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男人白月光,女人朱砂痣,他才是历史上真正的无双贵公子

新波聊历史 2023-12-28 13:55:02
酷烈血时代(39)主笔:闲乐生朱晖

我们接下来要讲的这位信陵君,是很多人的偶像,他是一位无双贵公子,也是一位名将,一位兵形势家。

在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中,将天下兵家分为四大类: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兵技巧家。

兵权谋家包括孙武、孙膑、吴起等,这是兵家的主流。

兵阴阳家大多是后人依托神农、黄帝、风后等上古人物编造出来的神怪之语,皆不堪一论。

兵技巧家则包括伍子胥(水战法),以及墨子(守城术)、李广(射术)等人,在中国人看来,流于技巧就下下了,这是兵家的末流。

而兵形势家则是仅次于兵权谋家的第二大兵家流派,其中包括鼎鼎大名的战国兵家尉缭、西楚霸王项羽,以及我们现在要说的魏国公子信陵君。信陵君的兵书《魏公子兵法》共二十一篇,阵图七卷,是兵形势家中的经典著作,后世的刘邦项羽对其兵法都多有借鉴之处。

比起兵权谋家在战争中多用奇兵诡谋破敌,兵形势家则更注重战争的本质。

战争的本质是什么?讲得通俗一点儿就是“打群架”,只不过参加的人比较多而已。

一个人打架靠力气、靠胆气、靠武功,而一群人打架靠的是指挥。

那么指挥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将士用命,人人效死,个个不惜为主将赴汤蹈火,则虽百万大军,亦可如臂指使。

兵形势家们追求的就是这个。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各大兵形势家所用的方法各不相同。

商鞅白起靠的是重赏重罚,一颗人头一个爵位,当逃兵则全家连坐,秦法如山,秦卒自然人人拼命,“虎狼之师”就是这么炼成的。

项羽靠的则是超凡的武力与勇气。身先士卒,一骑当千,破釜沉舟,勇武如神,楚兵为主帅之气鼓舞,自然个个争先,猛锐不可当,“西楚雄师”就是这么炼成的。

而信陵君靠的更多的是他自身的人格魅力。所以,他虽然没有孙武孙膑的精妙谋略,也没有项羽吕布的盖世武勇,但他能够轻松破解联兵作战的究极密码,凭借号召力(统帅的威望)和凝聚力(军心)成为合纵抗秦大获成功第一人。此正如清代钱维城《茶山文钞》所言:“信陵君发一介之使,而诸侯奔命,莫敢后者,仁义著于人心,而威信足以夺之也。”

信陵君的人格魅力,正如世人所称道的,他“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贾谊《过秦论》),无论是高贵的,低贱的,包括看门老大爷,菜市场小贩,屠户,酒鬼,赌徒,公子都愿意跟他们交往,而别国有了危难,他就算豁出性命也要去帮忙,这就是个在道德方面毫无瑕疵的翩翩君子。换句话说,信陵君是当时那个时代的道德偶像。

我们千万不能低估道德在中国人心中的位置,它非常重要。

中国的文化非常重视“德”这个字,所谓以德治国、以德服人,西方用宗教凝聚人心,而中国通常是用道德来凝聚人心的。因为信陵君的为人品德太好,以至于后来的中国人每当读到“公子”一词,都觉得温柔无比,仿佛整个世界都和善了很多。

所以,就连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荀子,还有被误解为老流氓的汉高祖刘邦,都视信陵君为最高偶像。刘邦的家族本是大梁人,是直到公元前275年,其祖父才为避秦之围而迁徙到魏楚交界的“丰邑”,再后来丰邑被楚国夺走,刘邦这才有了楚人的身份,但事实上他也可算是半个魏国人(注1)。所以刘邦在少年时,就非常向往大梁,更向往大梁的传奇明星信陵君,一直想去做他的小弟,但当时他才十几岁,也没钱跑去大梁。后来魏公子死了,见他一面,也就成了遗恨,后来只能退而求其次,去给信陵君的门客、外黄县令张耳当小弟。直到魏国灭亡,张耳成了通缉犯,刘邦才老老实实回家乡去当亭长。虽然如此,刘邦仍感觉很开心也很荣耀,做不了信陵君的小弟,做过他小弟的小弟,也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而刘邦起兵之初,和他的丰沛元从们,模拟的也是信陵君与门客关系,这些功臣们的第一个身份,不是什么官名,而是“客”或者“舍人”(舍人乃稍微低一级别的宾客,从属性质更强)。

