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南泉斩猫”齐名的禅门公案:归宗斩蛇

青云塾点墨人 2024-03-25 08:54:01

师铲草次,有讲僧来参,忽有一蛇过,师以锄断之。僧曰:“久向归宗,原来是个粗行沙门。”师曰:“你粗,我粗?”曰:“如何是粗?”师竖起锄头。曰:“如何是细?”师作斩蛇势。曰:“与么,则依而行之。”师曰:“依而行之且置,你甚处见我斩蛇?”僧无对。

——《五灯会元》第三卷归宗智常

白话直译:

一天,有一位云游僧人来归宗寺交流佛法,听说归宗智常正在菜园里除草,于是就来到菜地参礼。此时,正好有一条蛇从菜地里窜了出来,归宗智常一锄头把蛇斩为两段。

僧人于是说:“师父名声在外,我仰慕师父许久了,没想到师父原来是个粗野的和尚。”

归宗智常说:“到底是你粗鲁还是我粗鲁?”

僧人问:“什么是粗?”

归宗智常竖起锄头。

僧人又问:“什么是细?”

归宗智常摆出斩蛇的动作。

僧人仍有疑虑的问:“那么就按你所演示的方法去修行?”

归宗智常:“先不说怎么去修行,我倒想问问,你什么时候看见我斩蛇了?”

僧人无话可说。

友情提示:

参禅门公案,最好是读原文,反复去琢磨文字背后的意思。实在读不懂可以看“白话直译”,先从字面上理解再说。而“鉴赏评说”则是脱离于原文的个人解读,尽量在对原文有一定理解之后再看,看个热闹就好了,当不得真。

鉴赏评说:

归宗智常是马祖道一的法嗣,与百丈怀海、南泉普愿是师兄弟。关于他的禅门公案有很多,“归宗斩蛇”则是最有影响力之一。

“丹霞烧佛”、“南泉斩猫”、“大随烧蛇”(这三则公案都有评说,有兴趣的可以往前翻翻),加上这个“归宗斩蛇”,都是禅宗江湖上影响深远又颇具争议的公案。

之所以影响大,是因为这几位禅师都是大有成就高僧大德;而颇具争议,则是因为他们在这几则公案中做出了“伦常本分”以外的事。

“烧佛”、“斩猫”、“烧蛇”、“斩蛇”,做出这等“凶残杀生”的行为,作为禅师尤为不该。可人们往往只看到禅师们犯戒的一面,却没有体会他们的慈悲之心。其实,在质疑禅师“犯戒”、“有违伦常”的时候,也暴露出人们心中的“执着”。

“戒”与“伦常”与套在人们勃颈上的枷锁有何不同?不都是禁锢吗?既然修佛要放下偏见、放下执着,“斩蛇”又有什么罪过!如果说是因为他们的身份的话,那“身份”又何尝不是一种执着?

正如这则公案中谈到的,什么是粗?什么又是细?“粗细”都是人为的概念而已,是没有绝对标准的,只存在于人的思维中,而并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人们以为正是这些有别的“二元对立”,才能呈现出来“黑 白分明”的世界。但禅宗的大师们却不这么认为,恰恰相反,正是对与错、好与坏、优与劣、粗与细......这些人们的“偏见”才让世界“黑 白颠倒”。

有别的“二元对立”正是“有为”,而脱离这些所谓的“黑 白分明”才是“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才是参禅的意义所在。

对于这则公案的理解,难点在于“粗细”的象征意义。有一种观点是这么认为的:

什么是粗?归宗智常竖起锄头,仿佛在说:你看这锄头,它有模有样,代表了众生对外“相”的执着。

什么是细?归宗智常做斩蛇状,仿佛在说:放下我相、人相、寿者相,像斩蛇一样斩断一切有别的概念。

如果这样理解,其实还是陷于有别的“二元对立”,把“粗”看成我执,把“细”当作破执。最后还是落于一端了,不就是要“教导”人们放下我执吗?显然这是“有为法”。

其实,对于这则公案中的“粗细”还可以这样来看:

什么是粗?归宗智常竖起锄头,仿佛在说:你看这锄头,它是本体,但离开具体的行为或使用,它什么也代表不了。

什么是细?归宗智常做斩蛇状,仿佛在说:“斩蛇”正是锄头的作用显现,正是“斩”才展现了锄头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本体,任何作用也无从谈起。

“体用”看似分明,实则不可分割,体中有用,用中有体,粗中有细,细中有粗。一切的“二元对立”都是统一在现象之中的。如果一定要分割来看,则两者都没有意义了。

“粗”代表了本体,表示“无为”;“细”代表作用,表示“有为”。“无为”与“有为”也是有别的“二元对立”,不是真的有什么无为或有为,其实两者就是“一”,离开对方,彼此什么也不是。

打个比方:

人是本体,而“眨眼”、“说话”、“行为”等等都是“用”。人与行为总是“合二为一”的,一切行为都代表了这个“人”,而这个人怎么样,全在他的行为中体现无遗。

所以不存在一个“高尚”的人,而无法做出“高尚”的行为。如果不能做到“高尚”的行为,就不能称之为“高尚”的人。

如果把人的本质与行为分割开来,则并不成立,所以王阳明倡导“知行合一”,做到才是真知。

不管是执于“有为”还是“无为”,都是有“我执”在。如果认为执着与放下有所差别,这本身就是一种“执着”。也就是说,只要在“倡导”什么,都不是真正的“无为”。本来的样子,既不是“这样”也不是“那样”!

所以,归宗智常最后问的那句话:“先不说怎么去修行,我倒想问问,你什么时候看见我斩蛇了?”的内涵就在于:

“归宗智常在斩蛇,他在杀 生,这是一位禅师不应该做的行为!”其实都是僧人的起心动念,是执于“相”了。

如果套用《金刚经》中佛陀的话语: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来说“归宗斩蛇”就变成了:

“如是归宗斩蛇,实无有蛇被斩。何以故?须菩提!归宗这人、斩蛇的行为、被斩的蛇都是因你的有为之心而有所差别。”

可人们却以“斩蛇”有违禅师的“慈 悲之心”而声讨归宗智常,真是辜负了大师的一片苦心啊!所谓:

“说人是非者,即是是非人”

为什么会“说人是非”?因为他心中有“是非”!“说人是非者”总是站在所谓的“制 高点”,殊不知这个“制高点”恰恰展现了心中的“我执”、自己的“短板”,他却以为是“绝对的真理”、是自己优于别人的地方。

4 阅读:114
评论列表
  • yme 2
    2024-06-07 09:33

    之前我觉得公案很高深。现在看起来。只不过是另外一种文字游戏。用意识心和文字硬凑一元世界。

  • 2024-03-25 14:24

    阿弥陀佛

  • 2024-06-05 22:28

    蛇表示,想不到无意中舍身求法了

  • 2024-06-04 12:49

    斩蛇之相,自性体用,禅宗即表清净自性妙法,但这个妙法都需空,空空,无言无相!

青云塾点墨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