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后想吃肉又怕痛风急性发作怎么办?医生给出4招!

赵剑养护说 2024-06-21 20:16:42

“赵医生,我父亲是去年查出了痛风,在我妈的监管下,忌口比较严,最近老给我吐槽想吃肉,想偷偷出去吃,不在家吃。他今年62岁了,尿酸在450左右,去年发了后今年还没发过,他这种情况可以吃肉吗?”

老爷子勤勤恳恳半辈子,到老了想吃肉过分吗?不过分,可您是病人啊,虽然痛风不算啥大病,但发展到痛风石、痛风肾的程度,对身体造成的危害还是很大的。这位妈妈管的好,这值得表扬,我遇到很多患者管不住嘴,家里谁劝都不听,谁也管不住,结果是病情比较严重。但是,这位妈妈管得又太严了,管得父亲都想离家出走下馆子了,没这个必要。痛风患者想吃肉,可以吃,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现在网络上还有痛风后只能吃素的传言,其实,痛风患者只要注意几个原则,在品尝肉类美味的同时,也不担心尿酸水平急剧升高引起痛风发作!

痛风后还能吃肉吗?当然能!

(一)痛风吃肉总则——控制嘌呤总量

有句老话:抛开剂量谈含量,那是耍流氓!

猪肝的嘌呤含量高吗?非常高;牛肉的嘌呤含量高吗?不怎么高。那么,吃一片猪肝和吃一碗牛肉,谁更容易引起痛风急性发作呢?相信您已经有了判断。

痛风提倡的是低嘌呤饮食,而不是无嘌呤饮食,无嘌呤不仅做不到,也并非完全健康。痛风控制嘌呤第一步,是控制嘌呤摄入总量。

在这里注意一个区分:植物性嘌呤和动物性嘌呤。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中都含有嘌呤,但对痛风的影响不同。植物性食物如米面、蔬菜,其嘌呤以鸟嘌呤和腺嘌呤为主,对人体尿酸水平升高影响较小。动物性食物如内脏、海鲜,其嘌呤以黄嘌呤、次黄嘌呤为主,对人体尿酸水平升高影响较大。

人体尿酸生成途径

因此,限制嘌呤摄入主指限制动物性嘌呤摄入。

痛风分为四个不同时期,各时期痛风患者每天摄入多少嘌呤合适?这里有一个建议:

①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积极控制,每日摄入嘌呤<250mg②急性痛风发作期——严格控制,每日摄入嘌呤<100mg③痛风间歇期——积极控制,每日摄入嘌呤<150mg④痛风石期——严格控制,每日摄入嘌呤<100mg

因为不同个体对每种食物的吸收、反应不同,此建议仅用作参考,具体的安全嘌呤摄入量,还需要患者自我探索。

这是嘌呤含量,根据建议的嘌呤摄入量,就能算出每种食物的建议摄入量。我们需要一张食物嘌呤含量表,如下:

常见肉类食物嘌呤含量表

此表中数据来自《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二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以其中的瘦猪肉、猪肝为例,猪肉的嘌呤含量为138mg/100g,猪肝的嘌呤含量为275mg/100g,痛风间歇期建议的嘌呤摄入量不超过150mg,那么就算出,痛风间歇期吃瘦猪肉、猪肝量为:

猪肉不超过108g,猪肝不超过55g

换算成中国计量单位,就是瘦猪肉2两左右,猪肝1两左右。

在生活中,痛风患者不可能每一餐前都拿出计算器来计算,可以先按照吃瘦肉不超过二两,吃动物内脏和海鲜不超过一两(一周不超过1次),然后探索出一个对自己安全的食量范围。

(二)痛风选肉原则——宜瘦不宜肥,宜白不宜红

01 / 宜瘦不宜肥

倒不是说瘦肉的嘌呤含量比肥肉低,没看到相关数据对比,主要因素不是嘌呤而是脂肪,肥肉的脂肪含量远比瘦肉高。

痛风是关节病,同时也是代谢病,它和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同属代谢综合征,有共同的基础——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异常也会引起尿酸水平升高,肥胖和高脂血症,都是痛风的危险因素,这也是痛风患者以肥胖者居多的一个原因。

