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底子好”的民营房企请回来

亦巧看房产 2023-11-30 07:39:04

大家好,我是大嘴。

建设银行在11月24日与6家房企召开了座谈会,这6家分别是万科、龙湖、滨江、美的置业、新城、大华。

有了建设银行带头,交通银行立马跟上,直接找了15家房企来参会,分别是:

万科、绿城、龙湖、美的置业、新城控股、信达地产、首开股份、卓越、陆家嘴集团、仁恒置地、大华集团、浦发集团、滨江集团、新希望地产、伟星集团。

建行6家房企中有5家是民企,交行邀请的15家一大半是民企。再结合下央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

原先爹不疼,娘不爱的民营房企终于有机会获得久违的父爱了。

座谈会上,交通银行深入与参会房企代表进行交流,拟进一步支持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在大嘴看来,这个态度还是有点模棱两可,是不是可以更明确一些,也别“拟进一步支持”了,这一“拟”,又不知道还要等多久。

既然都这么大张旗鼓的召集开会了,是不是可以直截了当点,明确怎么支持房企融资需求,然后就是1、2、3开干。

再“拟来拟去”的,可能下次能参加的就凑不到这么多房企了。

从2020年“三道红线”政策,到2022年“三支箭”刺激,再到近期提出的“三个不低于”政策。

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银行对于房地产企业的态度,这两年已经从“牛夫人”转变到了“小甜甜”。

可并不是所有的房企都配叫“小甜甜”,招保万金华润这类的永远都是“小甜甜”,而一众民营房企“小甜甜”只是停在口头上。

事实上,政策层面很早之前就要求民营房企的贷款占比不低于国企地产,但很明显,钱也就停在口号上,始终没进入民企的账户。

商业银行上头的监管机构是央妈,但央妈是政策银行,商业银行是市场化银行,需要挣钱的。

既然是要挣钱,那借出去的钱能不能顺利收回来就是商业银行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我们看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哪怕是央妈把嗓子喊破了,商业银行还是“不敢、不愿、不能”去给有潜在风险的房企或项目输血。

在他们角度来看,看不到预期,看不到盼头的房企和项目,让他蒙眼输血,不符合银行经营逻辑。

本质上,金融一直做的是锦上添花行当,但今天上层非要你做雪中送炭的“禁区业务”。

亏了算谁的?出问题算谁的?当事人处分算谁的?当事人下岗算谁的?

所以,不是金融不愿意救民企,实质是不敢,不能!

即使明确了“尽职免责”,但因为核心逻辑是不通的,这个输血体量也很难上得去,毕竟商业银行是效益说话。

尤其眼下降息通道下银行存贷差降低,已经让银行利润受损严峻。

所以,对比下参会的民营房企名单,基本上都是资产大于负债的,并且还是市面上最优质的几家民营房企。

这些房企大多处在三道红线的黄绿区间,红色区间较少。

说明商业银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知道雨天不能送伞,何况还可能是洪水,别弄成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如今经济形势与房地产市场都不太乐观,民营房企几乎不存在因扩张而产生所谓的融资需求。

但如果不是因为扩张而产生的融资需求,不能给企业未来带来正现金流的加杠杆行为,那么这种行为可以归类为饮鸩止渴。

恰恰,现阶段迫切需要融资的房企,多是为了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而“以贷养贷”则是地产行业现阶段的显著特点。

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是不愿扩张在房地产领域的金融信贷,特别是本身口碑风气就比较差的民营房企,这样坏账风险太大。

而产生大规模坏账后,相关人员又极易被作为“替罪羊”被“秋后算账”。

所以商业银行召开类似座谈会,邀请的都是精挑细选,现金流相对良好的企业。

这些房企现阶段其实不太会有大规模融资需求,某种意义上,商业银行也就规避了自身风险。

建行、交行先行一步,然后其他国有大行加上全国性股份银行跟着行动,通过向这类的优质房企房贷来完成央妈设定的KPI。

前面说了,银行不会雨天送伞,当银行扎堆给优质房企贷款时,那些不那么优质的房企自然就无人问津了。

再结合盛传的50家房企白名单,再看看建行、交行的效率,姑且理解

为银行是在白名单内抢客户,白名单外的房企大概率会越来越难,出清在所难免了。

所以,未来一年的时间里,大概率会看到房企的分化,白名单内的房企得到银行资金的大力支持,存活无忧,顺利度过本轮地产下行周期,逐步恢复造血能力;白名单外的房企,逐步出清,多数会永久性退出市场。

这么一个过程下来,咱们在房地产开发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也就完成了。

后续的地产开发市场,由50家白名单内的房企来分蛋糕,虽然蛋糕总体变小了,但分蛋糕的人也少了,日子不会过得太差。

0 阅读:0

亦巧看房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