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万人同日死,白骨高于太行雪!真实长平大屠杀比你想象还恐怖

新波聊历史 2023-12-19 13:49:27

酷烈血时代(36)主笔:闲乐生朱晖

长平之战,秦军大胜,赵军主帅赵括战死,剩余二十万赵军终于彻底崩溃,至此,他们才失去了作战意志,全体向秦军缴械投降。长平大会战落下帷幕。

结束了吗?一切真的结束了吗?这二十万赵军俘虏怎么办?一个巨大的问号在丹河河谷的上空冉冉升起,随着带血的长风,缓缓飘到了负手傲立在丹西山顶的秦军统帅白起眼前。

“这些降兵如何处置?请武安君示下。”王龁站在白起身后,躬身问道。

王龁与白起并不熟,也就是最近长平之战,他们才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他实在没想到,这位杀人如麻的战神,竟然头很小,还是个瓜子脸,宛如妇人;而且瞳子黑白分明,跟戴了美瞳一样,炯炯有神,能盯住一个人看很长时间,连眼珠都不转(注1),这大概就是杀人不眨眼吧。总之,王龁一生阅人无数,却唯独看不透这位白起,所以在他面前总是战战兢兢,动辄请示,生怕惹怒了这位传说中的杀神。

果然,白起的回答让王龁大吃一惊:“尽数杀之!”

“何以?”王龁吓的连退几步,声音都有些发抖了。

白起一声冷笑,一袭战袍随风狂卷:“之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愿归赵。而赵卒四十六日坚守不降,恐对秦亦有反覆之心。今上党民二十万及赵卒先后降者二十万,总合来将近四十万之众,倘一旦有变,何以防之?”

“话虽如此,可上天有好生之德。如此杀降,恐不祥也。”

“照汝所言,当如何?”

“不如尽数带回秦地,以增秦之客民。”

在地广人稀的秦国,人口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资源,当初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就是用户口制度与严密法律,将秦人禁锢在秦国的土地上,禁止他们迁徙或逃亡(注2)。王龁之议,似乎是相当合理的选择。

然而,白起却发出了灵魂拷问:“今我军粮草匮乏,自给尚且不虞,如何供给彼等?”

王龁哑口无言,是啊,如今正是九月秋收时节,秦国却发动了近百万的男丁参与战争与后勤保障,粮食大幅减产,自己人都不够吃,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养这四十万的降卒?如果不给他们吃的,他们还是要起来造反的,如此,这场仗岂不是白打了?

白起回过头来微笑的看着他,那意思似乎是——明白了,明白了就快去干吧?

明明是一个微笑,在白起的脸上,却显得那么的冷酷,冷酷的连一点儿人类的感情都没有。

王龁全身冒起一阵阵寒意,他迅速的一躬身,领命疾退而去。

白起收起笑容,缓缓的闭上眼睛,深深的长吸一口气,感觉一股浓重的血腥味穿过他的鼻腔,直冲脑门。

——如果杀人不可避免,那就不如闭上眼睛,开开心心的去享受嗜血的快感,那可是一种非常美妙而神奇的体验!

决定杀人很简单,但真的要动起手来可没那么容易,就算是四十万头猪,也要费不少力气吧,何况是四十万活生生的人类。

挖个坑活埋了?行不通,那可得多大的坑啊,如此大的土木工程,耗时又耗力,麻烦至极的蠢办法。

包围起来用箭射?也不行,那得多大的包围圈啊,而且四十万人发现自己要死了,拼命往外冲,恐怕你也拦不住。

那么怎么办?毒气、生物武器、导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不起,那个时候长不起。

别急别急,杀人是一种艺术,白起这个大艺术家自有办法。

第一步,将赵降卒及上党投降军民共四十万分散到秦军各营所驻扎的山谷之中,骗他们说:“明日武安君将汰选赵军,凡上等精锐能战者,给以器械,带回秦国,随征听用;其老弱不堪或力怯者,俱发回赵。尔等先在此处安歇,稍后自有牛酒招待。”

大家一听,开心得不得了,饿了几十天,终于有大餐吃了,幸福啊!

