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随笔丨闽南“送节”“做人客”的女儿们

曲江家文化 2024-04-03 13:51:21

每到传统民俗节日的第二天,我家里就很热闹,父母亲会一早就开始料理食材,准备着妹妹妹夫外甥们一起来家里吃饭。柴火灶的烟囱冒着的烟,仿佛能穿过天地的亘古之思,绘色人间的原乡画卷。

关于“回娘家日”,其他地方可能想到的便是春节正月初二。而在闽南,不仅是春节的第二天,一些重要节日如端午、中元普渡、中秋、重阳等的第二天,也有回娘家的习俗。而在这些节日,已经出嫁的女儿要给娘家的父母亲送些钱或礼物,闽南语叫“送节”。送节一词,在我国从古传到今,是指节日时人们会买礼物相互送来送去的人情往来,但在闽南,有专指节日里女儿给娘家送礼之义。

这个习俗,便是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在闽南的体现。而节日第二天女儿会带着外孙外孙女回娘家,闽南语俗称“做人客”。娘家人这时就会竭尽所能地做好吃的来招待。以前大家的生活都穷,小时候惠安这边“做人客”时招待的一般是闽南语称之为“肉裹”即用肉裹地瓜粉煮的肉羹汤,再放入面线和菜,便是当时认为最好的美味了。对小孩子而言“做人客”是件很开心的事,既可以改善伙食,还可以找表兄弟和小伙伴玩耍。

但对于已嫁他人妇的女儿来说,回到家里的身份已然从女儿转变为“人客”,心境上不免有些唏嘘。尤其是在过去传统中国旧风俗,总是觉得女人没事就往娘家跑是不好的。因而,她们这时通常会尽可能地陪在母亲身边,和其他回娘家的姐妹们一起陪着父母亲说说话。

小孩子自然是希望母亲们聊得越久越好了,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也可以有更长的玩乐时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时候外婆家的屋舍其实很简陋且不高,是用那种不规则的石块而非当时盖房子常用的那种方条石砌成的,墙壁上就会有许多缝隙,这些缝隙对男孩子们而言简直是玩攀爬游戏的乐园,一个个比赛着谁能从通过这些墙壁上的缝隙爬到屋顶,再比赛着看谁有勇气从房屋另一头离得低的地方跳下来。如此周而复始,能玩整整一个下午不腻。

而到了傍晚需要回家的时候,外婆也会准备些物事让带回去,然后往外孙口袋里塞入各种糖果糕饼等零食。而做人客过程中,母亲也会借机进行家教,比如没经过母亲同意不能随便接东西,再比如离开时要一个个地去打招呼告别“相辞”,闽南语有句俗话叫“来没相问,去没相辞”,说的就是:“做人客”时来的时候没有一个个打招呼、走的时候没有一个个告别是很没教养的表现。

这种"送节”、“做人客”的习俗,使亲戚关系得以经常往来、见面、共处,不仅对于出嫁的女儿是一个很重要的情感慰藉,对于夫家与娘家的下一代们也是加强情感联结的重要方式。常听到很多外地朋友说,感觉泉州人的亲戚联系和互助观念特别强烈,我想这些经常让人见面相聚的习俗应该说起了很大作用。

0 阅读:0

曲江家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