉伸。第一式也是拉伸时吸气收腹,第四式也是扭头时吸气,可以对照。

目的2:手指发力。八段锦总共只有两式采用了特殊的手指动作,一个是这式,还有一个是第七式,都很有深意。拉弓时前手呈八字掌,后手呈虎爪。很多人的手型是错的,做成了握拳。一定要注意,手指末端两节尽力弯曲,做八字掌时拇指和食指要尽力撑开,以刺激肺经和大肠经。大家简单知道就行,六条手经脉的末端都在五指的指尖。

手法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目的1:拉伸半边。这式跟第一式原理差不多,都是举手拉伸,只不过这式是只举单手,拉伸单边,因而拉伸得更有渗透力。脾胃处于中焦的位置,也就是横膈膜与肚脐眼之间,这一式可以很好地拉伸这里,所以说调理脾胃。

目的2:刺激脾胃。这里说的是脾经和胃经,这两条经脉都属于足经脉,流经足、腿、腹、胸(胃经还到头部),大家熟悉的足三里就在胃经上。练习时稍微感受一下拉伸力贯穿到腿部即可,以更好地刺激这两条经脉。当然如果对经脉非常熟悉,则可以运用气血导引,那就上升到更高的台阶了。

第四式:五劳七伤向后瞧

目的1:夹脊拧臂。五劳七伤指的是日常的行为方式、各种情绪对五脏的伤害,有人说这一式能刺激到十二经脉。我的理解是通过肩胛骨向后夹脊,同时稍微扭腰,一方面拉伸胸腔,更重要的是刺激膀胱经后背和腰的这一段,这一段有什么呢?与肩胛骨齐平的膏肓穴,还有从上往下的肺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这下明白了吧,膀胱经才是这一式的目标。拧臂则是为了刺激手经脉,也有助于夹脊。

目的2:扭头斜目。左右扭头可以活动颈椎,刺激后颈部的大椎穴(位于督脉上),这是个很重要的穴位,就不班门弄斧了。眼睛努力向后看,固然可以练习眼部,更重要的是以此判断扭头到不到位。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目的1:附身扭腰。很多人做这个动作不得要领,认为只要摇头摆尾就可以了,直着上身扭腰。其实这一式一定要向前附身,刺激后腰的命门,命门能强肾阴,肾主水,心主火,水能克火,所以才说去心火。

目的2:摇头摆尾。摇头能刺激后颈的大椎穴,这个前面讲过,摆尾指的是腰骶部有个旋转动作,再加上扭腰,总体都是为了刺激任脉、督脉、冲脉,身心放松。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目的1:弯腰手摩。弯腰刺激督脉尤其是命门,前面讲过,手掌在身后沿着膀胱经循行,经脚后跟再到脚背,这是八段锦中唯一的一个手部按摩招式。为了保证效果,双腿要尽量绷直,做不到的话最好多练练腰部和腿部的柔韧性。

目的2:中指暗劲。这一式中双手是统领,从头到尾都在引领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要多感受中指的暗劲。比如弯腰后直起,不能主要由腰部发力,而应该用手臂带动,如果能很好地感受中指的暗劲,就能分清主次。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目的1:握拳疏肝。这一式很多人认为没什么难度,不就是简单地冲拳、攒拳、收拳吗?其实这里的握拳很有讲究,应该是先收拇指,拇指的指尖正对无名指的指根,再收四指,也就是用四指压住拇指。这在中医里叫握固,对肝有好处。同时双目圆睁,肝开窍于目,有疏肝的作用。

目的2:推拉暗劲。冲拳时想象在推前方的巨石,收拳时想象将巨石拉回。意念产生暗劲,暗劲强化意念,这一式是很有代表性的内外兼修。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目的1:踮脚扶阳。踮脚可以补阳气,肾经的末梢就在足底的涌泉穴。踮脚时刺激脚趾,进一步刺激六条足经脉。

目的2:控制振动。踮脚后不能直接落下,需要落一半,停顿一下后再落下。这就需要集中注意力进行控制,让下落更加平稳,也避免振动力度太大。脚后跟落地引起的振动,能刺激腿部、脊椎、颈部、头部,当然还有胸腹部。

写本文的初衷是帮助大家理解八段锦各式的练习目的是什么,只有明确了目的,才能抓住练习的关键,从而大大提高练习功效。本文算是进阶感悟的第二篇,之前还写了八篇心得,以及进阶感悟的第一篇,欢迎进入我的主页查阅,多在评论区交流。

0 阅读:85

钦泽练八段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