即便是刘邦称帝,建立大汉王朝后,已算是做到了人生的极致,但他仍以未能与信陵君相交乃此生至憾,所以每次经过大梁,都要来到魏公子的陵前汇报工作,厚礼祭拜。刘邦此生祭拜过的圣贤里,除了孔子,就是信陵君。故东晋大诗人谢灵运赞说:“是以信陵之贤,简在高祖之心。望诸之道,复获隆汉之封。观史叹古,钦兹盛美。”(《谢对康乐侯表》)

而在此之后,信陵君的粉丝就更多了,如汉太史公司马迁,唐诗仙李白,元戏曲家汤显祖,还有几乎一半咏史诗人,几乎大半绿林好汉,几乎所有江湖豪侠,都以信陵君为心中偶像。在中国人眼中,信陵君不仅是一介翩翩贵公子,而且是一个侠客,一位名将,一代兵法家,还是战国时期最伟大的合纵领袖,他就是中国男人的白月光,中国女人的朱砂痣,他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公子。

由此可见,德高天下者,则天下归心也。

谁占领了道德的高地,谁就能在中国呼风唤雨。挥袂则九野生风,慷慨则气成虹蜺。

战争也一样。

中国人的道德标准,主要包括五大要素,第一要素叫做“仁”。

何谓仁?仁者,爱人也。

信陵君不仅爱人,他甚至还爱小动物。

在东汉刘向《列士传》中记载了一个关于信陵君之“仁”的小故事。

话说有一次,信陵君正在跟门客们喝酒,大家高谈阔论,畅饮正酣,忽然有一只小斑鸠飞了进来,钻入其案下,扑腾着翅膀转来转去,打搅了众人的酒兴。

领导受惊,这还得了,于是立刻有人冲了过来,欲驱此不速之客。然而信陵君却用眼神止住那人,走到斑鸠面前,拱手道:“此有何急,来归无忌耶?”

正如毛阿敏阿姨所唱的:“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我亲爱的小斑鸠,你急忙忙来找无忌哥哥有啥事儿吗?

那小鸟可怜巴巴的看着信陵君,叽叽喳喳仍叫个不停,叫声中充满了惊恐。

信陵君当然不懂鸟语,于是他赶紧派人查探,左右出去转了一圈回来报告说,外面有一只鹯(即“晨风”,鸟名。一类似鹞的猛禽)在天上盘旋,想必就是这斑鸠引来的。

原来如此,信陵君于是保护起那只斑鸠,直待那鹯飞走,这才放走小鸟。

没曾想,那只阴险的凶禽并未飞远,它就躲在附近房子的屋脊上,一见斑鸠飞出,便立刻扑了上去,将可怜的小鸟杀吃了。

信陵君眼见于此,心中负疚,顿时没心情吃饭了,他把筷子一扔,伤心的说道:“此鸠避患而投我,乃竟为鹯所杀。是我负此鸠也。“竟愧疚的一天都没吃饭,因悬重赏抓捕谋杀犯“鹯”。

不久,两百多只鹯就被当作嫌疑犯献于阙下。

信陵君皱眉道:“杀鸠者,只一鹯,吾何可累及他禽。”遂按剑于笼,痛数凶犯之罪,厉声道:“谁获罪无忌者耶?”

奇怪了,信陵君听不懂鸟语,鸟却听懂了信陵君的人话,当场竟有一只鹯低下了自己罪恶的头颅,羞愧到不敢仰视。

于是信陵君立刻将凶犯明正典刑了。其余嫌疑犯,则一律释放。

《列士传》最后说道:魏公子不忍负一鸠,岂负人乎?公子之德,仁惠下士,兼及鸟兽,从此名声流布.天下归焉。

好一段洒狗血的情节,显然,在作者的眼里,信陵君成为了所有弱小者的保护神与避风港,他温柔而又智慧,强大而又明理,简直光芒万丈。当然,这显然是后世信陵君的粉丝们瞎编的,不过由此亦可见,信陵君道德口碑极佳,而使众狂热粉丝甚至不惜胡说八道,去神话偶像。

中国人的道德标准之二,义。

何谓义?义者,侠义也。纾人之难,救人之急,扶危济困,锄强扶弱,嫉恶如仇,为天下铲不平,则义布天下也。

义分为两种,一种是私义,讲的通俗一点儿就像刘欢的《好汉歌》里所唱:“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

