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储能风口之下,国产MCU加速突破

科技电力不缺一 2024-06-18 10:20:47

在21世纪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推动着应用产品的更新换代,MCU行业在此时代背景下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并且快速发展。因此MCU行业在未来仍然具有巨大的成长和发展空间,通过不断地推陈出新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紧跟时代步伐。

五大领域拉动MCU需求增长

在中国,MCU产品主要被应用于五大领域分别是消费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和IC卡。其中,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成为相对其他应用领域增长较快的MCU应用市场。

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工业MCU产品主要被应用在自动化控制、驱动电机、逆变器、工业机器人等场景,发挥着电机控制运算、数据采集控制等功能。

MCU是光伏发电控制逆变系统的核心。在光伏控制逆变器中,MCU主要用于对蓄电池的充放电进行管理,收集蓄电池电压、开关信号及输出电流等信息,根据事先写入的程序运算处理后输出电池管理及电路保护等控制信号。同时,MCU也能提供过载、短路保护,一方面根据过载程度的不同确定启动保护的时间点;另一方面,一旦电路发生短路,能够立刻切断振荡信号和电源。

光伏新增装机放量叠加存量替代空间扩大,逆变器渗透率提升将带动上游工业MCU需求增长。光伏新增装机速度逐年提升,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作为光伏电站系统核心的逆变器有望实现放量。

此外,存量市场方面,考虑到光伏逆变器寿命一般在10年左右,当前存量替换需求主要来自2010年前后分布于欧洲地区的光伏装机。国内光伏装机于2013年起腾飞,因此预计未来2-3年国内存量替换市场也将不断扩大。综上,光伏装机增量与存量的相互作用,将带动光伏逆变器渗透率不断提升、从而为MCU市场带来增量需求。

在汽车电子应用中,8位的MCU主要应用在相对简单的控制领域,如照明、空调、雨刷、车窗、座椅和车门等车身域控制。而对于仪表显示系统、多媒体信息娱乐系统、底盘控制、引擎控制,以及安全、动力系统等相对复杂的领域,往往需要32位的MCU产品。我们认为随着汽车架构集成度、功能复杂度提升,对MCU的运算能力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32位车规级MCU需求将进一步提升。2020年,32位车用MCU占比超62%,成为应用最广的MCU类型。

国产车规MCU破局加速

在今年年初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发言人提到一组数据:“2022年我国汽车芯片自给率不足10%、国产化率仅为5%,供应高度依赖国外”。该数据充分显示了中国汽车芯片自给率低的窘迫,同时也表明了前景宏大。

我们重点看车规MCU,车规两个字本身具有高门槛、高研发、长验证周期等特点,非消费类所能企及。供应链体系也早已形成封闭体系,给国产芯片企业的机会廖廖,破局困难重重。上面我们提到,尽管芯旺微这样的企业已经突破一亿颗车规MCU的突破,成为国内首个获此成就的企业,但宏观看市场,一亿颗仍处于破局的初步阶段。

我们先看一下宏观市场情况。这几年,国内外的咨询机构都对全球MCU市场做出乐观预测。如ICinsights给出的数据,2021年全球MCU交货量309亿颗,并预计2026年达到358亿颗。同时,也有国内咨询机构宣称2022年全球MCU出货破了400亿颗。

车规MCU方面,拓墣产业研究院去年给出的数据显示,全球车用MCU市场规模达82.86亿美元。车规MCU市场主要由欧美日芯片厂商牢牢把持,前七大厂商占据超80%的市场。所以我们会发现,NXP、英飞凌、ST这类公司在说出货量的时候,都指某一颗明星芯片。可见差距及国产替代空间之大。

车规MCU算MCU应用场景里特殊的一种。毕竟MCU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消费电子、家电、手机、电脑及周边、通信和网络、物联网、信息安全、工业控制、汽车及医疗等领域。车规类不仅有车规门槛,更有供应链的高墙。

免责声明:

1、本号不对发布的任何信息的可用性、准确性、时效性、有效性或完整性作出声明或保证,并在此声明不承担信息可能产生的任何责任、任何后果。

2、 本号非商业、非营利性,转载的内容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无意构成任何其他引导。本号不对转载或发布的任何信息存在的不准确或错误,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

3、本号部分资料、素材、文字、图片等来源于互联网,所有转载都已经注明来源出处。如果您发现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以及个人合法权益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0 阅读:0

科技电力不缺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