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为何自毁长城,害死自己的名将白起与名相范雎?

新波聊历史 2023-12-25 13:08:04

酷烈血时代(38)主笔:闲乐生朱晖

邯郸之战,大秦名将武安君白起称病不出,丞相范雎亲自上门去请都未能成功,于是回去就跟秦昭襄王告状说:“武安君假称有病,不肯为将。”

秦昭襄王龙颜大怒,难道秦国没有白起,就灭不了赵啦?他还不信了,于是将损兵折将的王陵免职,让秦军二号人物王龁替换他,并继续增兵,一定要拿下邯郸。

于是,公元前258年八月,王龁带着大量援军与兵备粮草来到邯郸城下,接过王陵的指挥权,继续攻城。

结果还是一样,王龁数十万秦军围攻邯郸,从秋天攻到冬天,从冬天再攻到第二年春天,足足五个月,邯郸仍然固若金汤。平原君赵胜也尽显名公子本色,散尽家财犒劳军士,并将家丁和门客编为敢死队,日夜轮番突袭城外秦军,秦军焦头烂额,损失惨重。

三年前长平之战王龁奈何不了乌龟廉颇,三年后他一样没辙!再说秦军常年在外作战,对秦昭襄王对范雎的偏袒偏信十分不忿,故均消极作战以支持白起,并以此来证明武安君关于不可攻赵的观点。

秦昭襄王万万没有想到白起对秦军的影响力竟这么大,甚而威胁到了自己的君权,他心焦如焚,白起啊白起,你莫要逼我,逼我到绝路,寡人即使自毁长城,也在所不惜。

与此同时,范雎也意识到秦军消极作战的根本原因了,面对军人集团的步步紧逼,他决定绝地反击,派自己在魏国遭难时的救命恩人——好友兼亲信郑安平率军五万往前线帮助并监视王龁;并让另一个恩人王稽担任河东太守,负责秦军的后勤保障工作。他天真地以为,只要郑安平等人能拿下邯郸,白起一党必然无话可说,从此老老实实,再无力与自己做对。

范雎走了他毕生最臭的一步棋。郑安平不过魏国一普通平民,王稽亦不过秦国一小小谒者,并无什么才能,范雎却只因当年受其恩惠而逃出魏国,便让他们担当如此重任,这怎么能行呢?《史记》上说,范雎这人,“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恩怨如此分明,固然令人欣赏,但若过于偏激,则心胸难免狭窄,范雎最后,便是死在他这个性格特征上。

果然,秦军在邯郸城下仍然毫无进展。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诸侯们本来不想救赵的,现在心思也开始活泛了。长平之战与邯郸之战,赵军以空前悲怆的流血,让东方诸国对于战争性质和战争形势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于是沉寂了三十年的合纵大势(上次合纵是公元287年秦称西帝而致五国攻秦),终于再一次大起波澜。

公元前258年秋,赵平原君带着包括“自荐”的毛遂在内共二十名门客,前往楚国求援。楚考烈王本不想出兵,赵勇士毛遂按剑上廷直叱楚王,陈说利害,硬是搞的楚王答应合纵,派遣春申君与将军景阳救助赵国。于是,赵魏楚三国合纵终于成形,魏楚近二十万大军突然杀至邯郸城下,与赵军内外夹击,秦军形势更加不妙。而白起听说前线的坏消息,不仅不为主分忧,反而幸灾乐祸,说:“王不听吾计,今何如矣?”

叫你们不听我的,傻了吧。

白起的政治情商真的是有问题,竟然当众打脸秦王,秦王真是要气疯了。

然而,还有更气的,前方交战正炽,秦军主力突然败退,把郑安平所部2万余人生生抛弃在邯郸城下,结果,郑安平反被三国数十万大军给反包围了,十好几天,秦军竟无一部去救他。

秦昭襄王发飙了,急命武安君白起为将,立刻带兵前往救援。

领导把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然而,白起仍然表示自己病的很重,实在无法动身。

面对这个桀骜不驯的大将,秦王决定最后给一次机会,于是亲自来到武安君府,强逼道:“君虽病,强为寡人卧而将之。有功,寡人之愿,将加重于君。如君不行,寡人恨君。”

这意思就是:寡人不管你是真病还是假病,就算你躺在担架上,抬也要给我抬到前线去!打赢了重重有赏,不去的话,我恨死你!

