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35被击落,S-400被炸毁,俄式王牌武器为何纷纷跌落神坛?

佑渊爱奇闻 2024-06-06 20:17:02

一直以来,俄罗斯在世人心目中都是一个军事强国,然而,俄罗斯这次在乌克兰的"特殊军事行动"中,其一些被誉为"王牌"的武器装备却屡屡失利,严重打击了俄罗斯在世界军事强国的形象。

细观这次战争,我们不难发现,俄罗斯的多款主力武器在实战中表现平平,甚至有些还被乌克兰军队击毁。

俄军的"王牌"四代半战斗机苏-35就被乌克兰防空导弹击落过;号称"无敌"的地空导弹防御系统S-400,更是在乌克兰军队的袭击下损失惨重。

那么,作为曾经的军事强国,俄罗斯的王牌武器为何会在乌克兰战场上节节败退?原因到底出在哪里?

苏-35"王牌战机"频频栽跟头

苏-35曾被誉为"终极战斗机杀手",是俄罗斯目前最先进的四代半战斗机。

可谁承想,在乌克兰战场上,这尊"大佛"却频频栽了大跟头,被乌克兰的防空导弹击落无数架次,着实让外界看了啼笑皆非。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款号称"天下第一"的苏-35战机沦为笑柄?

理由其实很简单——它根本就是徒有其表,既没啥真实的"隐身"本事,又无先进的电子对抗能力。怪不得遭到"无情"打击呢!

首先从隐身性能来说,苏-35就跟"大老粗"半斤八两。

按照公开的数据,它的雷达反射面积高达3-4平方米,干脆就是一个大活靶子。要知道,真正的五代机隐身水平可是在0.0001平方米这个量级的。

所以,面对乌克兰引进的那些"猛士"防空导弹,苏-35根本就无处藏身。就连一些三代机说不定都比它"隐身"水平强几分。

这可都怪当年那些设计师对隐形理论的认知还停留在"幼儿园"阶段。

其次就是苏-35的航电系统了,这可是它最大的"毛病"所在。

核心部件直接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技术,被视为四代半机型的苏-35,居然还在使用着相当于三代机的老旧航电系统。

怎么打击呢?制导精度太差,俄空军只能采取笨拙的低空投放非制导武器的作战方式。结果可想而知,给乌克兰防空火力直接当靶子打,那还得了?

此外,很多人也关注到苏-35缺乏先进的电子战支援。在乌克兰战场上,俄军出动的战机数量明显偏少,往往是单兵作战、孤军奋战,根本无法形成足够的火力压制优势。

还有一种说法是,,苏-35之所以在乌克兰战场上屡屡栽跟头,主要还是俄军战术运用不当所致。毕竟它是四代半机型,性能的确比老旧的三代机有了不小提升。

只不过,俄军似乎低估了乌克兰的防空实力,而高估了自身的技术优势,因此在具体作战时缺乏必要的预案和配合。这才导致苏-35宛如"无主之弓",唯勇猛冲,岂知大祸临头啊。

不过无论如何,此次乌克兰战争已经让苏-35"扑了个跟头",至少在外界的眼里,它已经很难再重振"终极战斗机杀手"的神勇形象了。

想要扭转颓势,恐怕还得等待俄军调整战术,给苏-35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S-400防空导弹系统屡遭重创

比起苏-35的失利,俄军S-400防空导弹系统在乌克兰战场上的遭遇更让世人咋舌。

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后,乌克兰军队先后多次炮击摧毁了俄军的S-300V4、S-300PM2等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就连王牌S-400也未能幸免。

令人诧异的情况是,素有"空中终结者"之称的S-400居然会被一些已经服役35年之久,并于2020年被美军淘汰的老旧ATACMS导弹奏效。

这不禁让外界质疑,备受赞誉的S-400防空系统究竟有多厉害?

