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没有,关于川菜的10个冷知识,知道5个都不是一般人!

思炊烟 2024-06-05 01:56:10

四川人好吃,善吃,在历史上都是有记载的。那也是老祖宗赋予的财富,谁也争不去,抢不走。

四川人自古讲究"酒中趣","茶中性","菜中味"。

尤其是"菜中味",他们也在百菜百味中融入社会,人文,艺术及文化。

所以,在川菜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留下的许多常人不大熟悉的冷门知识。

以下,关于川菜的10个冷知识,知道5个都不是一般人!特别是第10个可能只有四川人才了解。

那么,它们又分别是什么呢?让我们慢慢来说。

一,四川人不是自古就吃辣,而是"半路出家"你知道吗?

据史料记载,辣椒这种古灵精怪的植物是明末清初时,才从南美州传入我国的。在其流入四川后,勤劳的四川人们将其广泛种植。

由于产量大,做为蔬菜根本吃不完。

聪明的四川人把它晾干后储存起来。却意外地发现做为调料,别有一番风味。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也成就了川菜后来的一大特色之一麻辣味。

也就是说,从明末清初开始四川人才吃辣椒。以前的四川人并没有口福尝过油辣子的滋味,甚是遗憾!

奇怪的是,再没有油辣子的香艳,也不影响川菜风姿绰约的跑到了外地人的餐桌上。

二,北宋时期,川菜已经出川了。

早在北宋时期,川菜就已经出川,向全国各地发展了。当时的宋都汴梁已有经营川菜的酒楼。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详尽的记载。

可见,当时的川菜已经有很大的影响力了。

不过,这时期的川菜肯定没有现在的麻辣味。这个我前文已经提到过了。

如果,有人跟你说杜老先生来成都后,也喜欢上麻辣烫,那一定是演"穿帮了"。

如果你信了,也就露怯了!

提到麻辣烫,不得不提一下四川的调味品。

三,许多调味品是四川独有的

四川人善调味是非常著名的,四川人把调味品用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而,四川人常用的著名调味品中,比如被誉为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宜宾芽菜","涪陵榨菜","新繁泡菜","汉源花椒"等,有许多都是四川独有的。

有许多人还不知道,而四川人,在选择调味品上也非常挑剔。只认产地,绝不将就。

四,川菜核心是香,而不是麻辣。

关于这一点,四川人都知道。外地人却一直认为,川菜只有麻辣。

曾有外地朋友评价川菜,一把花椒,一盘辣椒打天下。没有麻辣川菜师傅就不会做菜了。

我想这位朋友一定是大意了。那些站在夫妻肺片之后排着长队向你招手的各种味道的川菜,把手都摇麻了,你也没看见。

实际上,如今,四川烹饪界公认的川菜味型有23种。有朋友说还有种怪味没算上去。如果加个怪味,那就24种之多。其中与花椒,辣椒相关的只有10种。

而对香有要求的就有19种。比如香辣小龙虾,椒香排骨。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其实,我实际吃过的也不算多!

有精于川菜的朋友评价说,四川味的高明之处就是抓住了香字,而不是靠麻辣刺激味蕾产生记忆。

有人说,川菜不仅要香,而且还要不拘一格。我觉得很有道理!

五,川菜不拘一格

有懂川菜的朋友评价川菜的味道是有层次的。

何谓层次,就是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自然调合。在不同的比例分配中产生,"百菜百味"。而且,每种味的层次不同又产生了"一菜一格"。

所以,川菜追求,"百菜百味,一菜一格"是名不虚传的。

川菜始终讲究"五味和,百味鲜"。

我想说的是,川菜之所以这么讲究,可是有渊源的。下面我就讲一下渊源。

六,川菜又叫川帮菜

这个说法年轻点的四川人可能都不知道。我是来四川后,听一位导游姐姐讲给我听的。

"帮"就是帮口,指地方菜系。帮口中的帮,指的是厨师的地方性组织"行帮"。可能相当于现在的协会吧!

川帮菜,就是四川行帮口味的菜。后来发展成体系后,不管什么地方的厨师做出川帮口味的菜,都叫川菜。

这也体现了川菜文化兼容并包的特色。

七,川菜在中国文坛上也曾一段佳话

川蜀之地文人荟萃,但是诗文出众又是美食家的可不多。说到这一点,不得不提及川籍大诗人苏东坡。他的诗文中有大量赞美川菜的作品。而且,他还亲自下厨烹饪美食。还以自己的名字取菜名。比如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肉等。

看来,四川男人爱厨房是有榜样可循的。

这不仅是川菜史上的佳话,也是文坛佳话,也是四川男人事业厨房两不误的佳话。这才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川菜不光是有佳话,还有典故。

八,川菜有很多典故

四川人的善吃早就把饮食和社会,饮食和文化结合起来了,所以在川菜的发展史上,也有了不少的典故。

比如,诸葛亮包子、灯影牛肉、剑门豆腐、仙人点腐成乳等。

其中,灯影牛肉跟著名中唐诗人元稹有关。据说他被贬当今达州市,任通州司马。在微服私访时,在小馆饮酒。见店家端上牛肉又薄又脆,入口化渣,便乘酒兴为之取名为灯影牛肉。

剑门豆腐则是跟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姜维有关。

民间有,"不吃剑门豆腐,枉游剑门雄关"一说。

至于,"仙人点腐成乳",说的是四川人喜爱的种佐餐菜肴,豆腐乳,是仙人点化而成的。

颇有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感觉。这也体现了川菜的变通。在变通中形成另一种形式的美味。

九,川菜讲究变通之美

一直以来,川菜都是在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过程中发展变化着的。

比如一个简单的黄豆制品,发展至今,已经有200多种做法了。

就连一盘传统的粉蒸排骨,在四川厨师们的不断改进中摇身变成高大上的"圆笼玉簪"。而一碗简单的竹荪鹌鹑蛋也在不断的改进和烹饪中变成了"推纱望月"听起来有点吃不起的样子。

十,四川的美食,在某小镇上更有特色,味道也更正宗。

关于,这一点四川的小伙伴儿更加清楚。

比如,乐山的翘脚牛肉,甜皮鸭,钵钵鸡,叶儿粑更加出名;大邑县的肥畅血旺更有特色;江油的肥肠;广汉的缠丝兔;宜宾燃面、李庄白肉;内江的牛肉面等等。

川菜文化博大精深,我所了解的也许只是冰山角。欢迎喜欢川菜,热爱川菜文化的小伙伴来分享一下。必将虚心向大家学习!

声明:本文部分历史内容参照了四川旅游文化一书。本人在此感谢!

1 阅读:270
评论列表
  • 2024-06-05 21:11

    古时虽没有辣椒,但是有生姜和蒜,川菜善用老姜仔姜大蒜做菜,尤其是自贡菜善用仔姜,仔姜鸡,仔姜鸭,仔姜尅猫儿鲜锅兔儿......等等

思炊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