因此,痛风管理饮食,除了限制嘌呤也要注意限制脂肪,高脂肪的食物也不宜多吃。

在“痛风能不能吃xx”系列中,我讲到五花肉不宜多吃,就是这个原因。记住了,痛风选肉宜瘦不宜肥,总体来讲,瘦肉的营养价值更高、对痛风的影响更小。

肥肉比瘦肉含有更多的脂肪

02 / 宜白不宜红

这里指的是红肉和白肉。红肉指的是富含肌红蛋白的肉,通常为哺乳动物的肉,如猪、牛、羊、驴、兔等,白肉则包括鸡肉、鸭肉、鱼肉等。

宜白不宜红,也不是从嘌呤角度考虑。

首先,世卫组织把红肉列为致癌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专题工作组对食用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评价结果,将红肉定为较可能对人类致癌(2A级),将加工肉列为对人类致癌(1级)。加工肉包括经腌制、熏制、发酵获得的热狗、火腿、香肠、腊肉等食物。

其次,与白肉相比,红肉还含有丰富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白肉富含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更少的胆固醇),可以增加痛风及伴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红肉富含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原因,痛风患者限制猪、牛、羊肉等红肉应比白肉更严格,优先选择白肉。

(三)肉类烹饪原则——先焯水,宜蒸煮不宜煎炸,宜清淡不宜辛辣

讲了如何控制嘌呤总量,讲了如何选肉,肉已经准备好,接下来就是烹饪了!

烹饪肉时,记住一个降低嘌呤的妙招——焯水!

嘌呤是可溶于水的,焯水是指在烹饪前将肉经水煮来去除其腥臊味,在焯水的过程中,肉中一部分嘌呤会溶解到水中,从而降低肉的嘌呤总含量。

焯水可以降低多少嘌呤,该如何焯水呢?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不同烹饪方法对食物中嘌呤含量的影响及低嘌呤膳食的研究”试验结果显示:

清蒸10分钟左右,猪、牛、鸡三种肉平均降低28.6%的嘌呤;水煮30分钟时,猪、牛、鸡三种肉平均降低51.7%的嘌呤。

蒸、煮条件下猪、牛、鸡肉的嘌呤变化

当然这是试验,其取样方法与日常烹饪可能存在差别,也就不能代表日常焯水肉类嘌呤降低的结果。而且,肉切成块和切成片,切的大还是小,新鲜肉还是冷冻肉,都会影响结果。一般认为,通过焯水至少可以降低肉中20%左右的嘌呤,焯水时间在20~30分钟。

烹饪的第一点就讲完了,接下来看哪些烹饪方式不宜:

不宜油煎油炸烧烤——这三种烹饪方式降低嘌呤含量的作用低于蒸煮,甚至反而升高食物的嘌呤含量,而且,煎炸烤的方式会升高食物的热量和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对健康和痛风都不利。不宜辛辣刺激——辛辣刺激的食物可引起痛风急性发作,烹饪肉不宜过于辛辣,应以清淡为主。不宜喝浓肉汤——前文已讲,肉中的嘌呤可溶于水,煮肉的过程中,如果肉多汤浓,汤的嘌呤含量同样很高,而且比肉更容易被吸收,升高尿酸更快。因此,如果在家中炖老母鸡炖猪蹄,汤炖得很浓艳,最好不喝汤,少量吃些肉即可。

煎炸烤和辛辣刺激皆不宜

(四)吃肉辅助原则——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不喝酒和饮料

多喝水,是痛风降尿酸的一个基本原则,因为大部分尿酸是从肾脏排出的,肾脏怎么排毒,通过尿液带出体外。所以,多喝水多排尿,才能保证尿酸顺利排出。

肾功能正常(肾脏排泄尿酸减少不等于肾功能不全)的痛风患者,一般建议每日饮水量不低于2000ml,最好保持2000ml左右的尿量。

吃肉后,痛风患者更需要多喝水,来促进尿酸排出。如果是老年患者,最好查一下肾功能是否正常,再制定饮水方案。

除了多喝水,还要多吃新鲜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如紫甘蓝、胡萝卜等,其富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具有促进尿酸排泄作用,可帮助降低尿酸水平,对痛风有保护作用。

最后,在吃肉的时候,别告诉肉的两个好搭档——酒和饮料。酒中的酒精和饮料中的果糖,这两个既能促进尿酸生成又能抑制尿酸排泄,升高尿酸的作用不比嘌呤小,也是痛风患者必须严格控制的食物。

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少喝饮料和酒,保持健康的饮食结构

关于痛风如何吃肉,就讲这四点,不知道屏幕前的痛风病友有没有好的经验,可以分享在评论区,让大家共同受益。最后提醒痛风的朋友,饮食控制可能不一定会帮助你阻止痛风的发展,还需要结合药物等治疗,但不控制饮食一定会增加痛风发作的频率,进而促进痛风石、痛风肾的发生。不想痛风石破坏关节做手术,首先管住嘴!

0 阅读:5

赵剑养护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