史书记载,信陵君的嫂子,魏王的小老婆如姬父亲被人所杀,魏王想尽办法欲为爱妾报仇,三年未能如愿。如姬于是找到信陵君向他哭诉。信陵君二话没说,派手下门客斩了那仇人的头,恭恭敬敬的献给如姬,如姬感激涕零,从此生是魏王的人,死是信陵君的鬼。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信陵君在魏国那就是个问题解决中心,谁要有难事儿,别打110,直接找豪侠公子信陵君,保准没错。

义的第二种叫做公义,或者说国家之义,百姓之义,天下之义。

金庸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盟国有难,义不容辞,这才是一个天下大侠的最高境界。

信陵君一生,志在合纵六国,齐心抗秦,这便是顾全了魏国的最大利益。

所以信陵君才能显名诸侯,号召天下,从者如云。

中国人道德标准之三,礼。

何谓礼?礼者,温文尔雅,举止合体,为人谦恭,虚心受教,君子风范也。

换句话说,礼就是待人接物的态度,礼就是风度,礼就是气量,礼就是尊重。

中国人非常看重这一点,一个不尊重他人的人永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所以中国人尊师重道,中国人敬老尊贤,中国人把礼看做生命中的重中之重。

但中国人也有个坏脾气,那就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当富贵遇到贫贱,中国人就会换了一副嘴脸。高高在上,自矜身份,耻于同市井之徒为伍,这在中国君子看来是很正常的。

所以包括孔孟在内的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君子如果对贱民也很尊重,那君子还是君子吗?礼是要向上的,向下不过是驱使而已。

就连太史公所盛赞的战国四大公子也不能免俗,他们表面上求贤若渴,其实大多数时候都只是在装样子、请打手罢了。比如孟尝君那群门客简直就一黑社会团伙,太史公游历至其封邑薛地时,发现“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找人打听,得到的答复是:“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这简直是把整个城市打造成黑社会之都了!而春申君面对强秦的压迫只知道东迁,还嫉贤妒能陷害荀子,其人品才能都是堪忧,司马迁游历其封地后只有冷冷的一句:“宫室盛矣哉!”盖房子倒是挺厉害!就连那位有名的平原君,也认为跟市井之徒混迹在一起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儿,所以司马迁虽承认他乃“翩翩俗世佳公子”,但“未睹大体”,其实也不咋地。

看来,“好客喜士”与“礼贤下士”是两个不同的境界,高下云泥之别,四公子之中,只有信陵君,达到了后者这个境界。此正如清代李晚芳《读史管见》所言:“战国四君,皆以好士称,惟信陵之好,出自中心,盖其质本仁厚,性复聪慧。聪慧则能知人用人,仁厚则待贤,自有一段慕不尽之真意,非勉强矫饰者可比,此贤士所以乐为用也。余三君,孟尝但营私耳,平原徒豪举耳,黄歇愈不足道。”

所以,在信陵君眼里,士只有贤愚之分,而无贵贱之分,只要是有能力的人,他就倾心相交,市井之徒又有什么关系!

大梁城里有个老头侯嬴,高寿七十,家贫如洗,是大梁十二城门之一“夷门”的“监者”。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侯嬴他就相当于我们单位或学校传达室里看门的老大爷,是个正宗的下层贱民。

像侯嬴这样又老又穷的市井贱民,战国其他三公子是从来不屑一顾的。

然而大家别忘了一句俗话:“大隐隐于市”,真正的高人,往往就是隐藏在市井弄巷之中的,侯嬴便是这么一位世外高人。

于是,信陵君决定屈尊去拜访一下这位高人。在此之前,历史上还没有一个贵族,特别是腐败的魏国贵族,肯从民间草根阶层发现人才并主动屈身结交,这是信陵君的创举。

然而又老又穷的侯嬴居然拒绝了信陵君,不但拒绝了他的人,还拒绝了他带来的足以让他几辈子都吃不完的见面礼。

侯嬴说:“臣修身洁行数十年,岂能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之财?公子厚意侯嬴心领,您还是请回吧!”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好一个侯嬴!

看来信陵君看轻侯嬴了,当时各国权贵都在养士,侯嬴若真是个爱财小人,他老早就依附权贵飞黄腾达了,又何必七十多岁来还当个贫困监者?“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为了一点名利而效命王侯的,像侯嬴这等高士,能打动他们的,只有真心。

信陵君只好泱泱而回,临走前问:先生不收礼,请吃饭总可以吧!

侯嬴把家门一关,在里面叫道:等我有空再说吧,到时通知你!

