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残酷的现实:钱没地方「放」了。

亦巧看房产 2023-12-30 07:40:16

大家好,我是大嘴。

就在银行冲刺2024年开门红的最后时刻,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了。

国有大行于12月22日下调存款利率,这距离上一轮调降存款利率隔了3个多月,以20万为例,存三年利息少了1800块。

对于喜欢存钱的中国人而言,最近的政策意味着“钱没地方放了”。

股市、跌跌不休,日日绿盘,3000点失守了,退保2900点也在摇摇欲坠。

债市,行业不景气,暴雷不断,搞不好一违约血本无归。

基金,骨架就是股市与债市,日日负收益,所谓的低风险也不再靠谱,无非就是跌多跌少的问题。

楼市,谁会乐意接住落下的刀子。

存款,老百姓还能相信的也只有银行了。但是存款利率不断下降,逼的这道最后的安全港湾也变得不这么有吸引力了。

当然,有能力有资源的可以配置海外资产,同时享受高利率和牛市的福利。但是在目前的资本管制下,对于普通老百姓,大幅投资海外资产依然是不现实的。

剩下唯一的,似乎只有把钱花掉用于各种消费了。

这也是降息降准政策的初衷。

降低存款利息,是刺激消费,提升CPI的举措之一。

11月末,居民存款又增长了10%,这都是在9月利率调整后。一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1.55%,二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下调20个基点降至1.85%,三年期和五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下调25个基点,分别至2.2%和2.25%。

存款利率一降再降,目的就是让老百姓把钱拿出去消费,投资等等,结果老百姓坚持分毛不花,坚持存钱。

主打一个不听劝。

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利息差收入,而如今企业经济低迷,借贷意愿普遍不高,银行手上的钱贷不出去,还要支付存款的利息,这利息差不仅没挣到,还得亏本。

当成本大于收入的时候,降低存款利息也是一种必然之举了,至少能缓解下银行的净利息差。

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明确告诉老百姓,你这钱存在我这里没有任何意义了,还是拿出去消费,投资吧。

这也大概率是2024年咱们货币政策调整的重点了。

从前几轮存款降息后续的反应来看,甭管银行利息怎么降低,想让大家把钱从银行拿出来,似乎都很难。

毕竟,现在的存款利息实话说相对于外面投资理财的洪水猛兽,已经算是极为安全的存在。

大嘴问了一圈,不少朋友的理解是:现在这个环境,哪怕是降到2个点,也还是会坚定不移的锁定银行账户,起码安全啊。

除此之外,似乎看不到其他的更好的去处。

过去的几年,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咋样自己最清楚,政策的目的是让老百姓把存款拿出去去消费,去拉动CPI,这样让经济活力重燃起来。

这是站在顶层的思维和格局,但是老百姓才不管呢,钱都消费了,未来的日子怎么过?

在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谁也不能保证哪天失业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就会从天而降。

把所有的关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化为齑粉,更不用说如果出现疾病,事故,自然灾害这些不可抗拒的事件了。

尤其是那些上有老,下有小,又过了35岁这道坎的中年人群,漫长的职业生涯,早已过了黄金年华,而离退休还很遥远。

前段老出现存款二三百万,退休躺平的话题,他们天真的炫耀,依靠利息吃香喝辣的。

按照这样的政策,存款利息持续走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抗通缩的唯一办法就是矫枉过正,制造通胀、贬值货币。

总有办法赶着资金出来,也许不久后,存款利息为”零“,甚至为”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隔壁日本测试服已经提前做了验证。

这个政策不针对穷人,也不针对富人,针对的是那几千万宝贵的中产,别存钱了,要么出来消费,要么买房子、买股票、买基金。

可面对如今守护2900的大A来说,一个残酷的事实又摆在眼前:

如果你不能承受银行1800元的利息减少,

那你大概率要面对股市18万元的本金损失了。

0 阅读:0

亦巧看房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