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解《阴符经》,分清楚清修与阴阳双修

践行的瑜 2024-06-16 10:18:35

道法修行有清修功法和阴阳双修功法之分,迎合世俗社会的清修道法,有着众多的修行人数;阴阳双修的修行常常被视为“旁门左道”而隐现于民间。

虽然有着如此悬殊的地位差异,历史上留下文字诗词的德道修行者,又恰恰都是些阴阳双修人士,如南宗的张伯端、文始武当的张三丰等。

先看看清修者丘处机的诗词,会是个什么样的内涵吧!

☞《贺圣朝·静夜》

夕阳沉后,陇收残照,柏锁寒烟。

向南溪独坐,顺风长听,一派鸣泉。

迢迢永夜,事忘闲性,琴弄无弦。

待云中、青鸟降祥时,证陆地神仙。

☞《满庭芳·述怀》

漂泊形骸,颠狂踪迹,状同不系之舟。

逍遥终日,食饱恣遨游。

任使高官重禄,金鱼袋、肥马轻裘。

争知道,庄周梦蝶,蝴蝶梦庄周。

休休吾省也,贪财恋色,多病多忧。

且麻袍葛屦,闲度春秋。

逐疃巡村过处,儿童尽、呼饭相留。

深知我,南柯梦断,心上别无求。

——

诗词中哪里有什么道法实修体感的描绘啊❗纯粹是对景抒发情志,抽象地说上一句“琴弄无弦”,再留下几句苍白无力的修行幻想“待云中,青鸟降祥时,证陆地神仙”、“争知道,庄周梦蝶,蝴蝶梦庄周”❗

历史上清修者的诗词皆是如此,什么求道修行!求其清静而已❗

这并非只是我的认知,历史上的张伯端张三丰均有鄙视清修的诗词;道学经典《阴符经》上就有这么一句话“绝利一源,用师十倍;昼夜三返,用师万倍”,彻底地拉开了清修与双修的差距❗

或许你还不明白《阴符经》这句话中的“绝利一源”是啥意思吧!那就阅读一下邵雍的《天意吟》诗词,读过就会明白了!

☞天意吟——宋朝·邵雍

天意无他只自然,自然之外更无天。

不欺谁怕居暗室,绝利须求在一源。

未吃力时犹有说,到收功处更何言。

圣人能事人难继,无价明珠正在渊。

——

“不欺谁怕居暗室,”这是在说浮躁,“绝利须求在一源”则是指出唯有清静才适应于“居暗室”。

《阴符经》那句话是针对道法修行而言,相对于绝利一源的那就是“昼夜三返”了❗

1 阅读:110
评论列表
  • 2024-06-24 05:37

    "真常须应物",见"真常"后"须应物",悟后实修。而见真常又不离静极功夫,因为"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彼云遮"。修行阶段不同,境界不同,当然说法有差别。

践行的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