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严重会危及生命吗?请小心这3种情况!

赵剑养护说 2024-06-27 10:16:39

一般情况下,痛风是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的,但要警惕几种极端的情况!

三种情况下痛风也能威胁生命

(一)痛风性肾病发展成为尿毒症!

人体的尿酸,有2/3是经肾脏由尿液排出体外的,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体内尿酸水平远高于正常人,好比闸口泄洪,洪水越猛就越有决堤的风险,尿酸越高,担任排尿酸作用的肾脏就越容易发生“工伤”,这就是痛风患者常伴随肾损害的一大原因。

2/3的尿酸经肾脏排出体外

通常,大家认为的痛风就是指关节痛,也就是痛风性关节炎,实际上,尿酸盐结晶可沉积于除中枢神经以外的任何部位,除了关节,最容易发生尿酸盐沉积的部位就是肾脏。

痛风合并肾损害有多常见?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中,合并肾脏损害的患者占比高达1/3。痛风损害肾脏,主要原因是血尿酸过高导致的尿酸盐结晶沉积。痛风损害肾脏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①慢性尿酸性肾病——长期尿酸水平高,尿酸盐结晶在肾脏沉积引起慢性尿酸性肾病,在痛风患者中十分普遍。临床报道慢性尿酸性肾病的发生率约占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的20%,可实际上尸体解剖证实几乎100%痛风患者存在肾脏病变。尿酸盐结晶导致的慢性尿酸性肾病,主要表现为肾间质炎症和肾小管炎症,也可引起肾盂肾炎,最终导致慢性肾衰竭。②急性尿酸性肾病——通常由疾病、药物、外伤等导致继发性痛风所致。尿液中尿酸浓度骤然急剧升高形成过饱和状态,短时间内大量尿酸盐结晶堆积于肾脏集合管、肾盂和输尿管,从而导致梗阻及急性肾衰竭。③尿酸性肾结石——尿酸盐结晶在泌尿系统沉积,还可导致泌尿系统结石,如尿酸性肾结石。尿酸结石多发生在40岁以上男性,结石可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就出现,早于痛风急性发作。尿酸性结石约占全部泌尿系结石的6%~10%,既有单纯尿酸性结石,也有尿酸和草酸钙混合性结石。尿酸性肾结石的危害参照一般肾结石,可导致肾绞痛、血尿等。

从这三种形式的危害就可以看到,痛风不仅可以危害肾脏,而且危害率极高,最严重可导致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尿酸盐结晶沉积肾脏可导致肾结石和肾脏损伤

尿毒症,则是慢性肾衰竭终末期的另一种称呼,痛风导致尿毒症的情况一般是少见的,但不排除有这种可能,且有真实的病例发生。尿酸水平越高,对肾脏的危害就越大,有几项研究证实:

对48177例成人随访7年的研究发现,当男性血尿是水平≥420μmol/L,女性≥357μmol/L,终末期肾病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4倍和9倍;对6400例肾功能正常人群调查研究发现,与血尿酸水平<300μmol/L相比,血尿酸水平>480μmol/L者在2年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危险,男性增加2.9倍,女性增加10.0倍;对于97590例成年男性随访5.4年,发现血尿酸>510μmol/L者,教血尿酸在298~381μmol/L者,肾衰竭风险增加8倍。

总之,痛风患者必须尽快将血尿酸控制好,低于360μmol/L或300μmol/L,来降低尿酸盐结晶在肾脏的沉积和对肾脏的损害,做好肾功能不全的预防。如果不注意,一旦肾功能不全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乃至尿毒症,就会危害患者的生命。

痛风导致尿毒症并不少见

在这里格外提醒,还存在其他肾功能不全危险因素的患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酒精摄入、肾毒性药物治疗等,要更加注意痛风及其合并症的治疗,以及对肾功能密切监测。

(二)痛风石破溃引起骨髓炎或脓毒血症!

关于痛风石的危害,最近我刚写文章介绍过,也给出了痛风石该不该清理的意见。今天,我们再来复习一下痛风石可能危及生命的危害!

痛风石是尿酸长期不受控制,尿酸盐结晶不断沉积的产物。其核心为尿酸盐结晶,外面则是无定形蛋白基质、巨噬细胞、纤维结缔组织等,共同组成的一个复杂的异物性肉芽肿病灶。

提到痛风石的危害,我们一般会想到关节破坏。痛风石不断变大,内部纤维化钙化,不仅难以自然溶解,还会不断侵蚀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囊,造成慢性滑膜炎症和关节结构破坏。痛风石对关节的最终危害,是导致残疾,在临床上有很多痛风石患者,因为石头“吃”掉了骨头,最终只能将脚趾或手指截肢,下面这张片子就是这种情况:

患者的左脚趾已被痛风石严重侵蚀

只看关节,痛风石的危害似乎不算致命,因为累及更多的是手足的小关节,导致膝关节、踝关节丧失功能的情况不多见,可实际上,痛风石不仅危害关节。

前文已讲,理论上,尿酸盐结晶可沉积于除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任何部位,包括关节、皮下、肾脏、眼部、心脏、胰岛等等。因此,痛风石也可出现在人体多个部位,造成多种损伤。

今天格外要介绍的,是皮下痛风石破溃引起的感染问题。

曾经有一位痛风患者,脚趾长出了痛风石,穿鞋的时候磨破了,流出来牙膏一样的黄白色赘生物,他想反正破了,干脆挤一挤,这一挤不要紧,破溃的地方感染了,整个脚异常红肿,到诊室把脚拿出来,所有人都吓了一跳,比下方这张图还要夸张很多倍:

一位痛风石患者大脚趾痛风石破溃感染引起严重红肿

皮下痛风石一旦破溃,因为尿酸盐结晶的原因,就很难愈合,同样因为尿酸盐结晶的原因,创口不愈合但也不容易发生感染,但小概率不等于不会发生,尤其是很多患者,看到痛风石破了,觉得把里面的尿酸盐结晶挤出来,痛风石就好了,在挤的过程中,没有消毒也没有规范操作,感染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了。

皮下痛风石破溃感染,严重的情况可引起脓毒血症,危害患者的生命。有些痛风石已经侵蚀了骨骼,破溃后还可导致骨髓感染引起骨髓炎,同样危及患者生命!

所以,面对痛风石,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预防,早点把尿酸控制好,不让痛风石出现是最安全的。而一旦出现痛风石,则要及早规范痛风的治疗,这时候把尿酸控制下来痛风石也许有溶解的希望。如果痛风石已将很长时间、变大变硬,保守治疗消除不了,那就要考虑手术去除,避免其对关节及周围软组织造成危害。如果出现痛风石破溃,务必第一时间就医,以免感染发生。

(三)痛风伴随代谢综合征促进心血管疾病!

之所以讲最后这一部分,是因为痛风的心血管危害往往被患者忽视。

痛风是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但同时也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现在,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以及和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共同成为代谢综合征的一员,这些代谢性疾病之间互为诱因、互相促进,不断发展,就会进一步导致心血管疾病。

痛风可以从四个方面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①炎症因素——痛风的炎症不仅局限于关节,还可波及全身,从而从炎症角度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②动脉硬化——尿酸盐结晶沉积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引起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从而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③网格因素——痛风属于代谢综合征,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互为诱因,并互相促进病情的发展,可形成网格效应,多方面促进心血管疾病的风险。④药物因素——如非布司他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非甾体抗炎药中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具有更大的心血管风险。

痛风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和全因死亡率

总之,痛风患者也需格外关注心血管健康,对于本身就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则要进一步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以及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0 阅读:0

赵剑养护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