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肿瘤“催化剂”?医生不碰的6种促癌食物,也建议你少吃!

凌觅健 2024-03-22 11:09:07

康姐的老公在2月中旬确诊癌症,近期正在化疗,食欲有些不太好,说想吃些“清淡的”,于是康姐买了两斤豆腐变着法子做出了三道菜。没想到菜刚上桌,就遭到儿子的反对。

小康说在不少文章里看到豆腐会刺激体内的癌细胞,已经确诊癌症的患者吃豆腐容易引起肿瘤变大!这句话可把康姐吓坏了,匆匆忙忙找了另外的食材给丈夫做其它菜。

在病友群看到康姐分享的这番「午饭风波」,觅健科普君发现关于豆腐和肿瘤之间的纠葛依旧备受争议——豆腐真的能催化癌细胞吗?

图片来源:摄图网

01 豆腐真的能催化癌细胞吗?

不会!实际上,豆腐不仅不会催化癌细胞、刺激肿瘤变大,有研究表明它(豆制品均可,含豆腐)还能降低癌症发病风险和死亡率。

癌症患者不能吃豆腐的谣言,起于“异黄酮”。

大家都知道豆腐是由大豆制成的,大豆中含有一种物质,叫异黄酮,因为它和人体的雌激素长相相似,因此也被称为植物雌激素。然而就是因为“雌激素”这三个字,让豆制品背上了致癌、催化癌细胞的黑锅。

许多研究证明,雌激素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患癌的几率,尤其是乳腺癌和卵巢癌,因为这类癌症的发生多与雌激素水平相关,尤其是经雌激素治疗的绝经期妇女[1]。

就因为异黄酮和雌激素长得像,所以“大豆致癌”这个谣言就不胫而走了。然而,如假包换的异黄酮并不能像真正的雌激素一样,会增加患癌的几率。

有研究发现[2],尽管异黄酮和人体内的雌激素受体也能结合,也能产生与雌激素类似的作用,但是这个作用比起人体内的雌激素来说,实在微乎其微。

异黄酮的角色是当人体内雌激素不足的时候,它的结合却能起到补充雌激素的作用;当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的时候,它的结合又可以阻止雌激素的结合,从而起到抑制的作用,这相当于降低了雌激素的水平。

所以,异黄酮还可作为雌激素的调节器,调节人体的雌激素水平,少了就补充,多了就抑制,这就能避免雌激素过高或过低了。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防癌症的作用。有较多的研究都发现,多吃豆制品确实能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3,4]。

此外,最新研究发现,吃大豆可以降低36%患胃癌的风险!

不过,《中国人群胃癌风险管理公众指南(2023版)》指出[5],建议多吃非发酵豆制品,比如豆腐和豆浆,少吃发酵豆制品,比如腐乳。这样吃豆类才更有益身体健康!

图片来源:摄图网

02 医生不碰的6种促癌食物,也建议你少吃!

尽管豆腐会催化癌细胞是个假消息,但是觅友们在抗癌期间仍要注意饮食规划。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发布的《饮食、 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全球视角(第三版)》报告指出,不健康的饮食会增加许多癌症的发生风险,同时也是造成复发、转移的因素之一。

肿瘤医生特意交代的6种促癌食物,建议觅友们也减少它们在日常饮食中出现的频率!

高糖

不管是天然的糖类还是添加的糖类,在被人体摄取后,都会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中,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血糖,据悉,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糖类来提供营养,正常的细胞如此,癌细胞也是。

但不同的是,癌细胞不需要氧的配合,因此它比正常细胞能更快速的利用葡萄糖来供给自己能量,满足自己的快速生长。因此医学界得出,减少高糖的摄入,或许可以降低癌细胞的增长。

而我国专家也曾做过大样本调查,发现在高发癌症的患者中,对高糖饮食依赖程度比较高,尤其是肺癌、乳腺癌、卵巢癌、肝癌、肠癌、胃癌这几个癌种的患者,专家提醒,这里所提醒的高糖饮食,不仅仅是糖果,还包括含糖成分高的食物。

太烫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一项研究显示,温度在65℃以上的食物,最容易导致食管癌的发生。

分析原因,是因为过热、过烫的食物会损伤食道的黏膜,长此以往,黏膜反复受到损伤容易引起慢性炎症,进而导致癌变的可能。

所以心急不能吃不了热豆腐,所有热的都不能吃,实在等不及可以弄个小风扇加快饭菜散热速度。

腌制

腊肉、腊肠、腌菜等食物由于易保存,且风味独特,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但腌制食物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会和肉中的二级胺合成亚硝酸胺,具有极强的致癌性。

我国不少地区有腌制腊肉、腊肠的习惯,用于冬天时不便出门时食用,但现在为了健康这个习惯要改一改了,食用新鲜的肉类才是上上选。

太咸

盐常被人称之为癌症的“亲戚”,尤其是吃的过咸容易导致胃癌的发生。相关研究发现盐摄入量较高的人,胃癌风险会增加25%~30%[5]。

专家表示,过咸的食物会使胃排空减慢,破坏胃黏膜细胞,增加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因此,建议口味重的人可以在餐后适当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能够帮阻断致癌物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盐就是钠,高钠食物稳居癌症患者的饮食黑名单,它会对肾脏带来负累,同时也容易引发高血压,癌症患者应该敬“咸”远之。

