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将军最为佩服的战术大师,齐尔河畔奇迹缔造者,赫尔曼·巴尔克

北街老酒 2024-07-02 13:42:22

在二战期间,美国那位怼天怼地、谁都不服的巴顿将军,甚至连苏联的朱可夫都不放在眼里,似乎除了自己,谁都瞧不上。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狂妄的人物,却对一位德国将领称赞有加,称其带出了世界一流的部队。

这位被巴顿赞赏的德国将领,便是齐尔河畔的奇迹创造者、令人折服的战术大师赫尔曼·巴尔克。那么,此人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能让巴顿如此欣赏呢?

赫尔曼·巴尔克堪称一个被时代遗忘的典型。当许多人听闻这个名字时,都会感到诧异,不知道此人究竟是谁。的确,在二战德国将星璀璨的舞台上,他的曝光率着实不高,与隆美尔相比,聚光灯下很难看到他的身影。

巴尔克出身于典型的军人世家,他的高祖父曾在威灵顿元帅麾下参与了讨伐拿破仑的战争。巴尔克继承了家族的传统,勇敢且热情,对战争极度痴迷。在一战期间,巴尔克投身部队,先后五次负伤,却依然未能改变德国最终战败的结局。

一战结束后,德国在凡尔赛条约的压力下被迫大规模裁撤部队,不过年轻有为的巴尔克得以留了下来。在此期间,他接触到了坦克这一新鲜事物。当时的坦克作为新式陆战武器,远不像闪电战时期乃至后来的虎式坦克那般强大,看上去只是个笨重的大水箱,尚未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但巴尔克很快就洞察到了这款武器的潜力,于是和古德里安等人一同加入了德国第一批装甲部队指挥官训练营,接受了更为先进的军事教育。也正是从这时起,巴尔克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在装甲部队指挥官训练营接受良好教育后,1939 年 10 月底,他成为第一装甲师第一摩托化团团长。这支部队想必令人印象深刻,在 1940 年的法国战役中,这支部队是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内首批在色当渡过马刺河的部队之一,随后在出色的闪电战战术下迅速席卷西岸高地。 此后,他开始指挥第3 装甲团和第 2 装甲旅参与了对希腊的入侵。

紧接着,巴尔克的仕途如同坐上了火箭般迅速上升。1941 年 7 月,他调任为陆军总部装甲部队参谋军长,而此时,德国开始入侵苏联。 起初,巴尔克的军旅生涯一帆风顺,但到了 1942 年,战况发生了变化。同年 5 月,他前往东线出任第 11 装甲师师长,这次调任似乎奠定了他未来成为德国“救火大队长”的尴尬境遇。

1942 年 7 月 17 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苏德双方在此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然而到了 12 月,德军在苏德战场上陷入危机,第 6 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被包围。按照顿河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上将的计划,第 48 装甲军将配合第 4 装甲集团军从西南方向越过顿河,进而在伏尔加河方向撕开一个缺口,突破苏军的包围。

但现实情况是,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指挥。苏军第 5 坦克集团军在此之前,就已经跨过顿河的支流奇尔河。这意味着,两支德军部队还没来得及汇合,纵深就已被苏联突破。这使得 48 装甲军面临被苏军歼灭的危险。 在 48 装甲军中,最能征善战的当属巴尔克的第 11 装甲师,可当时他们并不在主战场。

几天前,这支部队还在西北方向 400 英里以外的白俄罗斯作战,所以在如此漫长的战线下,巴尔克的第 11 装甲师根本无法整军归队,只能分批零星地抵达会合点。 但就在此时,巴尔克展现出了惊人的指挥天赋。作为该师师长,他率领先头部队率先抵达目的地,然而危机并未因此解除。当时德国在斯大林格勒被拖住脚步,苏联在巨大压力下启动国家机器,后方的坦克和士兵纷纷就位。

此次齐尔河畔反击作战中,苏联第 5 坦克集团军优势极为明显,其坦克数量是德军的 7 倍,步兵兵力是德军的 11 倍,火炮规模是德军的 20 倍。在如此巨大的劣势下,巴尔克承受着巨大压力,倘若扛不住这次攻势,整个 48 装甲军都将全军覆没。

不过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亲临前线的巴尔克如有神助,苏联第 5 坦克集团军仿佛有内奸一般,每次作战行动都被巴尔克完全洞悉。面对苏联的突击,巴尔克反应迅速,其中最为经典的便是巴尔克利用苏军轻敌的心理,拿出陆军第 336 步兵师阵地作为诱饵,结果无所顾忌的苏联人一窝蜂地涌了出去,陷入了巴尔克的反包围圈。