君臣之间终于正面对决,但白起毫不示弱,只劝秦王不要攻赵,赶紧把军队撤回来,好好休养一阵。毕竟如今诸侯恐惧,合纵之势已成,急切之间恐难以瓦解,不如静观其变,抚其恐惧,拉拢分化,待其懈怠,再伐其骄慢,诛灭无道,则天下可定也(注1),何必要死盯着赵国打呢?最后,白起郑重表示:

“臣自知行虽无功,得免于罪。虽不行无罪,不免于诛,然臣宁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愿大王查之!”

与白起同时期的大儒荀子在讨论为将之道时说过这么一句话:“将所以不受命于主有三,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谓三至。”(《荀子·议兵》)白起第三点是没做到,但前两点,他是宁死也不会妥协的,这就是他的为将之道,这就是他可以用生命去坚守的原则。

时间静止了,两个年过花甲的固执老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互瞪了足足三分钟,谁都不肯让步,谁也不肯松口,愤怒,僵持,凝结……

终于,秦王走了,拂袖而去。白起没有起身送行,他静静的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面如死水,身如浮云……

他明白,自己的生命即将湮灭,六国的噩梦即将终结,他们又可以苟延残喘一段日子了。到头来,范雎、大王与自己的争斗,还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三个迟暮的老人,终于还须为自己的固执付出代价。他们,已经无法回头了……

果不其然,公元前258年十月,君臣双方的关系正式宣告破裂,秦昭襄王下达诏书,削去武安君白起所有官爵,降为士卒,并命他立刻迁往阴密,不准再在咸阳城中逗留。阴密这个地方在今天的甘肃省灵台县一带,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看来,秦王这次是要拿白起当屈原办了——流放你到大西北吃西北风去。你要是想学屈原跳河,也可以,只可惜你大概没有屈大诗人的才气,写不出流芳百世的文章来。

白起一代战神,在风烛残年之际还要拖着老病之躯到苦寒之地,他心中实在不服,于是声称自己病重,赖在咸阳不肯走。他要看着范雎的政治生命终结,不然,他死不瞑目。

十二月,郑安平被围日久,救援不至,突围无望,只得全军降赵,赵王封其为武阳君。长达三年的邯郸之战至此宣告结束,此一战,秦赵均元气大伤,可以说没有最后的胜利者,不过秦终究是天下第一强国,地蕴深厚,伤了再多元气都好恢复,赵国就惨了,从此一蹶不振,步步迈向沉沦。

赵安平被迫投降,范雎的政治地位也遭到了严重打击。秦法规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从坐。按此,范雎罪当收三族(指父、母、妻三族)。范雎自知罪责难逃,跪在席上请罪。结果秦昭襄王坚决不肯向白起认输,不但下令国内:“有敢言郑安平事者,一律与郑安平同罪。”且加赏应侯范雎比从前还多。

秦王的偏心,让群臣特别是秦国军人集团非常不满,君臣之间矛盾日益激化,范雎也很苦恼,白起虽没权了,他背后的力量仍然不可忽视,既然党争不可避免,不如先下手为强。

与此同时,前方战事更加吃紧了,信陵君的魏楚联军击败郑安平后,一路收复了太原、上党与河东等地,并乘胜西进至秦河东郡的治所汾城(今山西临汾)之下,这时秦军主力又不战而退,纷纷撤往河西,只留下范雎的另一个亲信河东郡太守王稽独自守城。

这又是在给范雎好看了,王稽守土有责,其他秦军能退,王稽却万万不能退,汾城若失守,秦昭襄王就再没有任何理由袒护范雎了。

秦昭襄王真的大恼火了,秦军根本没怎么打,就一退再退,这一定是白起在后面搞鬼,看来他的那些老部下,都在为他打抱不平呢!

不行,白起不能再在咸阳待着了,赶紧给寡人滚蛋,不然这戏没法唱了!