事实上,S-400从上世纪70年代苏联S-300系统开始研制,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首次投入使用,一直被俄罗斯宣传为"世界最先进的防空导弹系统"。

理论上,S-400应该能拦截任何已知的空中目标,包括隐形飞机、巡航导弹、遥控飞机和弹道导弹等。然而,乌克兰战场的实际情况却让S-400的神威遭到了严重挑战。

其中,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乌克兰军队采取了分散S-400注意力的战术。

他们利用小型无人机不断骚扰和钓饵,随后再用巡航导弹和ATACMS导弹偷袭发射架。

尽管S-400拥有强大的火力,但在全向位面防护能力上存在一定弱点,容易在注意力分散时被攻击。战场环境的复杂性和突发状况,正是考验防空系统的重要因素。

俄军S-400系统也暴露出了在制导技术上的不足。

相比之下,乌克兰凭借北约提供的先进导航支持,能够更精确地计算出导弹飞行轨迹,从而突防俄军防空系统,给S-400造成重创。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俄军在精确制导等关键技术领域相对落后的困境。

此外,多年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的技术封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俄军电子武器的创新与发展,降低了S-400对精确制导武器的防护能力。

毕竟,现代防空作战不仅需要硬件实力,软实力同样至关重要。而俄罗斯在电子战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短板,正是其防空系统被攻破的重要原因。

S-400虽然号称防空之王,但它的实战效能也需要依托其他武器系统的支撑。

只有当机动火力、反舰导弹等多种武器系统协同作战,构建起联合防空体系时,S-400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可以说,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失利折射出其军事体系的系统性问题,防空能力的不足只是其中一个缩影。

尽管如此,俄军S-400的遭遇并非一无是处。毕竟,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任何一次挫折都可能成为突破的契机。对俄而言,重建防空实力是当务之急,也是保卫国家安全的必由之路。

中国为何购买俄罗斯武器?

看到俄罗斯的王牌武器在乌克兰战场上屡屡失利,不少人质疑起中国大量购买俄罗斯武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然而,这种质疑或许是片面的,因为中国引进俄罗斯武器确实有其深层次的考虑和目的。

首先,引进俄罗斯武器是为了弥补自身在某些领域的短板。回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军用航空发动机、精确制导武器等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快速提升部队的临战能力,中国选择通过引进俄罗斯的部分先进武器系统来实现弯道超车。

其次,中国还希望通过引进俄罗斯武器来学习吸收先进技术。

军民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大量引进俄罗斯先进武器有利于逆向研发、探索关键技术,加快国产化进程。

这一点从中国当年引进俄罗斯S-300PMU防空导弹系统就可见一斑。虽然如今PMU系统有些过时,但当年对提升中国本土防空导弹设计水平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再者,围绕苏-27/35系列战机的引进,中国不仅获得了大量飞机设计和制造技术,还逆向研究了俄罗斯航空发动机技术,为后来航发自主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可以说,俄罗斯武器对于中国实现武器装备自主可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随着国内科技实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已经意识到过度依赖外国武器带来的潜在风险和隐患。

近年来,我国在航空、航天、导弹、舰船等领域不断加大科研投入,自主创新能力获得了显著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兴科技强国。

以航空发动机为例,中国已经完全告别了对俄罗斯发动机的依赖,大量国产发动机已经开始装备多型新式战机。

从某种程度上说,俄罗斯武器装备在乌克兰战场上的种种表现无疑暴露了一些缺陷和不足,但这并不意味着彻底否定其价值。

相反,这为俄罗斯乃至全球军事强国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实战检验机会,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创新。

同时,俄罗斯武器在乌克兰战场上的失利也为中国自身的军事建设敲响了警钟。面对未来可能的安全挑战,中国需要加快提高装备的自主可控水平,真正实现国防科技自立自强。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关键时刻掌握主动权,确保国家安全和利益不受任何外部力量的干扰和威胁。

中国购买俄罗斯武器背后有着深远的考虑和战略谋划。虽然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对俄罗斯武器的依赖程度将逐步降低,但双方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依然行将进行时。

毕竟,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都需要适度的外部支持和技术交流,以期在未来的安全博弈中占据有利地位。

长远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都应该建立在自主可控的基础之上,而不是过度依赖外部力量。

中国正是抓住了这一发展大势,才能在短短几十年间从一穷二白走向富强。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年引进俄罗斯武器并非"糟粕",而是沿着正确道路迈出的关键一步。

信息来源

凤凰网:萨基空军基地被袭,俄军S-400防空导弹系统为何没能发挥作用?

参考消息:突发!乌称摧毁俄军S-400防空系统

澎湃新闻:观察|俄军被曝一天坠四机,乌克兰空军战力复苏?

环球网:克里米亚半岛一天内多次启动防空系统

0 阅读:0

佑渊爱奇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