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了如指掌到一无所知,中日25年的反潜交锋,记录中国核潜艇变化

佑渊爱奇闻 2024-06-03 20:16:46

核潜艇作为海上利刃,不仅是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其先进程度也折射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高低。

从"水下喧嚣"到"深海无声"的蜕变,中国新一代核潜艇的腾飞之路见证了我国在这一领域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艰辛历程。

面对美日等国家的严密围堵,中国靠着顽强拼搏最终反超对手,将先进核潜艇打造成捍卫领海权益、维护大国尊严的不可或缺的利器。

早期中国核潜艇在技术水平上相比国外存在明显的落后痕迹,091型核潜艇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这种潜艇噪音巨大,堪称"水下喧嚣者"。

091型核潜艇的最大硬伤就是噪音超标严重。当年,这种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噪音高达惊人的160分贝,比普通公交车还要"喧嚣"十几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的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隐蔽性则相当出色,水下噪音仅120分贝,因此被冠以"深海幽灵"的美称。

造成091型噪音如此之大的症结,主要在于当时中国在核动力方面的技术缺陷。

由于缺乏相应经验和关键技术长期遭西方国家禁运,091型的核反应堆功率较低,推进效率差,自然无法避免巨大的噪音扰民现象出现。

当年091型潜艇每次出海执行任务前,大家都犹如行走在钢丝绳上,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潜艇一旦遭遇袭击,与艇上全员性命直接挂钩。

虽然潜艇是铁打的,但里面的人可不是,所以执行任务时大伙儿都紧绷着神经,生怕遭遇不测。

正是由于技术的严重落后,早期的中国核潜艇在对抗中屡屡被动挨打,在亚太地区水域里根本无法全面有效地维护自身利益。

1994年中国091型核潜艇在黄海执行任务时,便惨遭美军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全程锁定、密集骚扰,场面一度十分危急。

有一次,一艘中国核潜艇在执行任务时,潜航员根本没有意识到潜艇已经被日本海军发现踪迹。

当日本一架反潜直升机在潜艇上空盘旋时,潜艇内操作手陷入极度焦虑,弹药手更是把鱼雷一次次拆装,生怕随时要应战。最终没能坚持下去,只能中断任务,放弃执行。

早期的中国核潜艇完全处于被动防守的窘境,经常遭日本海上自卫队公开曝光行踪坐标,实在是无地自容、无可狡辩。

当年中国核潜艇真可谓是处处受制,外有强敌严密围堵,内有技术缺陷自身难保。

如此内忧外患、遍体鳞伤的环境,对于中国海军来说无疑是一段困难且沉重的历史。直到新一代先进潜艇相继服役,中国在这个领域才终于扭转了被动局面。

093型核潜艇的服役改善了部分窘况,093型核潜艇相较091型降噪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水下噪音仍高达120分贝左右,使隐蔽性无法彻底解决。

094型虽较093型有所改善,但与当年俄罗斯的"秋刀鱼"级、美国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相比,依旧存在一些技术差距。

正因如此,093型和094型潜艇在部分海域出击时,依旧难以摆脱被日本海军反潜巡逻机盯梢和骚扰的命运。虽然早已不是091型的"裸奔"时代,但也无法做到全面掌控战局。

面对被动局面,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怀着对祖国海军事业的赤子之心,扭住技术这个"牛鼻子"狠抓不放。

通过不懈努力,093B型核潜艇的水下噪音终于降至110分贝,几乎接近当年美国的先进水平。

2018年,093B型在宫古海峡的一次"惊心动魄"行动,更是让其先进水准褪尽重重疑虑。

当时这艘核潜艇在密集监控设备的盯防下,却在宫古海峡海域"神出鬼没"长达48小时,美日反潜力量全线放马却无功而返,被视为中国潜艇部队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深潜"表演。

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关键在于中国工程师们自主创新的几大科技成果。

首先,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无轴泵推技术。有了它,核潜艇不再需要传统的动力传动轴带动螺旋桨转动,而是直接在泵壳内安装电动机,由电力驱动螺旋桨高速旋转。

这种创新设计避免了推进过程中的震动噪音,能源利用率更是大幅提升至80%左右,续航力遥遥领先同行。

与此同时,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让潜艇电力供应达到新高度。这一系统能合理分配、平衡各种电源电力,保证动力和电子系统高效运转。

