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子兵法》看现代战争11•善之善者

程远鹰眼观 2024-06-08 16:11:17

《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中的第一段: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译文:大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人举国屈服,不战而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

因此,百战百胜,不算是最好的用兵策略;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

孙子这段话的中心思想,就是点明衡量战争取胜的最高境界,是在攻城之前,“战胜”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使其不战而降,完整无缺的诚服于我。只有迫不得已,才能用武力攻打。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例子很多,比如和平解放北平。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将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战性战役。

此役历时64天,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国民党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万人。

平津战役是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结果,使古都北平得到和平解放,并使古都北平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基本上解放了平津地区。

还有和平解放西藏,也是“全军为上,破军次之”的典范案例。

1950年1月,中央政府正式通知西藏地方当局"派出代表到北京谈判西藏和平解放"。当时控制西藏地方政府的摄政大扎·阿旺松饶等人,在某些外国势力的支持下,在西藏东部昌都一线调集藏军主力,布兵设防,企图以武力对抗。中央政府于1950年10月命令人民解放军渡过金沙江,解放了昌都。

昌都解放后,1951年4月,西藏地方噶厦政府派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到北京谈判。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协议明确规定,有关西藏的各项改革事宜,中央不加强迫,西藏地方政府自动进行改革。同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顺利进驻拉萨。

根据中国宪法,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5年3月,中央政府作出了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决定。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宣告正式成立。

还有两个相对的例子,都刚过去几十年。

一个是北朝鲜,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要“统一”南朝鲜,朝鲜人民军很快越过“三八线”,一口气打到了汉城以南,金日成要求人民军在8月底前将美军全部赶出南朝鲜,完成统一朝鲜的神圣使命。

但是,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以美军为主,联合16个国家的军队,组成“联合国军”,入朝支持李承晚集团。

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25日,“联合国军”攻陷汉城,人民军部队被拦腰截断,战场形势急剧逆转。

后来的情况就演化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直至1953年7月27日双方在停战协定上签字,重新回到“三八线”。

另一个例子就是东西德统一。西德没有费一枪一弹,完完全全地实现了“全国为上,全军为上,全旅为上,全卒为上,全伍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真正的“善之善者也”!

那么目前的俄乌战争,俄罗斯已经错过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阶段,走到了“破国、破军、破旅、破卒、破伍”的状态,而且还陷入了进退不得的境地。

俄乌战争最后会如何收场?估计像朝韩那样恢复战前状态算是俄罗斯的一种“幸运”,乌克兰收回克里米亚也属于正常,更进一步的变化绝对不能排除,让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0

程远鹰眼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