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上半月阅读推荐:教你诗歌入门

锐天涯观察 2022-06-17 18:44:46

第一篇:苏东坡启示录

——苏轼评传 王水照、朱刚 长江文艺出版社

前一段时间又去了一次海南儋州东坡书院。最近基本上两年去一次,除了主体建筑没有变化外,其他变化很大。最大变化是扩建,初略估计扩大十倍都不止,增加人工湖和廊桥,游客从游客中心入景区,穿过人工湖,步行五分钟左右,就来到了书院正门口,书院参观的内容不多,一亭一厅,两个文化长廊。园内一棵260年的芒果树,据说今年海南气温低,没有结果。苏东坡被贬海南之后,也把海南当成自己的故乡,“此心安处是吾乡”。越是逆境,他越发能够调节自己,他在海南烹制美食,助力海南教育,很快这蛮荒之地就出了第一个秀才和进士。如今,海南文化一半还在靠苏东坡来支撑。

两宋期内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到达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都是空前绝后(邓广铭语)。苏东坡在诗词、散文、书画等领域达到了一流造诣,在哲学、美学、人生修为也有精辟之见。本书就从文化、哲学、史学、美学等七维度串联苏轼生命历程,并将苏轼置于大宋历史和文化洪流当中解读,苏轼大起大落背后豁达的精神世界。

本书第一张从哲学角度来概括苏轼的高度,后面几张基本围绕这些基础展开,穿插苏轼广为流传的一些小故事。例如苏轼节俭,把每日的用度挂在屋梁上,用不完的还存起来招待宾客。苏东坡咸肉止馋,活生生折磨自己的两个儿子。这画面想想都非常可笑。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辗转很多地方,置死地而后生,过得非常精彩,其豁达真的值得学习。

第二篇:孙中山如何走上革命之路

——三十岁前的孙中山  黄宇和 中华书局

很多名人传记很难写。名人成名之前,没有人刻意保存文献,成名之后再去追查,大部分文献早已失存,难明真相。孙中山诞辰不过百余年,追踪这些文献,难度依然很大,作者就擅长考据和实地探访,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真值得当下各行各业学习。

孙中山作为一代伟人,15年求学之路改变他的人生,也改变中国。他汲取的精神养料是什么?这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西方教育,还是在工作当中耳濡目染?(行医过程中大量记载清末苛捐杂税,统治者的盘剥等等)……作者就从孙中山的家世源流、国学渊源、西方求学之路、中学时代(香港求学)、大专时代(广州学医),澳穗济世(医管行医)等几个章节展开,还原伟人成长之路。

作者通过多方对比来把孙中山每一阶段的问题弄得清清楚楚,很多问题甚至达到“吹毛求疵”的程度。作者有自己的观点,他觉得这些细节就能判断孙中山所处的环境,家庭背景,只有前提清楚了,才能做进一步的价值判断。例如,孙中山祖屋所处的地理位置,到底是不是“下户”(大户人家绝对不会把房子建在“下户”);他的祖屋到底是泥砖屋还是青砖屋;孙中山从澳门坐船去檀香山,到底是坐英国的火轮船还是葡萄牙的船;他在学校是寄宿还是走读;每日的作息时间表是不是在强调规则重要性……很多问题都没有史料记载。或者我们看起来都觉得无关紧要,作者就觉得非常重要,这些因素都有可能改变孙中山的思维。

也正是这些问题太细,相反觉得作者太过较真,本书有必要进行“减负”。作者在每一个章节背后的小结,基本都是全部论证的精华。掌握这个规律,跳跃式阅读也能理清作者的良苦用心。

第三篇:枪炮为王,适者生存

----《枪炮,细菌和钢铁》

最近看了几篇分析,曾国藩为什么能战胜太平天国军?除了曾国藩的一些军事理论之后,最重要一个隐藏因素就是曾家军的武器装备引入西方现代军事装备,在火力和射程上远远压制住了天平军。曾国藩当然不会承认这一点,他把成功归结于自身的军事才能。

