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公案:临济举拂、桂琛举拂,到底表达了什么?

青云塾点墨人 2024-04-02 02:31:47

师见僧,举拂子曰:“还会么?”曰:“谢和尚慈悲示学人。”师曰:“见我竖拂子,便道示学人,汝每日见山见水,可不示汝?”又见僧来,举拂子。其僧赞叹礼拜,师曰:“见我竖拂子,便礼拜赞叹。那里扫地竖起扫帚,为甚么不赞叹?”

——《五灯会元》第八卷 罗汉桂琛禅师

白话直译:

罗汉桂琛看见一位僧人走了过来,于是把拂尘一扬,说道:“你明白了吗?”

僧人说:“和尚慈悲,感谢和尚的开示。”

罗汉桂琛说:“看见我竖起拂尘就说我是在开示你,你每天都见山见水,怎么不说山水也都在开示你?”

又见一位僧人走了过来,罗汉桂琛依旧举起拂尘在僧人的面前一扬。僧人随即赞叹并向罗汉桂琛礼拜。

罗汉桂琛说:“看见我竖起拂尘就赞叹礼拜,对于那边扫地时竖起的扫把,你怎么又不赞叹呢?”

提示:

参禅门公案,最好是读原文,琢磨文字背后的意境。实在读不懂可以看“白话直译”,先弄懂字面上的意思。“鉴赏评说”是对公案的个人解读,能看则看,看个热闹就好了,当不得真。

鉴赏评说:

拂尘,又称尘拂、拂子、尘尾,是一种于手柄前端附上兽毛或丝状麻布、布条的工具或器物,相传拂尘最初就是用于驱赶蚊虫的。

当初,跟随佛陀的僧团在坐禅时,被蚊虫叮咬,搔痒不止,又碍于不能杀生,对于蚊虫只能驱赶,世尊就准允许比丘持拂子驱蚊虫。

自唐代以后,禅门盛持拂子,或以之为庄严具;住持或代理住持者上堂时,持之为大众说法,此称“秉拂”。从此,拂尘不再仅仅是驱蚊之物,成为佛法象征的一种器具。

在中国禅宗流传下来的禅门故事中,就有很多与拂尘相关,比如:“临济举拂”就非常有名。与本则公案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僧人来参礼临济义玄,义玄禅师就把手中的拂子一扬,尘柄竖在身前,尘尾垂于身后,这个僧人一见,立即上前向义玄禅师礼拜。义玄禅师上前抓住他二话不说就打。

又有僧人来参礼临济义玄,义玄禅师照样举起自己手中的拂子,不料这个僧人完全不理会义玄禅师。见这位僧人不理会自己,义玄禅师上前抓住他仍是一顿胖揍。

第三位僧人来参礼临济义玄,义玄禅师同样举起自己手中的拂子。这个僧人见了就说道:“谢师父的开始。”结果仍然被义玄禅师“修理”了。

面对临济义玄同样的举动,三位僧人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但结果都挨了打,这到底是什么缘故呢?其实三位僧人都没有过错,之所以“被打”,都是出于临济义玄禅师的有意而为之。

对于临济义玄一见僧人就竖起拂子的行为,或许本就是他接见僧人的一个习惯,就好比现代人见面时向对方伸出的手,只是见面时自然而然的举动而已。

三位僧人都对临济义玄这个“习惯性动作”做出了自己的解读与应对,本来无可厚非。就好比今人面对对方伸过来的手,可以轻轻的握一下,也可以紧握对方的手甚至再用力的甩几下,也可以握了手再拥抱一下。总之,就是一个见面礼而已,怎么做全在自己把握。

但三位僧人却都被打了,临济义玄的“过激”行为乃是制造禅机,希望以此让僧人们在寻常的待人接物中也能体悟禅意,“你们来见我,尊我为师,我总得“表示”一下啊!制造一个禅机,能领会多少全看你们自己了”。

为了指点一二,临济义玄不惜做“恶人”,真是费心了!