可惜,等待他们的不是大餐,而是屠杀。这长平各处的山谷,就是他们的坟墓,他们的灵魂将注定飘荡在这里,眼瞅着自己的羸弱的身体倒下、破碎、腐烂、化作白骨,永远回不到故乡。

随着白起一声令下,全副武装的秦军士兵居高临下对四十万手无寸铁的降卒展开了大屠杀,死亡的号角响起,天空浇下瓢泼大雨,雨声淹没了哀号,也冲走了一切鲜血与罪恶,那是苍天的悲悯之泪。

长平之战,四十万人死,原野猒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蚩尤之乱,不过于此矣。——西汉扬雄《扬子法言·渊骞卷》

我不想再过多描述这场屠杀的详细情景了,太残忍,我的笔尖不堪其重,还是以无名氏所著的敦煌本《秦将赋》来代替吧:

秦将昔时坑赵卒,入深谷,排一重刀,布一重弩。四面挟拾,百卒千遭。困如地网,何异天牢。欲入地兮无处窜,欲仰天兮无处逃。谷深涧远,山峻天高。陌刀下兮声劈劈,人声枉兮沸嘈嘈。刀光白,人气粗,血流涧下如江湖。十队五队莲花剑,百般千般金辘轳。刀从地劈,人仰天呼。拥千群之鼙武,坑四十万之勇夫。肉复热,刀复腥。草头浑赤,不见山青。父子一时从此没,不知何处认尸灵。龙竟斗,凤复征,深坑变作活人冢,长城便是死人城。四面不庇宝不得,百里唯闻乞命声。一半死,一半在,旋斩旋填深坑底。兄以弟,父以子,两两相看被煞死。满谷只闻刀剑鸣,众山遥遥觉血气。人已死,刀复缺,毒蛇猛兽争相啮。三年五岁肉仍残,千岩万谷皆流血。诸余衩道人皆过,只有这匝行路绝。肉蔫□□黑似泥,骨遭风雨白如雪。

山有谷,人有毒,战场数岁断弓弦,溪里多年折箭镞。谷中草,山头木,髑髅眼眶生胡速。朝朝怨气上冲天,夜夜唯闻鬼啼哭。长平草,秋月兰,长平山上月初圆。战处全无旧营幕,煞气漫漫占一川。啾鬼相连哭复怨,此地今时不种田。天地一时浑变色,将军白起用兵权。年复久,岁复深,寻常地,似天险。晓气紫烟恒觅觅,暮暮碧雾更沉沉。白日马蹄多客思,黄昏鬼哭碎人心。自从往日刑残害,怨气切切至如今。赵卒降秦死不还,空留野鬼哭寒山。煞气只今犹未散,黑云长掩太行山。山头一片不航云,应是长平赵卒魂。薄暮啾啾闻鬼哭,至今犹怨白将军……

总之,这些手无寸铁并且饿了几十天的降兵们,对于这场屠杀根本没有抵抗之力,他们大多没力气爬出山谷,偶有一些身强力壮的爬到一半也会被射死。这应该是一次相当高效的屠杀,持续时间也不会太长,几个小时后,雨停了,秋雨后的长平散发出浓重的血腥味,凄凉的山谷内尸体堆积如山,彩虹映血,朦胧空灵,美的如梦似幻,白起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他又一次刷新了自己的杀人纪录!

四十万,也就是相当于当时中国十分之一的壮年男性人口,在几个小时内全数惨死,这是什么概念!!我的天!!!

世间怪事哪有此,四十万人同日死。白骨高于太行雪,血飞进作汾流紫!

——明代王世贞《过长平》

剩下的事情,就是收集人头了,每一个人头,可就是一级官爵啊!白起一声令下,秦国士兵们兴高采烈的冲下谷去收头,就好像谷中遍地都是黄金一般。

接下来,白起这个大艺术家又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宏伟艺术品,那就是头颅山。四十万头颅,整整齐齐的堆叠起来,然后封土夯实垒成数十百座方锥形土丘,巍巍嵯峨,何其壮观,白起自豪的将这些艺术品命名为“白起台”(注3)。之所以要堆成山,除了夸耀武功(古时称“京观”),也是为了清点人头方便。秦国将军幕府中有大量专门负责清点头颅以厘定军功爵的法吏。按照秦律,这些首级必须示众三天,统计核实,三天后,将军据其行赏,把军吏卒当领之“劳”与“爵”记入“尺籍”,分送本人所在之县(注4)。县必须在三日内据“尺籍”以改写户籍,然后安排小吏为吏卒一家分发田宅(注5);若过三日仍不执行,县之有关者当处于“耐”罪,也就是剃掉胡须的刑罚(注6)。