这场战役持续了数月,在此期间,第 11 装甲师消灭了第5 坦克集团军 1000 辆坦克,这在二战中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可以说,巴尔克以齐尔河畔为战略支点,使这片土地成为了德军对抗苏联的桥头堡,一举扭转了当时德国的不利局势。

从此,巴尔克成为了德军的“救火队大队长”,几乎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巴尔克的第 11 装甲师。在多次出其不意的战术下,苏联被打得晕头转向,并赋予了第 11 装甲师“鬼怪师”的称号,巴尔克也因此被梅伦廷将军称赞为德军最优秀的野战指挥官。

但可惜的是,尽管有这样的军事瑰宝,德国依然未能赢得二战。而他最后的对手,恰恰是俘虏他的人。1944 年,德国逐渐走向下坡路,巴尔克依旧履行着德军“救火队大队长”的职责,被军方调往西线担任集团军群的指挥官,而他的对手正是著名的巴顿将军。

当时的 G 集团军已被巴顿打得七零八落,作战单位损失惨重,部队补给出现问题,士兵士气极为低落。但即便如此,在阿登反击战中,巴尔克依然凭借出色的指挥能力给了巴顿将军一个教训,这也让巴顿对巴尔克敬佩不已,甚至称赞他带出了世界一流的部队。

不过,正所谓英雄落幕。这位为德国征战四方的“救火队大队长”最终还是未能扑灭德国这团熊熊大火。1945 年 5 月,在德国的末日时刻,巴尔克选择了投降,但他深知不能向苏联人投降。于是,巴尔克留下一支部队抵御苏军进攻,自己则率大部队在巴伐利亚向美军投降。巴顿得知此事后欣喜若狂,对巴尔克给予了极大的尊重,并且在战后也未让其遭受严重的审判,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结局。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军人向来以马革裹尸、报效祖国为荣,像巴尔克这样的将领通常不会轻易选择投降,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许多人认为,在巴拉顿湖战役,也就是著名的“春之觉醒行动”中,巴尔克出现了重大失误导致行动失败。

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其中与党卫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党卫军最初作为希特勒的私人武装,实际上并未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但随着希特勒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二战爆发时,这支部队已达上百万人。 如果仅仅是人数上的问题,倒也无妨。但谁能想到,党卫军后来竟成了尾大不掉的难题。

根据德军规定,在特定情况下,党卫军部队指挥官有权越级指挥国防军部队,这引起了许多传统德军军官的极度不满。 其中,巴尔克和古德里安等国防军将领对他们厌恶至极,“春之觉醒行动”正是这一问题的一个缩影。当时按照希特勒的安排,党卫队第一装甲军北调,由该部负责在塞克什白堡北面和西北面打击苏军侧翼,以阻止俄国人向奥地利方向的突击。

但在傍晚时分,这一安排突然发生变化,希特勒命令巴尔克南下,接管韦伦采湖至巴拉顿湖之间的防御,负责指挥第 3 装甲军、第一骑兵军、匈牙利第 2 集团军以及暂未撤退的党卫军第 2 装甲军。 而迪特里希则负责指挥巴尔克之前负责的北部防区,党卫军的第 4 装甲军、匈牙利的第 3 集团军和第 43 军等多瑙河以南的部队,都归他指挥。

此时,党卫军内部已产生不满,迪特里希的幕僚开始针对巴尔克,但巴尔克不顾这些,奔赴前线填补空缺。 巴尔克接管前线后,立刻发现党卫军内部的混乱,甚至维京师还主动放弃了塞克什白堡。党卫队第 9 霍亨斯装甲师更是拒绝服从命令,由此可见,党卫军和国防军之间的矛盾极为尖锐。

在“春之觉醒行动”前夕,巴尔克就对这场战役持反对意见,他认为此次反击不合时宜,军队缺乏资源,必然会陷入困境。而这一切正如他所料,所以巴尔克几乎是抱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他的行动一直保持着相对乐观的状态,这也是许多人认为巴尔克指挥失误的主要原因。 但实际上,党卫军内部的问题才是导致失败的关键因素。

巴尔克发现这些问题后立即进行了汇报,却被党卫军内部演绎成打小报告、推卸责任的戏码。不过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希特勒对党卫军的不作为极为愤怒,所以即使战后处分,也与巴尔克无关。 几个党卫军高层被骂得狗血淋头,甚至还出现了摘救镖事件。而这,仅仅是党卫军和国防军之间的一个小插曲。

甚至到了后来,国防军为了表达对党卫军的不满,干脆直接倒戈,与美军联手同党卫军作战,共同解救关押于伊特城堡的法国政要,出现了如此奇葩的场面。 由此可见,巴尔克无法拯救德国,因为其内部的争斗过于残酷,党卫军和国防军之间毫无信任可言。这样的德国,又怎能依靠个人的力量来挽救呢?

0 阅读:0

北街老酒

简介:简简单单的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