于是终于有一天,信陵君在府邸置酒大宴天下名流与魏国要员,待贵宾们坐定后,信陵君却并不开席,而是带着大批随从,浩浩荡荡一行人,前往夷门迎接主宾侯嬴,并亲自驾车,虚左以待。

中国人坐车是很讲究的,我们知道,战车上“车左”是主将,“车右”是保镖,驾驶员在中间,所以左位是最崇高的位置,留给领导坐的。就算现在换成了小轿车,依然是如此。

一个大国贵公子如此礼遇一个看门老头,如果换做是我,肯定感动到一塌糊涂。

西汉名将韩信曾经说过:“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在古代,领导的车是不能随便坐的,那可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更何况领导亲自给你驾车。

然而我们的老侯却一点儿不知道客气,只见他稍微整了整自己的破衣烂衫,然后一屁股坐在车子左边的尊位上,挥手对“司机”道:“小魏,开车吧!”那小样儿摆的,好像他才是公子。不止!好像他是魏王般。还不止!魏王也没他架子大。

“先生请握好扶手,咱们出发了,驾!”信陵君毫不为意,竟在满街人的目瞪口呆之中,恭恭敬敬的为侯赢当起司机来。

这样的事儿别说放在古代,就算放在今天,恐怕也得跌破全国人的眼睛。

国家总理亲自给传达室老头开车,这不是总理疯了,就是传达室老头疯了。

可是侯老头还嫌自己疯的不够,又对信陵君说:“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多少魏国文武大员和社会名流在信陵君府等着他们回去开席呢,这老侯竟要求车子绕道去看什么朋友,这不是蹬鼻子上脸瞎胡闹嘛!

然而信陵君二话没说,就把车子开进了农贸市场,这一路可都是大梁的市中心,人山人海到处都是喜欢八卦的民众,这个老侯嬴,他是生怕自己上不了明日的报纸头条么?

侯嬴的这个朋友叫做朱亥,主要工作是在农贸市场杀猪卖肉,业余工作是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专管世间不平之事。

明白了吧,壮士多为屠狗辈,朱亥其实是个武艺高强的江湖大侠来的,能被眼高于顶的侯嬴所看重的人,岂会是个庸庸之辈。

不一会儿,大侠朱亥的身影出现了,侯嬴于是让信陵君扶他下车,然后大摇大摆来到肉摊前,与朱亥开始聊天,这一聊,就没完没了了。

繁华的闹市中,锦衣华服风度翩翩的信陵公子乖乖的手执缰辔待在车上等着侯嬴,就像接领导上班的司机,低眉顺目,毕恭毕敬,安静耐心,无怨无悔。

侯嬴:哥们儿,生意怎么样?

朱亥:还成。哇,你带来这么多买肉的!太谢谢你了。

侯嬴:不是,他们来请我吃饭。你有空吗?一块去。

朱亥:当然不去,你知道我脾气的,我生平最讨厌的事儿就是应酬!

………………………………

半个时辰过去了,侯嬴和朱亥还在聊天,而且越聊越起劲,家长里短天南海北的啰嗦个不停,天知道他们哪里来的那么多话说,家庭妇女也没他们这么爱闲扯。

这其实是一场考试,一场特殊的人性考试。侯嬴一生阅人无数,看过太多假仁假义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这次这个信陵公子,是否也是如此,谁说了都不算,只有通过了自己的重重考验,那才可以过关。

其实我们年轻人交朋友或谈恋爱也可以学学侯老先生,刚开始交往的时候,看到的东西往往是人的表面,而表面中到底有多少真实呢?又有多少虚伪呢?不如像侯嬴那样,先观察对方的为人和言行,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互相之间疏远一点,然后再来决定与他的关系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该不该进一步交往,该不该给他推心置腹,该不该给他以身相许。

如果对方过不了关,那就继续疏远下去,反正从疏远变得更疏远这没什么,如果要从亲密突然要变得疏远就麻烦了。

这个道理,就是所谓的“君子之交淡如水”。

我们的信陵君当然是过关了,侯嬴一边聊天斜眼看去,只见信陵君脸上永远挂着谦和从容的微笑,不见丝毫不耐烦的表情,还不时向两人投来深情无比的眼神,一如热恋中的少女在等待情郎。

公子好修养,旁边的随从们却气坏了:给你三分颜色,你就开染坊,你以为你是谁啊,一个臭看门的而已,竟敢这么对待我们敬爱的信陵公子,我呸!