当然,秦军只负责收人头点人头,剩下的赵军残尸可不会麻烦的去掩埋,能随便撒点土遮盖一下就不错了;所以没过一些年就会跑出来一些。直到唐朝年间,李隆基出任潞州别驾,仍听说当地“暴骨野莽,冤抑之气过甚”,“夜半常闻鬼哭悲泣之声”。 唐玄宗开元十年(723年),李隆基即位后又巡幸至此,见当地尸骨依然如故,白骨森森,漫山遍野,触目惊心,搞得他几晚上没睡好觉,于是他下令举行盛大祭奠仪式,皇帝亲自致祭,又命高僧唐三藏设水陆法事七昼夜,超度坑卒亡魂,从此该村命名为“哭头村”,该谷命名为“省冤谷”。

此后,唐玄宗又收骨、筑坟、让赵军将士的尸骨入土为安;后来还命人修建了一座骷髅王庙,也就是特意挑一些比较大的骨头,拼成一副完整的骨架,拌泥充填,塑成一座骷髅王神像,以祭奠那四十万悲凄的孤魂野鬼。此后每年春秋祭祀,当地县令皆“亲诣致祭,历代相因”(《高平县志·重修骷髅庙碑记》)。至今此庙尚存,骷髅神像虽然没了,但仍塑有赵括夫妇像。

当然,长平的尸骨太多了,唐玄宗掩埋的也只是一部分。后来,每隔一段时间,长平当地都会有大量尸骨被雨水冲涮出来,或被当地村民在耕作或建房时刨出,当地官府于是又跑出来祭奠一番亡魂,然后收尸,竖碑,重新掩埋,此类事情千年来周而复始,不断发生(注7)。

至今,每逢下雨,生活在长平地区的人们,偶尔还会在山间发现被雨水冲出的千年人骨。而考古人员也多次在这片土地上发现“尸坑”(注8),到现在为止,长平已经发掘了近20个大尸坑,出土了大量的尸骨和刀币、布币、半两、箭头、带钩等文物。在尸坑中,赵军战士的尸骨随意叠压,有的在头盖骨上还有中箭后的三角伤坑。

考古人员还发现,有的尸骨的胯骨上还深深地嵌着铁头铜尾的箭头,有的胸腔内遗有箭头,有的仅见躯干而无头颅,有的胳膊大腿有明显断裂的痕迹(应系刀砍),以及挂有铁钩——他们的尸体曾被铁钩勾住残忍悬挂,以便收割头颅……这些均说明他们是被杀死后才弃尸大坑的。工作人员对尸坑的不规则形质和周围自然土质进行了考察后还发现,这并不是一个为了填埋尸体而专门挖的坑,而是一处天然低洼凹地,而且覆盖这些尸骨上的土层只有一尺厚,这些也都说明秦军在处决了赵军战俘后,只是就近将尸体抛入附近的沟渠,填覆一点薄土罢了。所以长平人很郁闷,常常一场大雨,就会有难以计数的骨骼从土里面露出来,仿若冤魂厉鬼正从阴曹地府里往外爬,欲向后世活人哭诉其横死之悲屈,实在让人瘆得慌。

十几年前初写白起,作者也曾去过长平,游荡在箭头村、铁炉村、秦庄村、赵庄村、参军村、围城村、哭头村、谷口村、秦城村、八义村、掘山村、三军村、弃甲院村(今改企甲院村)、王降村、廉颇屯、赵括庄、韩王山、大粮山、米山镇、将军岭、官甲岭、营防岭、秦河、血昏河、八谏水这些充满了故事的地名中,还吃了当地一道著名小吃“白起肉”——其实就是烤白豆腐,再配上用豆腐渣和蒜泥、生姜调成象征白起脑浆的蘸头。看来当地百姓至今仍然不肯原谅白起,还想要吃他的肉和脑浆,以泄心头之恨。这两千年的怨愤,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啊。

