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控制饮食后,痛风仍会发作?

赵剑养护说 2024-05-30 09:10:57

痛风的发病与饮食关系密切,很多人理所当然认为痛风就是饮食不当引起的疾病,这是不准确的。之所以有痛风患者控制饮食后仍然会发作,我认为不外乎三种情况:

饮食控制的方法不对;尿酸很高,只控制饮食降不下来;正常的溶晶痛。

接下来就逐一分析!

(一)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可仅控制饮食来治疗,但需掌握正确的痛风饮食方法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需要使用降尿酸药治疗吗?这是很多高尿酸血症患者关心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是有标准答案的!

《中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诊疗指南(2019)》中明确指出,高尿酸血症的起始降尿酸治疗条件为:

无并发症的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540μmol/L时开启降尿酸治疗;有合并症(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尿病、肥胖、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尿酸性肾石病、肾功能损害等)的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480μmol/L时开启降尿酸治疗。

所以,即使没有发作过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也不能对体内的高水平尿酸视若无睹,高尿酸的危害并不止于关节,长期高尿酸,还要警惕肾损害、心血管风险等严重内脏并发症的发生。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诊疗流程

那么,尿酸水平低于540μmol/L乃至低于480μmol/L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是不是就不需要或者没办法控制尿酸水平了呢?

当然不是,这一部分患者看上去与正常人无异,但仍需要控制尿酸水平,以免发展成为痛风或引起内脏损害,虽然不必用药,但还是需要从生活上来防治痛风,包括:

合理饮食: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来说,饮食控制不仅是控制嘌呤,还要控制酒精、果糖的摄入,同时低糖、低脂、低盐,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多摄入新鲜蔬菜、牛奶及奶制品。既要远离对痛风不利的饮食,又要保证营养充足、膳食均衡。合理运动:合理的运动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要坚持运动,运动对身体的好处不言而喻,适当的有氧运动是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的;第二个方面是避免运动不当,过于剧烈的运动、过长时间的运动既会升高尿酸水平,也容易造成关节损伤,可诱发或加重痛风病情。多喝水:对于肾功能正常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每日建议饮水不低于2000毫升。老年患者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则不宜过多饮水,请医生帮忙指导。少熬夜:熬夜的危害是巨大的,除了可诱发心血管疾病导致猝死,还会增加各种慢性病的进程,长期熬夜同样会升高尿酸水平及增加痛风的发病率。定期监测:虽然没有发作过痛风,但高尿酸血症患者也必须做好尿酸的监测,确保降尿酸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尿酸水平越高、高尿酸持续的时间越长,发展为痛风的可能性越大,一定要对自己的尿酸水平心中有数!

为什么有些人控制了饮食,但尿酸还是降不下去呢?

很有可能是控制的方法不对,比如:

只控制嘌呤,忽视了酒精、果糖的危害——提到饮食降尿酸,很多人只知道限制嘌呤的摄入,因为嘌呤是合成尿酸的直接原材料。其实,还有两种物质对尿酸水平的影响不亚于嘌呤,那就是酒精和果糖,二者既能增加尿酸生成又会限制尿酸排泄,非常容易诱发和加重痛风。限制酒精摄入,要限制啤酒及烈性酒的摄入;限制果糖摄入,要限制含糖饮料、含糖零食、蜂蜜的摄入。只关注尿酸,忽视了高盐、高糖、高脂食物的影响——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并称“四高”,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基础,同属代谢综合征,彼此之间互为诱因和促进因素,因此,控制尿酸的同时还是控制其他三高,饮食须低盐、低糖、低脂。过度节食,饥饿反而增加痛风的风险——肥胖是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肉食往往富含嘌呤,因此有些人就通过只吃素甚至饿肚子来减肥和控制尿酸,这是不正确的。肉中含有嘌呤,但也同时含有大量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不吃肉可以降低一部分尿酸(具体多少接下来我们会讲),但也容易导致营养缺乏,总体来讲并不利于痛风的控制。而饿肚子减肥的做法,反而可能导致痛风发作,完全不可取。不重视喝水对尿酸排出的作用——为什么一再强调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多喝水?这是因为,我们的尿酸大部分是从肾脏排出,是随着尿液排出体外的,如果喝水不够,尿量很少,尿酸堆积在肾脏排不出去,会对肾脏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二)控制饮食降尿酸的幅度有限,痛风控尿酸需规范治疗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朋友,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控制饮食降尿酸的幅度有限!