旁边围观的群众也深有同感:公子亲自为你驾车,这何止祖坟冒青烟,那简直是喷火!领导的时间多宝贵啊,你他妈的老家伙还不识抬举,我呸!

繁华的闹市中,呸呸的吐痰声不绝于耳,看来大家都感冒了。

侯嬴不用猜也知道人们在悄悄的骂自己,但他仍然不以为意,继续与朱亥高谈阔论,从国际金融危机谈到市场猪肉价格暴涨,从巨商吕不韦的风流八卦谈到最近城管殴打记者,聊的那叫一个风生水起热火朝天,他要的就是这么个效果。

骂吧骂吧,骂的越狠越好,我老头子脸皮厚,不怕做小人。

而朱亥对眼前的一切似乎也无动于衷,此人还真是一个奇人,自己的肉铺前围了一堆显贵与闲人,竟能与侯嬴聊这么久而不宠不惊,不乍不喜,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如此屠夫,十万个也找不出一个来。

这也真是魏国史上最牛的一次聊天,它牛的不是聊天的对象也不是聊天的内容,而是聊天的影响力,经此一聊,侯嬴朱亥与信陵君的名声将响彻天下,传遍大街小巷,载入史册,成为传奇……

就这样,从下午等到晚上,信陵君早已饿的前胸贴后背了,然其色始终不变。

侯嬴这才貌似想起还有一堆人在等他,于是依依不舍的告辞朱亥,回车上座,一行人急急忙忙往回赶。

还有一屋子的高官显要被晾在公子府中喝西北风呢,他们等待主人回来开饭已经等的花儿都谢了。

——赶快回来吧公子,再不回来黄花菜都凉了,再热就不好吃了。

公子总算是迎客回来了,已经快饿晕了的人们赶紧起身出迎,想要看看公子如此礼遇的贵客到底是何方神圣。

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

只见公子亲自执辔,亲迎下车的这位所谓贵宾,竟然是一个“鞋也破帽也破身上的袈裟破”的白胡子糟老头,Oh my godness!

大家既吃惊,又想笑,又不敢笑,只好哭笑不得面面相觑。

“诸位久等了,无忌在此告罪。”信陵君拱手道。

“不久,不久,嘿嘿……”大家尴尬的笑着。

信陵君于是引侯嬴高堂上座,命令开席。

侯嬴也不客气,大大咧咧的坐上主宾的尊席,神态倨傲之极。

大家在震惊之余,无不内心感叹:好一个不知廉耻的无礼疯叟!见过不要脸的,还没有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信陵君接着便向客人们一一介绍侯嬴,并一个劲的称赞先生品行高洁,贤能信达,却从不攀附权贵,是个大大的隐士高人,无忌此番能请到先生,可真是蓬荜生辉荣幸之至。

请到一个倨傲无礼的看门老头还荣幸?大家实在无法理解,只好应付的干笑两声,卖公子一个面子便是。

宴席在尴尬莫名的气氛中进行着,酒至半酣,信陵君起身上前,向侯嬴敬酒为寿。

至此,信陵君表现优异,可称完美过关,侯嬴于是卸下自己的面具掏出了自己的真心,向公子告白道:“今日臣难为公子足甚矣!臣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驾车下辱,久立市中,毫无怠色,又尊臣于诸贵之上,于臣似乎过分,然所以为此,欲成公子下士之名耳。”

原来侯嬴此次多番为难,不仅为了考验公子,更为成就公子礼贤下士之名。事实上,侯嬴当天的所作所为就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品牌推广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宣传炒作信陵君求贤若渴的政治品牌。

信陵君这才豁然省悟,叹道:“先生贤哉!”于是二人举酒快饮,尽欢而散。

从此以后,信陵君便奉侯嬴为上客,尊为亲近师友,时常前来问候请教。

不过,侯嬴并没有因此而接受信陵君任何好处,他仍然住在夷门传达室里,每日早开城门夜关城门,淡泊从容,安于贫贱,除了偶尔给公子出出主意,生活并无二致。

所以说侯嬴其实是信陵君的“客”,而不是“食客”,食客住人家的吃人家的给人家跑腿干事,客则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人格,你做你的公子,我做我的监者,即便地位再悬殊,但在精神与人格上我们是平等的。

这才是“客”的真正意义所在,真正的“客”是不会依附权贵的,与人交游,无问高下,管你是市井屠夫,还是贵族公子,在侯嬴面前,都是平等的朋友,没啥特殊区别。

敞开心扉的侯嬴接着向信陵君引荐了大侠朱亥,他说:“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于臣也,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侯先生大力推荐的人,肯定是不会错的,于是信陵君数次前往拜访,但朱亥根本不搭理他,竟比侯嬴还会摆谱。

