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糖尿病患者有好消息,两周吃1次的口服降糖药,可能快上市了

李大哥知识分享 2024-06-26 11:26:28

糖尿病是全球著名的慢病,目前仍不能治愈,患者需长期用药控制病情。糖尿病诱发的并发症很多,至今确认的超过100种,为了减缓并发症进程,患者的生活有很多限制,过得小心翼翼。

糖尿病类型主要有1型和2型两种,其中2型患者占了九成左右。据202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披露的数据,我国患者总数居全球首位,超过1.4亿人,而且逐年递增,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危害,任务艰巨而繁重。

目前对付糖尿病的主要手段是药物,患者需要每天用药,长期坚持。糖尿病控制本质上围绕“胰岛素”展开,所以针对胰岛素缺乏或抵抗问题,研发降低血糖、促进糖原合成、抑制多余的葡萄糖生成、促进脂肪合成等药物,就是科学家主攻的重点方向。

历经数十年攻关,糖尿病药物已形成多系列、多功能的庞大药系,有注射用药和口服药物两大类型,但降低给药频率和提高用药便利性是重点考虑的方面。换句话说,让患者从每天吃两次药,到每天一次,再到每周一次,大大增强用药便利性。

近些年DPP-4抑制剂因为在控糖稳糖方面的成效有目共睹,而且安全性高,覆盖人群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国目前有5种已上市的DPP-4抑制剂:利格列汀、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西格列汀,它们都是每天口服一次的降糖药。每周服用一次的长效降糖药曲格列汀,尚未在我国上市。

由于糖尿病需长期用药,很多患者漏服、减服、长期用药管理不严格的问题很突出,而且随着用药次数增加,药物依从性降低,各种并发症就出现了。曲格列汀作为“一周用药1次”的长效口服药,价格约为200元人民币/粒,患者难以承受。综合各方面原因,研发符合国人的降糖药显得非常现实和紧迫。

近日有好消息传来:我国原研的全球首个超长效口服降糖药,已向我国药监局提交上市申请并获受理,即将上市。

该款药物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口服给药,两周仅需用药1次,属于超长效DPP-4抑制剂,研发代号HSK7653,药名“考格列汀”,商品名“倍长平”。

我国有句老话叫“十年磨一剑”,表现出过程的艰辛性、曲折性和突破性,用来形容考格列汀的研发也很合适。考格列汀的研发路径大致是:

2012年四季度,药物研发立项,确立研发长效DPP-4抑制剂。

2015年8月,在非常规化学位点引入CF3后,形成候选化合物HSK7653。

2016年10月,完成新药安全性有效性和药动力学等研究。

2017年—2020年,获批开展1—3期临床试验,顺利达到预期效果。

近两年,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申请上市并获受理。

考格列汀的基本原理是:抑制DPP-4活性,让胰高糖素样肽-1尽可能保持活性,这种有用物质叫GLP-1,它可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升高血糖的物质,并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胰岛素。在“一增一减”之间实现降糖目的,患者的食欲受控,胃部排空时间延长。

考格列汀有4个特点:

1、超长的药物半衰期。在1期临床试验时就证实,单次给药10mg考格列汀,药物半衰期高达131.5h,即给药一次可维持大约两周,而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报告。

2、对DPP-4活性抑制更持久。通过10mg、25mg、50mg不同剂量的临床试验,每两周用药1次,DPP-4抑制率在80%以上,成绩十分突出。

3、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少。对CYP酶的亚型无影响,CYP酶是药物相互作用的“信号灯”,一旦检测到相关成分意味着不妙。临床证实考格列汀没有联合用药禁忌症,使用相对安全。

4、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糖尿病患者的一大隐患就是长期用药把肝肾弄坏了,临床试验表明,考格列汀即使用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也没有药物暴露风险,无需调整用药剂量。

简单概括起来,考格列汀有4个优势:两周用药1次的超长半衰期,降糖疗效比较突出,可用于联合治疗方案和合并症状,对肝肾无不良影响。

凭借这个优势,考格列汀一旦获批上市,即可站在2型糖尿病口服用药的“第一梯队”,成为全球第一个超长效降糖药,是国药之光。而作为患者群体,更关心它上市后的价格、购买便利性、后续进入医保的问题。

16 阅读:3466
评论列表
  • 2024-06-27 05:48

    谎言太多了,不可信,一周一次的都没看到

  • 2024-06-26 21:27

    真的假的?

  • 2024-06-27 13:19

    希望是实。

  • 2024-06-27 16:36

    落后了,因为干细胞治愈糖尿病已经实现二期临床试验监测了!

李大哥知识分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