理解这句话,首先我们要清楚,人体内尿酸的由来。尿酸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自身产生的,二是外界摄入的。自身产生的尿酸占人体尿酸总量的80%,外界摄入的尿酸占20%。即使完全不摄入嘌呤,也只能影响到那20%的外源性尿酸。

只有20%的尿酸是食物产生的

一般认为,控制饮食仅能降低60~90μmol/L左右的尿酸水平,而不同的痛风患者尿酸达标值如下:

无症状的、无合并症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水平应<420μmol/L有合并症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无合并症的痛风患者:尿酸水平应<360μmol/L有合并症的痛风患者:尿酸水平应<300μmol/L

你的尿酸值是多少?算一算,只控制饮食能把尿酸降低达标值吗?

导致尿酸水平升高的原因有两个:尿酸生成增多和尿酸排泄障碍。饮食中过量摄入嘌呤属于前一种情况,但在现实中,90%的痛风患者存在尿酸排泄障碍,即便减少了生成,尿酸排不出去还是会导致尿酸高和痛风。因此,大多数痛风患者必须接受规范的医药治疗才能把尿酸控制下来。

把尿酸控制到目标水平,关节内尿酸盐结晶溶解后,痛风才会少发作

(三)降尿酸过程中难免出现溶晶痛,溶晶痛不等于痛风病情加重

很多痛风的朋友在使用降尿酸药期间,痛风反而发作,这种情况叫“溶晶痛”,是降尿酸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不用惊慌。

01 / 溶晶痛是怎么发生的呢?

在降尿酸的过程中,关节内沉积的尿酸盐结晶会溶解并重新分布,崩解脱落的尿酸盐结晶就容易引起滑液中的巨噬细胞的吞噬,从而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和疼痛。这种现象并不代表痛风病情加重,而是降尿酸治疗的一个常见且正常的过程,难以完全避免。

02 / 当发生溶晶痛后该怎么办呢?

通常来说,溶晶痛的症状反应可能比急性痛风发作稍微轻一丢丢,具体则因人而异。对于正在接受降尿酸治疗的痛风患者,溶晶痛通常是短暂的,不应为此中断治疗,反而要坚持降尿酸治疗,达到稳定的低尿酸水平以后,痛风发作的频率才能大幅降低。

在溶晶痛发作期间,应对方法参照急性痛风发作,也应第一时间接受抗炎镇痛治疗,其次要注意休息,注意饮食,以及可以采取局部冰敷来帮助减轻炎症和疼痛。对于出现严重疼痛或不适的患者,应及时就医。

03 / 如何预防溶晶痛的发生?

第一个方法,是逐步降低尿酸水平。有些患者认为,尿酸降得越快越好、越低越好,这是不对的。如果尿酸降得过快,关节内崩解的尿酸盐结晶过多,就非常容易引起溶晶痛,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及降尿酸治疗。一定浓度的尿酸具有生理保护作用,比如抗氧化和保护神经系统,尿酸过低反而对人体有害,痛风降尿酸不宜低于180μmol/L。因此,在使用降尿酸药时一定要规范,逐步、稳定下降才是科学的。

第二个方法,是预防性用药。比如在降尿酸的初期,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低剂量的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或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来进行预防性治疗,从而降低溶晶痛发作的风险。

溶晶痛是正常现象,不必因此停止降尿酸治疗

以上三点你都清楚了吗?如果还有关于痛风的疑问,欢迎留言,我会继续为您解答!

0 阅读:0

赵剑养护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