注1:据西汉末年名将严尤的《三将叙》:“白起小头而面锐,瞳子白黑分明,视瞻不转。”赵国平原君说,有这种相貌的人,一般意志坚定,杀伐决断。可与持久,难与争锋。

注2:所以秦国制定了严苛残酷的《亡律》,以惩治秦人逃亡问题。据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匿藏逃亡者的,与逃亡者同罪。逃亡者的家人要被判处迁徙,基层干部里典、里老不报告也要被罚款甲和盾。逃走的城旦(指因犯罪而被判修建城墙的男犯人)被抓回来,脸上刺字,哪怕自己回来自首,也要鞭笞一百。怀孕的女舂(指因犯罪而被判做粮食加工工作的女犯人),则用大铁刑具束缚。即便如此,仍有秦人大量地冒着生命危险逃亡到六国,不但有个体逃亡,还有集体逃亡,其中一些甚至宁愿逃亡到边关外的蛮夷部落去。汉承秦制,也建立了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百姓无论迁徙、求学、经商都要有政府开具的凭证,擅自离开居住地就是“亡命”,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注3:今天此台已不存,但在遥远的河北易县,人们在燕国都城发现了类似的上古遗存,那是十四座巨大的土丘,经探方挖掘,考古人员发现每座土丘下面都垒有2000颗以上的人头,十四座土丘内人头总数估计有数万个,规模虽没有长平的大,但仍让每个参观者都震撼无比,毛骨悚然。

注4:《商君书·境内》:“以战故,暴首三(日),乃校三日,将军以不疑,致士大夫劳、爵其县。”

注5:汉承秦制,而孙家寨汉简中有残简云:“(斩)虏以尺籍廿二。”《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集解》引如淳注引《军法》:“吏卒斩首,以尺籍书下县移郡,令人故行,不行夺劳二岁。”《索隐》曰:“尺籍者,谓书其斩首之功于一尺之板。”古时书写法律条文的简牍为三尺长(三尺律令),书写儒家经典的简牍为二尺四寸(二尺四寸,圣人文语),一般通用的简牍书札则为一尺(尺牍)。

注6:《商君书·境内》:“其县过三日,有不致士大夫劳、爵,能(耐)。”

注7:如宋代运判马城曾“以前后左右沟壑数十里暴露之骸毕集而掩葬”;金代高平县令王庭直将“岸崖颓裂,露骨数车……尽载于坟围”;明代高平县令许安遇将高平城附近之骨骸掩埋后,刻“掩骼记”碑立于城南关。

注8: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这些白骨在长平野外还随处可见,数量之多,乃至于当地公社生产大队还制订过只要上缴骨头到化肥厂达到一定数额,就给社员记工分的规定。直到八十年代,仍有化肥厂与骨粉厂会派卡车来长平的村庄里收骨头,将其磨粉做成肥料与鸡饲料;1995年之后国家开始重视长平遗址考古,大家对这些尸骨才有了保护意识。

15 阅读:10463
评论列表
  • 飞翔 25
    2023-12-23 14:25

    满人在杨州一个地方就杀了80万……[笑着哭]

    ky284321 回复:
    那都是平民
  • 2024-01-01 12:15

    最后的倔强,楚国在平西将军余祚垟带领下奋力抗秦,内有屈原懋勋桁等士大夫出谋划策整整抗秦二十年,最后被楚怀王熊平给毁了。

  • 2024-01-04 16:40

    当时很奇怪,现在看来一点不奇怪,成吉思汗杀的比这多得多,光屠城就无数

    用户10xxx59 回复:
    人家讨论一战谁杀人多你讨论总数,谁不知道蒙古人征服过程屠了近一亿人目前排名世界第一杀人狂种族.
    短笛 回复: 用户10xxx59
    那你得看这一战怎么算了,蒙古打南宋的襄阳大战持续6年,死亡人数也超过40万了
  • 2024-01-14 16:25

    不愧是将才啊,所有可能都想到了,而且杀伐果断,但这样做,真的容易不得善终。

  • 2023-12-20 08:08

    可怜无定河口边骨,应是深闺梦里人。

  • 2023-12-22 22:34

    投降者死,战败者亡。[得瑟][呲牙笑][鼓掌][点赞][笑着哭]

