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心得:挨个讲解八式的动作要害,先把动作做到位

钦泽练八段锦 2024-05-29 22:46:25

已陆续写了五篇八段锦心得的文章,都是亲身体验的用心之作,感谢大家的关注,也很高兴能给更多人带来帮助。其实分享也是再思考、加深感悟的过程,大家共同成长!

之前写的主要是自己对于八段锦的认知和感悟,帮助大家提升认知和境界,也有助于坚定练习的信心。很多人希望我写一写动作的要领,说老实话本不想班门弄斧,但仔细回顾了一下,自己的确对每个动作都有一些心得,所以总结了自认为最重要的要害,希望能带来启发。

八段锦有很多版本,动作的繁简程度相差很大,最简单的是国家体育总局的版本,基本没有太多余的动作,但也因此被一些人诟病为少了精髓,跟广播体操接近了。而那些道家版本的看起来动作复杂、更加飘逸,就被大为推崇。

国家体育总局版八段锦

声明一下,我以下的看法仅针对大多数人,不包括少数天赋异禀、功力深厚之人。

体育总局(之前叫国家体委)在普及传统功法、武术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比如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取自杨氏太极拳,只保留了有代表性动作,练过全套的人肯定是一百个看不上,但对于初学者而言就是瑰宝,因为相对容易上手。正因为有了这个简化版,才让太极拳得到更广泛的普及,许多零基础、悟性差的人也可以习练了。

二十四式是在1956年推出的,为了满足更高水平者的需要,1957年又推出了八十八式,补上了二十四式的一些不足,更接近杨氏大架的原版,大家可以各取所需。

体育总局的八段锦版本,同样是为了保证普及性,为什么没有推出复杂版本呢?因为八段锦本来就简单,实在没必要搞得很复杂。网上的很多视频中,人为加入了太多观赏性、故弄玄虚的动作,作为欣赏无可厚非,但无谓地增加了习练的难度,让初学者无所适从。

我个人的水平也不高,根据自身状况和习练实践,领悟了各式的要害,做的动作甚至比体育总局版本还要简化,分享给大家参考。

八式的动作要害

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

1、双手向上时要尽量贴近身体,有助于提高手臂和肩部的柔韧性。

2、上举时要举到不能举为止,尽量拉升手腕、手臂、肩部、脊椎,甚至臀部。

3、双臂上举时要尽量紧贴耳部,能按摩耳部倒是其次,关键是这样能保证手臂伸直。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1、马步时两脚尽量分开,体质好的可以尽量坐低(膝部垂直落点不要超过脚尖)。

2、拉弓时上身保持正直,不要扭动,头部尽量扭到极限。

3、拉弓时身体打开,不刻意挺胸,后面有个夹脊的动作。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1、一手上举,另一手下压,要尽量拉伸。

2、不只是拉伸手臂、手腕、肩部,还要拉伸躯干,将上身展开。

3、这一式跟第一式的关键都是活动胸腔和腹腔,但区别是一半拉伸一半挤压。

第四式:五劳七伤向后瞧

1、这个动作的关键是“拧”,头部尽量向后拧,同时两臂拧动,后面要有夹脊的动作。

2、头部转动时,眼睛尽量向后看,这也是为了保证要转到位。

3、我为了缓解腰酸,在这个动作中加上了转腰,就是第三个“拧”,让脊椎转动。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1、马步要求跟第二式一样,体质好者可大开步,转腰的强度更大。

2、除了上身带动腰部转动,还要有臀部扭动的动作,这才是真正的“摆尾”。

3、头部不能只是跟着上身转动,还要有额外的扭动,才能更好地锻炼颈椎。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1、两手上举时上身要跟着向上展开,尽量拉伸。

2、向后反穿双手时位置可尽量向上,我就是贴着腋下反穿的,然后一路紧贴后部,相当于从上往下按摩一遍(对应足太阳膀胱经)。

3、向下弯腰时要先直背弯,弯到一定程度后再向下折,这样既不伤腰又容易做到手摸地。

4、起身时用手臂带动,不要用腰部的蛮力,可以减轻腰部压力。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1、出拳要适度用力,不能用力过猛,也不能软绵绵的。

2、攒拳时手指尽量打开,手腕充分转动,然后要用力握拳。

3、这一式关键是用暗劲,出拳时感觉在推巨石,收拳时把巨石拉回。

4、不用太刻意地睁大眼睛,怒目指的是集中精力跟这块巨石较劲。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1、双脚尽量掂高,身体尽量向上,感觉用头顶去触碰高处的屋顶。

2、下落时先落一半,停顿一下,再落地,可以起到缓冲作用。

3、可全程咬紧牙关、舌顶上腭,避免伤到舌头,又可加强固肾效果。

4、我个人还会关注两点,一是双手的手背放在腰部肾俞穴部位,二是穿软的布底鞋,保证“颠”的效果。

锻炼三焦才是根本

挨个讲完了八式的动作要害,我们再总体看一下这八式的关联。

八段锦的八个动作有一个主线,就是对胸腔、腹腔的运动。很多人误以为八段锦主要是四肢的锻炼,所以才会将其当成广播体操,其实是不得要领。只有体会到胸腔、腹腔的运动,才能真正释放出八段锦的锻炼效果。

五脏六腑

中医将人体躯干内部分成五脏六腑,他们都集中在胸腔、腹腔内,对应西医中的器官,六腑中的三焦有些特殊,指的是这些器官之间的空腔,分成上中下三部分,也可以认为三焦就是胸腔、腹腔从上往下的三个区域。由于在体内,我们平时很难关注到五脏六腑,也没有太多感受,更不会去锻炼他们。

八段锦就是通过四肢的运动,带动五脏六腑的运动,进而活气血、通经络,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不明白这个道理的话,只是满足于四肢运动,那就是很浅的层次了。

三焦

第一、三、六、八这四式都是上下运动三焦,第二、四、五、七这四式则是横向运动三焦,所谓的运动三焦包括拉伸、挤压、转动。很多人意识到呼吸重要,但只理解到了调息、与发力配合,还有的关注点到了意守丹田或足三里、经脉导引。我个人认为在八段锦中的呼吸,更重要的是配合动作加强对三焦的锻炼,因为呼吸可以直接挤压五脏六腑,这样就达到了内外作用相结合。

预告一下,下一篇文章将详细讲解八段锦每一式的收放、虚实和承接,这是在本文所说的动作到位的基础上更高的要求,敬请期待。

附上另五篇文章的链接:见评论区。

0 阅读:1

钦泽练八段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