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中的“逍遥”是怎样产生的

践行的瑜 2024-06-11 07:05:34

一般人都是用舒服、畅爽、飘荡等理性推理的词汇,来形容描绘逍遥的本意;如果说酒喝到微醉时的恍惚朦胧也是一种逍遥,相信很多人是都体验过这种逍遥的感受❗

似乎在现实中我们只有借助外物刺激,才能体会到逍遥恍惚之感?

几千年前的道家经典《道德经》中就有,行“修身”之法而产生恍惚的描写,而这并没有借助什么外来的刺激物❗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据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诘,故捆而一。

一者,其上不悠,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之而不见其后,迎之而不见其首。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

这是道家文始版本《道德经》第十四章节内容,属于“知道”主题的文字。

文中第二段文字内容就是一种“状态”的描绘,老子称之为“忽恍”,其含义就是在行“修身”之道时身体感触到的变化体会❗

历史上实修德道成仙的吕洞宾 ,在诗词《百字碑》中就阐述了这种体感是如何产生的过程❗

☞百字碑——吕洞宾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气自回,气回性自住。

性住丹自结,壶内配坎离。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言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

诗词中描述道法实修阶段的文字中,只有承接上下形态的“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是一种“主动有为”的情形。

在“自饮长生酒”中就能产生出“逍遥”之感!这道法修行中的“长生酒”只是种形象比喻,可以说就是实修中口里涌出的津液,这津液的产生和吞咽是有着“秘诀”的❗

南宗张伯端《悟真篇》中就有好几首诗词在提示其重要性!

☞悟真篇——张伯端

(一)

咽津纳气是人行,有药方能造化生。

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

——

诗词把“咽津纳气”与“造化生”直接对等,这“造化生”的身体感受就是逍遥❗

(二)

牛女情缘道合,龟蛇类秉天然。

蟾乌遇朔合蝉娟,二气相资运转。

总是乾坤妙用,谁人达此真诠。

陰陽否隔即成愆,怎得天长地远。

——

诗词的大意是如果把握不好“咽津纳气”的“自饮长生酒”,其后果就是“阴阳否隔即成愆”。

(三)

若要真铅留汞,亲中不离家臣。

木金间隔会无因,须用媒人勾引 。

木性爱金顺义,金情恋木慈仁。

相吞相咽却相亲,始觉男儿有孕。

——

这首诗词是在告诉我们,“自饮长生酒”的发生理论以及在实修中该如何实际操作,也就是“相吞相咽却相亲”这句话的本意。

1 阅读:55

践行的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