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描述的实修景观中“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的含义

践行的瑜 2024-06-20 10:30:52

《史记》中记载了《老子书》的成书起因,老子欲出函谷关西去之时,关尹子曰“子将隐去,彊为吾著书”! 由此才有了五千余言的老子书,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道德经》。

有史学者考证老子是彭祖后遗族人!传承着彭祖的道法,关尹子亦是道法修行的“爱好者”;在彼此间的《老子书》中也就有着很多“修身”道法的景观描述❗

老子从道法实修身体感觉的视角,写出了《道德经》“修身”主题内容的第十四章节文字;其文字内容的理解,并不是依据“大脑理悟”逻辑思维的方式!而是实修者“体悟”的身体感受才能体会的到❗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据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诘,故梱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悠,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

这是文始版本的文字,比较儒学流行版本最大的改动之处,就是这句“执今之道”变成了“执古之道”。

无论是“执今”还是“执古”,从人们阅读此章节的评论看,阅读者都是在以一种逻辑思维的方法论眼光,在审视此章节的文字。

以“逻辑思维”的眼光审视本章,无论“执今”还是“执古”都是“不得要领”的❗因为本章是在描写一种内视景观,又岂能用逻辑思维的眼光分析呢❓

老子所说的“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这句话的本意表达是:道法修炼到这个阶段,“火中栽莲”的风险就在其中,只有具体情形采取相应的具体方法才能化解风险❗也就是现代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

这是我实修体感领悟的认知❗

如何看待《道德经》中本章节文字的实修内容,下文《“微希夷”在实修中的所指?看吕洞宾《百字碑》解读》再作论证。

1 阅读:41

践行的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