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子兵法》看现代战争12•上兵伐谋

程远鹰眼观 2024-06-11 14:34:22

《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中的第二段: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译文:因而,最好的用兵策略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以外交手段胜敌,再其次是通过野战交兵胜敌,最下等的是攻城。攻城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取的(办法)。

为了攻城,制造大盾牌和四轮车,修造望楼车,准备各种攻城器械,三个月才能完成;堆积攻城的土丘,又需三个月才能完成。

这时,将帅们已焦躁忿怒异常了,驱赶着士兵像蚂蚁一样去爬城,士卒伤亡三分之一而城还不能攻下,这便是攻城的灾害啊!

孙子的上兵伐谋思想在历代战争中都得到了发挥与验证,许多谋臣良将都将主要精力放在战场之外,主张以谋略取胜,或施之以恩惠,或晓之以大义,或说以利害,或以敌制敌,或断其归路,或绝其粮草,这些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光辉战例。

公元219年,曹操统率大军攻击刘备所布设在汉水的营寨。赵云领兵退守汉水西岸,与曹军对峙扎营。诸葛亮见汉水上游有一片土山,可以埋伏千余人,便令赵云带兵到山上埋伏,听令擂鼓放炮,但不许出战。

当夜,诸葛亮见曹营灯熄,立即燃放号炮。赵云即令部众在山上擂鼓、放炮。曹军以为敌军前来劫寨,急忙披挂出阵,却不见人马踪迹。曹军回营休息不久,又听炮声连天,鼓角齐鸣,杀声震天,曹兵彻夜不安。一连三夜如此,曹操惊疑不定,只好拔寨退兵30里。

诸葛亮面临大敌,不发一兵一卒,采取扰敌、惑敌、疲敌之计,便让曹兵后退,这就是“上兵伐谋”的经典案例。

明朝朱元璋在打下江山后,并没有选择像秦皇汉武那样穷兵黩武、南征北战,而是制定了“敌不扰我,我不侵敌”的睦邻友好政策,积极主动地着手恢复同周边诸国的关系,派出外交使节,甚至还想办法与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取得联系。

由此,不少国家前来通好,一些国家还向明朝称臣朝贡。同时,也有不少国家派子弟到明朝求学,他们对于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大明王朝在这些对外交往中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现代战争对“上兵伐谋”出现了分歧,一些“强人”喜欢“伐兵、攻城”,比如萨达姆,一夜之间占领科威特,要把科威特变成伊拉克的一个省。

比如普京,2014年突然出兵占领了克里米亚,2022年又打算“闪电”基辅,没想到遇到了泽连斯基。

而美英等一些军事大国,却一方面大军压境,首先“伐谋、伐交”,力争让萨达姆撤军;在穷尽各种手段之后,这才“伐兵、攻城”,一举消灭伊拉克的有生力量,从而实现自己的最初设想。

美西方发达国家军事实力很强,为何还要“上兵伐谋”,瞻前顾后,而且要抱团开战,甚至还力争取得联合国的支持呢?因为它们担心“攻之灾也”,不想无辜牺牲军人性命,所以要以绝对优势“一战而胜”。

目前的俄乌战争也是如此,美西方迟迟不愿“下场”,说到底还是想“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而如果俄罗斯选择继续打下去,那大概率仍然会重复“过去”的故事。

当“群殴”现象重现的时候,谁会记得孙子所说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0 阅读:0

程远鹰眼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