比如096型战略核潜艇可能搭载的"巨浆-3"洲际导弹,就有赖于此系统的强力"血液"输送,展现出无可匹敌的战略打击力量。

除了动力电力升级,隐身涂层的革新也是093B型"神隐"的重要原因。

中国工程师们在"铽镞铁"材料应用上取得突破,这种能量转换材料可像"降噪耳机"一样,主动抵消潜艇发出的声波,从声学层面实现"隐身",让水下作战更加安全高效。

拥有这些黑科技作为"压舱石",093B型终于可以在复杂海况下自由隐形,令跟踪监视系统无从捕捉蛛丝马迹,达成"深海幽灵"的技术夙愿。

从噪音超标被当"切尔诺贝利",到如今"逍遥法外"在敌视国领海游走,"中国制造"可谓创造了不世骄人的成就。

这背后,凝聚着无数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心血和汗水,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祖国海洋事业的赤子热忱。

中国新一代潜艇凭借多项黑科技,已迈入世界先进行列,展现出无与伦比的作战效能。其中,无轴泵推、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和新型隐身涂层,成为刷新中国海军实力的三驾马车。

无轴泵推技术颠覆了传统核动力潜艇推进方式,被誉为"中国造船史上的革命"。在此之前,海上移动平台都是依靠轴系传动螺旋桨前进,而无轴泵推则采用泵喷射新原理。

具体来说,传统推进方式是将反应堆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旋转动力,通过长长的轴承传递给螺旋桨,由此带动船体前进。

这种做法简单直接,但存在能量大量损耗、冷凝器等设备占用空间过大等弊端。

无轴泵推则将获取的热能直接用于加热和加压一种力学换热工质,最终借助泵将高压工质喷射出去形成推进力。

这种方式下,热能变动力的效率大幅提高,充分发挥了核动力"小身材、大能量"的优势。

整个推进系统由若干"推进泵"组成,泵内的电动机直接带动内置螺旋桨高速旋转,将吸入的海水喷射向外形成动力。

更重要的是,无轴的设计让动力系统变得紧凑高效,消除了传统推进方式中轴承等部件产生的机械噪音,使潜艇的隐蔽性得到全面增强。

此外,无轴泵推可灵活调节推力大小和方向,为战术机动带来极大便利。例如当需要快速机动时,可最大化泵的推力输出,反之亦然,这犹如驾驶员可自由把控油门和方向盘一样自如。

而在源源不断供给推进泵电力的,正是中压直流综合电源系统。

这一装置将电池、轴发电机、永磁发电机等多种电源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高效、智能的电力体系,可以方便地在各用电设备间合理分配、切换电源。

这套系统分为20多个独立能量模块,分别驱动舰船上各类用电设备,全部并联在统一母线上。

一旦某电源出现故障,相邻模块可立即接受供电,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同时,它还能根据不同设备对电压、电流的需求,精准调节输出参数,堪称"电力集成服务商"。

有了这一支撑,新一代潜艇就能畅通无阻地部署各类尖端作战系统,比如093B型所搭载的反潜作战系统和探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潜艇电力短板。

除了动力和电力,隐身技术也是新式潜艇的一大看点。通过涂覆"铽镞铁"材料,中国科学家开发出声学吸波涂层,可主动遏制潜艇制造的声波,以加强潜航隐蔽性。

这种吸波涂层的原理颇为神奇。一旦潜艇在航行中产生声波震动,铽镞铁的特殊化学性质就会被激发,从而吸收声能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释放,达到"隐身"效果。

其作用有点像"降噪耳机",只不过降噪的对象是整个舰体。

因此,即便是最先进的声纳系统,也难以捕获到新型潜艇发出的噪音特征,从而束手无策。结合无轴泵推的超静音优势,现代中国核潜艇已具备了"深渊幽灵"般的神出鬼没本领。

从1994年的"汗颜"到2018年的"反杀",再到新型核潜艇体系的诞生,中国确实走过了漫长的蜕变之路。

曾几何时,日本海上自卫队被戏称为"美国亚太反潜大队",号称无论中国潜艇行踪都了如指掌。而如今面对这个威力无穷的"深海幽灵",他们的感受已然大不相同。

中国终于在这个重要领域扭转了被动局面。未来,有了水面舰队、航空兵的全方位配合,中国核潜艇将构筑立体反潜格局,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战略高地上施展浑身解数。

这个新时代的"潜力量",注定将为中华彰显大国威仪贡献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信息来源

中国台湾网:解放军096型核潜艇将于2025年下水?台专家:美国更不敢与大陆正面“开战”

上观新闻:中国海军“长子”的成长之路——人民海军各型潜艇的发展

环球时报新媒体:美媒:中国095核潜艇在多方面已有长足进步,美国当心被超越

王刚,马凡,叶志浩,纪锋,刘路辉:《我国舰船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研究进展》

0 阅读:0

佑渊爱奇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