  • 2023-12-21 17:33

    假的吧……四十万人什么概念,这不是数字,这么短的时间,怎么杀的完。现代包钢刀,屠夫用的专门宰牛的刀,砍多少个骨头都要磨,何况是秦朝青铜铁制时代的兵器,砍40万个脑袋刀都要断了。再说还要坑杀这个坑,你拿挖掘机开几天,能挖出一个买40万人的坑,还别说边杀人边挖坑。

    何必咧 回复:
    坑杀与挖坑无关
    小咸鱼 回复:
    秦军也有几十万,头天分散看管喊到各个坑洼的山地里,一比一乱箭射杀不要太容易,割了头再盖一层薄土就完事了
  • 2024-04-12 10:54

    去惨死。

  • 2024-05-10 12:11

    项羽坑杀秦兵也是一鸟样

    勿忘初心 回复:
    项羽杀秦兵是为了赵国报仇,相当于秦军死于白起之手。
  • 2024-01-15 20:48

    长平之战就打了一天吗?四十万人同日死。

  • 2024-05-13 18:59

    不可否认是大秦帝国强,赵国这次被打败。二十大军要降于秦国,泰国大将怕夜长梦多。活埋这二十万军人太惨,强国注定要消灭弱国。

  • 2024-05-07 14:42

    那时候有这么多人?总觉得数字夸张了

  • 投降也是死,战死也是死,结果导致邯郸保卫战宁愿死也不投降

    铭洋四海 回复:
    你是没挨过饿啊,说这话一点不腰疼,你饿上十天半个月,看看你能打过谁?四十万人一顿饭要吃多少知道吗?古代的饭不像现在油水足热量高,吃的多就算了,还饿的快,更何况那些当兵打仗耗费体力的军人呢!
  • 2024-05-03 20:13

    洗洗睡吧!长平之战,秦军至少死了20多万!这20多万的代价,难道赵军1人不死……考虑到逆境,赵军必须付出30多万的代价……那么,能给白起活捉的赵军能有多少?最多5万……

  • 2023-12-29 23:29

    难以置信。

  • 2024-01-02 19:52

    赵王昏庸无道的恶果

    我孙子最喜欢和我抬杠 回复:
    赵王也难,廉颇没办法打退秦军,和秦军对峙两年多将近三年时间了,赵国粮草储备都快被耗光了。再按照廉颇的策略守下去,赵军就要不战自溃了。其他国家摆明了不帮忙,赵王只能自己想办法。摆在赵王面前三条路,要么投降,要么接着守下去,要么全力一搏。当时赵国还有这么多兵力,让赵王投降是不可能的,所以第一个选项pass。继续守的话,就看秦国和赵国谁先坚持不住了。秦国的变法是针对农业和军事的全面改革,而赵国胡服骑射改革只针对军事。国力拼不过秦国,选择固守,只能拖延赵国的失败。等到粮食吃完,赵军面对的选择就是:要么投降,要么拼死一战。赵军大概率还是会选择战斗的,所以早晚都是要决战,与其等吃光了粮食饿着肚子和秦军打仗,还不如趁现在手上还有点粮草储备,还能吃饱肚子的时候和秦军决战,这样胜率还高一点!所以赵王才想着让廉颇出战。但是廉颇不肯出战,那赵王只能换将了。
  • 2024-01-04 17:11

    杀戮会遭天谴

    冰火山 回复:
    和铁木真、努尔哈赤之流放在一起比较一下。
  • 2024-01-08 20:45

    还有什么比人更恐怖的呢[抠鼻][抠鼻]

  • 2024-01-09 15:50

    太残忍了?既然投降,为啥要杀?

    哟哟哟 回复:
    没有多一个你的饭吃
  • 2024-05-10 16:22

    人死后是有灵魂的,有感觉的[笑着哭]

  • 2023-12-31 17:25

    白起最后什么下场

    用户13xxx70 回复:
    赐死
  • 2024-02-22 20:07

    人类骨骼能2000年不腐[笑着哭]

  • 2024-02-28 04:35

    下雨就是下雨苍天悲悯个der,天真有慈悲就会让每个人寿终正寝[吃瓜],这波是人类自身的自恋妄想而已[吃瓜].不过想象力蛮丰富的[吃瓜].

  • 2024-02-28 10:11

    不是此站秦战死二十万人,赵战死二十万人,投降的二十万被坑杀的吗?

  • 2024-02-07 16:53

    现在歌颂铁木真、努尔哈赤之流的可不在少数。

新波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