烟熏

说到夜宵,大家首选一定是烧烤,烟熏下食物的味道更为诱人,但是烧烤千万不要多吃。

专家表示,烧烤食物过程中尤其是肉类时,会产生一种苯并芘的致癌物质,此外,肉类中的蛋白质在烧烤时,还会产生杂环胺和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都具有致癌性。

此外,烧烤食物大多采用大量辛辣调味料,胃癌患者的饮食需要清淡有营养,过于辛辣的食物会伤胃。

图片来源:摄图网

霉变

发霉的食物大家都知道不要吃,但是很多时候,食物被霉菌污染肉眼可能无法辨别,长期进食,易诱发肝癌的发生。

霉变的食物之所以会致癌,主要与黄曲霉素有关,这种被公认为致癌性最强的物质,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钾的10倍,1毫克就可致癌,主要存在于受潮的花生、玉米、大米、高粱等食物中。千万不能食用发霉的食物。

03 癌症最害怕的元素,记得备齐全!

虽然没有绝对的“防癌食物”或“防癌营养素”,但某些天然食物的搭配,对于预防癌症是有一定好处的。

对于已经不幸确诊胃癌的觅友来说,这4类营养元素也能够加速康复、维稳身体健康,让癌细胞失去复发转移的机会!

高蛋白

蛋白质是除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外 ,人体最重要的三大能量营养素之一,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细胞的固体成分约70%都是蛋白质,生命的运作与之息息相关。

而对于胃癌患者来说,蛋白质在治疗期间更是充当着重要角色,保证蛋白质的摄入,一方面有利于减少肌肉丢失,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及为白细胞再生提供原料。

推荐食物:大豆、牛奶、鸡蛋

能量平衡

肿瘤患者的能量代谢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肿瘤患者机体代谢紊乱及能量消耗异常;另一方面肿瘤组织本身的生长也会消耗宿主的能量,导致能量不足,进而产生营养不良的风险。

研究发现,单纯的能量达标,而蛋白质未达标,不能降低病死率。能量和蛋白质均达标,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低氮低能量营养带来的能量赤字和负氮平衡,高能量营养带来的高代谢负担均不利于肿瘤患者。

益生元

益生元可以维持肠道免疫稳定,维持黏膜免疫应答的稳定状态,促进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和全身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并且通过抑制肠道黏膜过度生成炎症因此降低自身免疫系统。

目前证实益生元在结肠癌、肝癌、膀胱癌、肺癌、子宫癌等方面发挥作用。

多维营养素

首先大家要明确一个点,营养素补充剂不能预防、也不能治疗癌症;它能预防或治疗的疾病只有“营养素缺乏病”,对于没有患病的人来说,最好的营养来源是各种天然食物,推荐通过吃多样的食物来满足营养需要。

但是我们胃癌患者可能出于种种原因,存在没办法完全从饮食中获取,或者治疗期间需要量增加的情况,在这时候就会强调多维营养素的补充,建议咨询专业的医院营养科,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药剂/补剂或其他营养方式进行合理补充。

总结

好的身体基础才是抗癌长征路的最好保证。在日常饮食中,希望觅友们不要被饮食谣言所困,保证饮食均衡、营养均衡。

也更要提醒营养状况存在问题的胃癌患者们,在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改善营养状况,为疾病治疗和康复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喜欢的觅友可以点个“赞”和“转发”!记得点个关注,我们一起抗癌!

内容制作

封面图片:摄图网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参考来源:

[1]刘书源,郭明珠,马爱进,桑亚新,孙纪录.鱼油n-3 PUFA富集、稳态化技 术及生物

[1]Collaborative Group on Hormonal Factors in Breast Cancer. Type and timing of 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 and breast cancer risk: individual participant meta-analysis of the worldwide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Lancet. 2019;394(10204):1159-1168.

[2]王晓稼,郑树. 植物雌激素与乳腺癌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4,31(1):57-60.

[3]Wada K, Nakamura K, Tamai Y, et al. Soy isoflavone intake and breast cancer risk in Japan: from the Takayama study. Int J Cancer. 2013;133(4):952-960.

[4]Chen M, Rao Y, Zheng Y,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oy isoflavone intake and breast cancer risk for pre-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 a meta-analysis of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PLoS One. 2014;9(2):e89288.

[5]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 中国人群健康风险管理协作组-胃癌专业组. 中国人群胃癌风险管理公众指南(2023版) [J] . 中华医学杂志, 2023, 103(36) : 2837-2849.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30608-00968.

温馨提示:本文中所涉及的信息旨在传递医药前沿信息和研究进展,不涉及诊疗方案推荐,临床上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与指导。

0 阅读:24

凌觅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