信陵君很郁闷,他感觉自己就像女生宿舍楼下尴尬的求爱者,当众宣布我爱你,却被你无情泼凉水……

但信陵君无怨无悔,他仍是经常跑到大梁农贸市场的腌臜肉摊上去看望朱亥,在众目睽睽之下屈节讨好。而朱亥却一如既往的冷淡相对,信陵君也一如既往的不以为意,该拜还拜,该访还访。

这越摆谱的人,就越是贤人,所谓“不拘小节,潇洒飘逸。非用则身不行,然当大用之时,则挺身而出,其义立现,此方显其侠士之本色也。”信陵君相信自己绝没有看错人。

气度恢宏,将“礼”做到极致,信陵君就是这样一位人物,所以就连太史公也引之为偶像,称赞他说:“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

侯嬴朱亥事件过后,信陵君折节下士之名传遍天下,天下之士乃望风景从,争先恐后的投入到信陵君门下,史书记载,终致门客三千之众(此乃虚数,言曰千人,并非真有三千那么多)。因此信陵君虽始终在野无官无权,六国诸侯却以公子故,十余年不敢加兵于魏。

中国人道德标准之四,智。

何谓智?智者,知人也。

明辨是非,知人善任,且有自知之明,这就是“智”。

抗秦救赵存魏为是,击杀晋鄙为非,信陵君明辨是非。

侯嬴朱亥等均属草根阶层,信陵君却皆以为贤人而卒赖其力以建功人国,显名天下,是为知人善任。

信陵君救赵之后,自矜有功,门客有人劝之,则立刻反躬自省,无地自容,是为自知之明。

中国人道德标准之五:信。

何谓信?信者,已诺必成也。

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成,不爱其躯,赴人之厄困,是为大丈夫也。

信陵君一生都以此为为人准则。

“仁义礼智信”这五常,就是中国人道德标准的集中概括。春秋战国四百年所有名将,同时拥有这五种高贵品质的,只有信陵君一人,所以他才能举起道德的大旗,号召天下共抗强秦。

只可惜,到了战国末年,已不是礼崩乐坏,而是礼义全无了,国与国,人与人,已经自相残杀到了极致,哪里还有道德,哪里还有仁义,除了利益,除了无止尽的掠夺与控制,世界一片荒芜。就连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的两个弟子,都成了帝王术的信徒。这世道还有希望吗?

好在,还有公子,还有信陵君。当这个世界一片荒芜,一片黑暗,独有公子用仁义礼智信点燃了一支火炬,照出一片温暖安宁之路,给这个苦难深重的乱世带来一点光明,给苟延残喘的人民最后一点希望。

注1:参阅李祖德:《刘邦祭祖考——兼论春秋战国以来的社会变革》,《中国史研究》,2012年第4期。李祖德考证指出,刘邦祖先自公元前430年在秦魏之战中被魏国虏获,移居大梁,再到公元前275年迁徙丰邑,刘氏家族前后在大梁生活了155年。也就是说,自刘邦上溯五世祖宗,坟墓多在大梁,所以在宗法意义上来说,刘邦家族更倾向于魏国,而非楚国。

17 阅读:10829
评论列表
  • 2024-01-02 06:53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谈笑忘生死,为全公子名。 挥戈震函谷,六国铸干城。 千秋读此页,犹可振豪情

  • 2024-01-08 14:40

    窃符救赵,信陵君帮如姬报杀父之仇,如姬助信陵君取得兵符解救赵国(他姐嫁去了赵国),赵魏联盟得到了巩固,可惜魏王讨厌信陵君自作主张,信陵君留在了赵国,如姬估计是失宠了

  • 2024-01-02 20:54

    只有一个观点:为何历史上总是文人口中的“坏人”赢了,“好人”输了。

    好久不聊 回复:
    去看一下鲍老师讲的,你就明白了
  • 2024-01-08 22:13

    兵阴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武侯。战国四公子中只有信陵君是有真本事,然而还被自家人防,不得重用!

    Sagittarius 回复: 再见!青春!
    三分天下的卧龙先生!
    再见!青春! 回复:
    武侯那么多,你指哪个沃 不是有个八卦就叫阴阳家的[笑着哭]
  • 2024-01-19 12:51

    继续忽悠[呲牙笑]

  • 2024-01-03 23:05

    人格魅力冠绝春秋战国

新波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