十二月末,秦昭襄王派人日夜驱赶白起。白起不能忍,忿然离开咸阳。

寒风瑟瑟,咸阳城内一片肃杀,白起早早的收拾好衣物,带着两个随从,趁着街道上人流尚少,悄悄的出了咸阳西门。天色尚早,城门口没有几个百姓,然而数十名守城士兵却毕恭毕敬的站在道路两侧,集体目送白起离去,神情中,充满了敬仰、哀伤与不平。

在他们眼中,武安君再落魄,也是一个神,范雎再发达,也是一条狗。

守城的将领从前是白起的老部下,他面色惨白,嘴唇翕动着,跪倒在白起面前,泣不成声:“武安君,好走……”

白起苦笑:“我已经不是什么武安君了,现在我什么官爵都没有,只是一个普通的士伍而已。”

“不,您永远是我们的武安君……”全体士兵齐刷刷跪下,齐声道。

白起摇头,惨笑,不顾而去。

武安君,一路好走……

另外一边,范雎又在向秦昭襄王告刁状:“吾闻白起之行,其意尚怏怏不服,大有怨言。其托病非真,恐适他国为秦害。”

这又是在胡说八道了。白起以战神之尊而被贬流放,发点牢骚不是很正常么?难道人人获罪都必须诚惶诚恐地高喊“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吗?再说了,白起杀六国之人无数,就算他满心都是怨望,也不可能投奔他国啊,除非他疯了。

秦昭襄王却大以为然——不管怎么说,白起只要活着一天,他的那些部下就一天不会死心,寡人一定要杀只鸡给猴看看,因为再好的雄鸡,不能用,也是一只瘟鸡,留着只会传染禽流感。为了秦国的百年大计,寡人只能对不起你了白起,你在阴间不要怪我。

于是,秦王派了几个使者,带了一把宝剑,追上白起送给他当礼物。实际就是让他自裁。

天色渐渐亮了,然而还是灰蒙蒙的,景色甚不明晰,白起一路来到咸阳城外的杜邮驿站,停下来歇息并吃早饭。

远处突然飞来几辆战车,几名高大的武士下车,看着白起,满脸急切。

王翦、蒙骜、胡伤、鹿公、张若、将军摎,没有在前线的秦军高层元老基本上都来齐了。

白起苦笑:“诸公可是来送我的么?起戴罪之身,有何可送,徒惹小人口舌。”

“武安君所言小人,乃应侯范雎乎?此人向大王进谗欲杀君,君宜速走!”

原来是来报信的。

白起惨笑:“吾常谓秦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大王不能信我,起伏诛便是。”

司马梗等还要再劝,又有几辆战车飞驰而至,正是秦昭襄王派来的赐死的使者们。

“白起心怀怨望,屡次犯上。寡人念汝昔日有功,不忍加刑,现赐汝利剑一口,便可自裁!”

白起持剑在手,痴痴的看着天空。只见一行候鸟振翅飞过,风一刀一刀的吹着,严寒刺骨,天地一片冷寂。

良久,白起一声长叹:“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意思说长平之战,他用诈术屠杀了数十万降兵,所以罪有应得。

看来白起这一代杀神,一代人屠,在临死之前,也终于幡然悔罪了。毕竟,无论在任何时代,无论是任何理由,杀降都是永远无法洗脱的暴行,何况是四十万如此大规模的杀降,而且他自己也认识到此举的负面效果,并认为自己也理应为此罪偿债还命。在客观上他是被秦王赐死的,但他在死前竟没有怨恨秦昭王,而是将死亡视为命中注定的谢罪。相信他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一定备受良心的拷问,日日反思,夜夜难寐。

于是,白起坦然的举起宝剑,往颈上一抹,黑色的血浆冲天四溅,一个巨大的身躯重重倒下,在惊呼声中,天上的候鸟四散。

死神死了。

原来死神也会死,不知道死神到了地下,阎王爷会不会收他(注2)。

王翦等人伏尸痛哭,武安君,你放心得去吧,害你的小人范雎,早就有把柄落在我们手里,他的兔子尾巴,也长不了了!

数日之后,武安君亲信司马梗也被赐死,军方与范雎的矛盾愈加激化。而秦人以武安君死非其罪,无不怜之,“乡邑皆祭祀焉”(《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这种历史记录就很令人深思了,在史书上,百姓能够自发为死去官员祭祀的情况并不多见,比较有名的是“百姓巷祭,戎夷野祀”的诸葛亮(注3),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得民爱戴理所当然,可白起一生屠戮百万,世称“人屠”“杀神”,可谓一凶暴之屠伯,却为何会得到秦国百姓如此的尊敬与怜惜呢?