如果三位僧人被突如其来的“打”警醒,觉察到自己对“临济义玄举拂子”动作的解读仅仅是个人的认知,根本无法洞察临济义玄的本意,就会有很大的收获了。没有任何本意,这么想就是多余的。

“临济举拂”的用意是什么?只要去想这个问题,就是“多心”了。“是什么”、“为什么”都是脱离当下的思维了,毫无意义,因为无论怎么猜测都不可能有标准答案。

真正的答案就是“临济举拂”,现象即真相。只要对现象进行解读,都不是原汁原味的了,都是个人的有限认知。

比如:当领导与下属握手时,有的人只是单手轻轻的一握,这个人内心就在低估:“领导是不是不重视我,看不起我啊?”

对于双手紧握而且来回用力甩了几下,还拍了拍肩膀的人,旁人肯定会想:“看来领导和他的关系不一般啊!”

由于时间仓促,对于那些还来不及握手的人,是不是在想:“我们都是配牌的,只是来凑个数而已,也许领导根本就不认识我,在领导心中看来没有什么地位啰!”

不管哪种心理,都是个人的想法而已,都是自己私人的解读,都是“多心”了。个中缘由,没有任何人能说清,包括握手的那两个人。

可世人就是在“用心体验”身边的一切,并且把自己的体验“当真”,于是烦恼就产生了。禅师们参禅就是为了把“心”放在当下的现象上,不离开则自在。所以说“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是为禅定。”

要知道,临济义玄禅师打这三位僧人,不是在说他们是错的,自己是对的,而是制造这种“冲突”让他们觉察到自己的认知与真相的区别而已。

任何人对任何外境的何种解读,都是有原因的,这个事实无法改变,就像三位僧人对“临济举拂”的解读,都源于各自的“缘”。不能说你不能这样想,他不能那样认为,他们的解读已经是现实,是无法改变的。

但可以改变的是:大家的这种解读都不是“临济举拂”真相,要有这个觉悟就够了。

知道了眼下的认知与真相的区别,就不会执于自己的认知,就会大度很多、自在很多,参禅不求什么“极乐净土”,但求心中自在。

如果执于临济义玄是“对”的,三位僧人的认知都是片面的。那又走入另一个“局限”,人不可能对外境不产生认知,每个人心中的那面镜子一照见外物就必须成像。

参禅不是要打碎那面镜子,不观照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他觉察到自己照见的那个世界并不是“真正”的世界。修行不是要放下,而是要站得更高!不可能放下,只要镜子在就必然成像。

人生就是来体验的,任何人都有自己体验的权利,这无可厚非,只要不“当真”就好。

回过头来,再看罗汉桂琛的“举拂”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当然,与临济义玄比起来,罗汉桂琛的禅法没有那么凌厉,但两者的作用都差不多。

罗汉桂琛只是“埋怨”了两句,并没有大打出手:

“看见我竖起拂尘就说我是在开示你,你每天都见山见水,怎么不说山水也都在开示你?”

“看见我竖起拂尘就赞叹礼拜,对于那边扫地时竖起的扫把,你怎么又不赞叹呢?”

言下之意,其实你们想多了,我举起拂子就是“驱赶蚊虫”而已,只不过是驱赶你们身边的蚊虫,就是不知道你们看见自己身边的“蚊虫”了吗?如果还没有看见,跟着我的拂尘总能看见了吧,它正在给你们驱蚊呢!

万千世界都已经把最真诚的一面展现在你的面前,无所隐藏,已经是真得不能再真了,你却总在思考这是为什么?“白猿抱子来青嶂,蜂蝶御花绿蕊间”都在讲述最真的故事,除此以外,别无其他。

5 阅读:88
评论列表
  • 2024-04-03 05:55

    说明和尚吹牛逼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 2024-06-14 11:49

    进入催眠状态就达到一定的境界了。佛教的人呢一个劲的劝别人放弃放弃放弃,甚至让人家抛家弃子,还一个劲儿的要劝别人做善人,这目的呢就是为了他们的寺庙运营做铺垫呢,劝别人放弃的,他们全部捡起来了,迷信了他这一套的呢就去他们寺庙里去消费去了,购买的都是什么东西呢?购买的都是谎言,这就是一个骗钱的局

  • 2024-04-02 06:58

    阿弥陀佛

  • 2024-06-21 05:43

    为坑蒙拐骗偷做嫁衣裳

猜你喜欢

青云塾点墨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