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街头,这位70多岁卖鸡蛋的老大爷火了:只因热爱,所以闪亮

刘半仙侃球 2021-04-21 21:04:57

先来看看这张,在网络上掀起热议的图片。

图中的这位老人,头戴一顶草帽,衣着朴素,面前摆着几篮皮蛋、鸡蛋和咸鸭蛋。

一眼望上去,除了手中捧着一本厚厚的书籍以外,似乎和街头其他摆摊的小商小贩,没什么不同。

仔细看看这位老大爷手中的书,恐怕很多年轻人都不一定看得懂。

大爷正在读的书,是一本英文版的书。

这位大爷在武汉南湖楚康路的一个社区摆摊,但是从不吆喝,

经常阅读的书是英文版的《高等物理》、《高等数学》和金庸武侠小说。

据大爷所说,他是湖北天门人,1965年考入武汉某大学物理系。

他毕业后,曾在三所高校任教三十多年。

摆摊卖鸡蛋和看书,都是为了打发闲暇时间。

作家海明威说:“青年人要有老年人的沉着,老年人应有青年人的精神。”

年龄不是阻碍,“终身成长”,才是我们该有的常态。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医疗条件也在与时俱进,据统计:2019年,我国的人均寿命已经提高到77.3岁。

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均寿命只有35岁。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老话说:“人过七十古来稀”,但是现在年过七旬的老人,比比皆是,根本算不上一件稀罕事儿。

身体健康,精神矍铄的老年人,能力一点儿不比年轻人差。

比如,山西太原的张鸣老先生,退休前是一位大学老师,退休以后成了太原开放大学的学生,学习英语口语、智能手机、电脑和声乐等课程。

张鸣老先生作为太原开放大学年龄最长的学生,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掌握新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专利。

退休后的时间更加充裕,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从拾年轻时的梦想,学一些新知识、新技能、培养一些新的爱好。既能打发空闲时间,又能充实自己。

小编周围就有好多这样的叔叔阿姨,把自己的退休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有一位阿姨年过七十,又重拾写作梦,从零开始学起,注册平台号,报名写作班。

经过不懈地努力,不仅在几个平台上都发表了文章,还成为了优质作者。

她在网络上还交到了志同道和的好友,时常和网友们分享生活经验,感悟人生冷暖。写作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每天过得都很充实愉悦。

还有一个叔叔,爱好烹饪,在退休前工作太忙,很少为家人下厨烧菜。

退休后,他在老年大学报名了烹饪班,通过系统的学习,他的厨艺进步很快。

每天早起买最新鲜的食材,为家人精心烧制三餐,尤其是孩子们,都夸奖爷爷烧的菜好吃。

看着一道道菜品,被家人“一扫而光”,这种欣慰的感觉,一点儿也不亚于工作时得到的荣誉。

这位叔叔就更特别了,从小就有一个当摄影师的梦想,但几十年的工作生涯和摄影不沾边。

刚退休那会儿,很不适应,感觉每日无所事事,人的精神也变差了。

后来在老朋友的鼓励下,时常到全国各地旅行,既增长了见识,又拍摄了美景。他的好几幅作品,还屡次在摄影比赛中获奖。

去年,他在子女的帮助下,开通了视频账号,每周都和全国各地的网友们分享旅途经历,交流人生心得。

而这些爱好也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他也很享受这样的退休时光,只要身体允许,就会继续下去。

每个人的经历各不相同

,无论是武汉街头卖鸡蛋的大爷,还是我上面列举的这几位叔叔阿姨,

“衣食无忧”应该是他们发展个人兴趣爱好、丰富退休生活的前提。

如果武汉街头卖鸡蛋的大爷,不是为了打发时间,而是迫于生计,年过七旬还要出来摆摊,赚钱维持生活,那就是悲凉和心酸了。

所以,正值壮年的年轻人,要趁着年轻,刻苦学习,好好工作,努力赚钱。

每个老年人都是曾经的青年,

想要拥有一个安逸的晚年,就必须在青年时期拼搏奋斗。

努力过、奋斗过,就会闪光,

这样,才无悔在人生走一遭!

0 阅读:122

刘半仙侃球

简介:足球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