直到今天,陕西大荔县仍有一座香火旺盛的白王庙。每到初一十五,特别是端午、夏至或有传染病流行时节,烧香磕头、许愿还愿的络绎不绝。而在白起的老家,今陕西眉县的秦岭上也有一座白起庙,据当地人说,往年乡俗,只要疫病一起,乡野就会立起“克长平四十万士卒秦太尉武安君白”、“武安副将司马靳”等旗号祭祀,希望白起能保佑当地居民免于瘟疫。这就是历史人物的深远影响力,两千年了仍在以不同的方式鲜活在民间的历史记忆中。

武安君死后数月,范雎的亲信王稽因丢失了汾城而被控通敌(注4),在咸阳街头被诛;范雎惶惶然不可终日,终于献上相印,引咎辞职,白起在他的身后终于扳倒了宿敌(注5)。而秦昭襄王在接连失去了范雎、白起两个最重要的左膀右臂后,朝中无人,导致秦在以后的许多年里都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六国的噩梦终于结束了,他们终于不用提心吊胆,害怕不知哪天白起这个死神来取他们性命了,从此秦国不足虑矣。一时间,六国额冠相庆,诸侯酌酒相贺,简直比过年还开心,除了因窃符救赵而不得不客居邯郸的合纵人士信陵君。

结束了,一切真的结束了吗?与此同时,在邯郸城内,一家人正在依依惜别。

嬴异人握着赵姬的手,泪眼相看,无语凝咽,良久,转过头,又抱起一个三岁的小童,温柔的说道:“政儿,你在邯郸要听娘的话,爹爹在咸阳办完事情就来接你。”

小童用力的点了点头,满脸都是副小大人的模样。

嬴异人笑了,笑靥中充满了疼爱与希望。

这个小童,就是六国即将面临的一个更大的噩梦,秦昭襄王的小曾孙——嬴政。

注1: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其总战略岂不正是按照白起临死前制定的这些方针么?足见白起不仅是一天才军事指挥家,亦是一战略大师也。故唐朝时立武庙,以白起为武庙十哲之首,后来宋太祖虽以其“杀已降,不武之甚”而将其逐出十哲之列,换上了莫名其妙的管仲(吴起也被换成了郭子仪);但白起还是位居配享武庙二庑六十一名将之首。足见其军事能力之被肯定。

注2:倒是真有古人认真的考虑过这个问题。如唐代沙门释道世所撰《法苑珠林》中,便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内大府寺丞赵文昌死而复活,自述被召至阎罗王所,阎罗王念其专心持诵《金刚般若经》而放还阳世,差人引他出离地狱城,“少时出南门外,见一大粪坑中有一人,头发片出。昌问引人,此是何人。引人答云,此是秦将白起,坑赵卒,寄禁此中,罪犹未了。”另有唐代戴孚《广异记》上说:“白起以诈坑长平卒四十万众,天帝罚之,每三十年一斩其头,迨一劫方已。”

注3:《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襄阳记》:“(诸葛)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

注4:据《战国策·秦策三》记载,王稽的手下佚庄曾建议王稽赏赐下级军官,但王稽却认为秦昭襄王非常信任自己,别人进的谗言不会起到作用。结果汾城一丢,诸将一告,王稽立刻就倒台了。因这汾城不仅是河东郡治所,更是秦国从关中至太行山以东用兵的中转站与后勤基地。为了保住这条晋南豫北通道,秦在这一年还“初作河桥”,在黄河的临晋渡口设置蒲津桥,以提高此通道的运输能力。而汾城丢失,则意味着秦国在短期内无力再进取太行山以东了。

注5:这是《史记》的说法,但根据考古发现的云梦睡虎地竹简《编年纪》,范雎其实死于白起自杀后一年多,原因是河东太守王稽私通诸侯,而王稽正是范雎举荐的。秦法规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从坐。按照这条法律,范雎罪当灭三族。但据秦史专家马非百先生考证,秦昭襄王似乎法外开恩,并没有灭他三族,而是像白起、司马梗那样将他赐死。

5 阅读:1268
评论列表
  • 2024-01-14 21:31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兵家四圣之一、武庙十哲左列第一。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大秦武安君、人屠、杀神白起!

  • 2024-03-08 18:10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白起李牧吴起都挺可惜的,只有雄才大略气吞天下大气魄如秦始皇才能让他们发挥出全部才能

  • 2024-01-13 19:49

    [得瑟]

  • 2024-04-24 23:21

    范雎才能出众,但人品不行。如果不加以节制,恐怕会成为秦国的“田氏”。

  • 2024-02-24 03:56

    感觉唯一活着碾压一个时代的只有白起一人,其他人都有势均力敌的对手。

  • 2024-04-26 09:30

    如果如小编所说,那白起纯粹是找死

新波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