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内蒙的感谢信:高难度肺结节多地要叶切,最终在新桥楔切治愈

戴纪刚的笔记 2024-04-27 08:01:28

叶切要慎重,手术时既要解决眼前问题,处理病灶,恢复健康;更是要去考虑未来身体恢复的难易度,和肺部的功能性,不能只为了处理病灶就忽视了其他因素。我们手术是为了未来,我们不能竭泽而渔,我们要健康生活。

肺叶,作为肺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血循环唯一的“交换场地”。自现代医学创立开始,对于肺部疾病的治疗,就一直处于动态的调整之中,既要保证疾病的治愈,更要保护肺功能实现未来健康生活。

对于医生来说,一场完善的手术标准是基于技术的积累,止于风险评估。手术标准会有具体的指导,但是实际手术时会因为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着极大的差异。这就使得一场手术的标准,是基于医生的技术壁垒或当地的医疗策略。而实际上为患者未来而考虑的,可能不多。

新桥这些年来,我带着团队们一直坚守一个概念,正常人只有五片肺叶(左二右三),少了一片肺叶就代表着少了相当一部分肺功能。不说术后恢复,就说未来生活都会受到极大影响。所以我们要为未来而战,我们要个体化,我们要精准化,我们可以“拖拖拉拉”4小时的楔切手术,也不允许出现2小时的“高效”叶切。

以下转自结友的网络求助:

尊敬的戴纪刚教授、刘权兴主任、杨柳泉医生

您们好!我怀着无尽的感激之情,给您们写下这封感谢信,我是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一名肺结节患者,自2020年体检发现肺结节以来,一直随访观察,经过三次新冠肺炎阳后结节开始发展增大,于北肿,天肿就医后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案,结论都是建议我切除1/3的右下肺叶。

履经周折,打听到新桥医院戴教授的团队,于2024年1月到院面诊,给出的治疗方案是可肺段切除,全家人都把悬着的心放下了。

今年4月,在戴教授的建议下,入院准备手术。刘权兴主任耐心细致地讲解了手术方案,并尽快安排了手术。

手术比预想的复杂,我的结节位置太深,靠近多个主血管,最终在三位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只进行了伤害最小的楔形切除。

我无法用语言表达对您们的感激之情,如果当初在北京、天津接受治疗,我无法想象失去了1/5的肺功能对一个30岁的年轻人将来的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术后3天我就出院了,每一天都感觉身体在慢慢恢复,我对未来更加充满希望。您们的医术和医德,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医学的力量和温暖,再次向您们表达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祝愿您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我的回复

谢谢您的信任和分享。

0 阅读:178

戴纪刚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