社会发展到后期,有时候并非是智力优胜,而是武器优先。

作者考证50万年前,非洲和欧亚大陆西部的人类被划为单一的人种,在人类社会大跃进的过程中,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一切冲突就此展开。欧洲人可以凭借不到两百人的骑兵及枪炮,俘虏数十万的土著将领,并且将其杀害。同一人种,产生两种不同的结局,这是因为欧亚大陆的民族在环境更替上的不同表现。

土著印地安人在冰河时期就杀光了当地的大型动物充当粮食,失去了驯养家畜的机会,而欧亚大陆与家畜共存,练就强大的抗病毒基因,保证了粮食供应。于是,他们利用枪炮征服其他种族。作者有力推翻了种族论,没有哪个民族更优,只不过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一点。

作者构建人类社会发展史,推翻了很多公认的理论。这看起来很新鲜,本书就有了很强的阅读性。

第四篇:阅读李商隐的诗歌从这里开始

——《细说李商隐,他浪漫凄美的生涯和诗歌》 施逢雨 著 台湾联经出版社

李商隐是唐代杰出诗人,诗歌题材丰富,意境深远,流传度高。有些诗歌很好理解。例如《嫦娥》(名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乐游原》(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有些诗歌则浪漫气息十足(有人说李商隐是小李白),例如《锦瑟》(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这就需要一些辅助工具。阅读者如果了解李商隐作诗的处境,大概能与作者心意相通。

本书的作者细说李商隐,首先简单交代李商隐的生平,出生、家世、职场变迁、情感交往等等一一做了概括,总的说来,李商隐家境并不好,经历了唐代三大祸患,职场坎坷,多地流转,情感丰富,晚景略带凄凉。作者把李商隐的优秀作品以时间顺序编入,解读与相应背景呼应。李商隐诗歌当中用典比较多,作者解读起来不厌其烦。例如《《五松驿·独下长亭念过秦》(名句:独下长亭念过秦,五松不见见舆薪。只应既斩斯高后,寻被樵人用斧斤。)过秦论、李斯、赵高这些知识点一一点明,堪比工具书。(我赶鸭子上架教小孩,这点就比较实用)

李商隐的诗歌,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解读,这是艺术开放性的体现。作者在面对不确定因素的时候,也认为这是自身的一种理解,没有一味强求,这种开放式结局值得更多喜欢李商隐诗歌的进一步探索。

补发:按图索骥,这里是20世纪文学地图

——《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 许子东 商务印书馆

大学的时候,我报过一门文学选修课。老师主讲的就是中国近代小说,之前中国近代小说读的少,老师也不可能讲的很详细,都是蜻蜓点水,一直留有很多遗憾。拿许子东老师的这本书去做课堂讲义,再合适不过,近代中国小说的脉络就清晰起来。

这是一份非常详尽中国百年文学的地图。作者以编年体为顺序,以阅读体验为中心,从1902年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神预言”开始,一直到2006年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为止,梳理百年中国小说演变过程,他把“士农工商仕”社会各阶层对小说的认知总结十分详尽。

晚清的小说分为狎邪青楼、侠义公案、丑怪谴责、科幻奇谈(王德威定义)。梁启超的预言小说《新中国未来记》把小说抬到新国民、新道德、新风俗等高度,他的政治幻想就是一帖理想药方。晚清四大官场小说以揭官场黑幕为主,五四新文化运动唤醒“国民性”。他们都意识到民族的危机在于文化危机,小说承担着“药”的功能。《老残游记》作者认为世间的病因是在贪官、清官压迫民众,鲁迅代表知识阶层在于唤醒民众。小说发展分成四阶段,作者都能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把一个“民族秘史”展现出来。最近十年,刘慈欣代表的一些科幻小说,再次把中国小说推上新高度。

作者表达和选题非常接地气。根据这份文学地图,读者就知道自己感兴趣的小说是什么了,读什么,选什么人来读,自己来做选择。

0 阅读:0

锐天涯观察

简介:锐天涯观察:小阅读,大收益 。传递热点事件及相关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