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全网的酸梅汤方,配方自取

百智说健康 2024-06-17 11:19:14

近段时间,用中草药熬制的酸梅汤可谓是火出了圈,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去中药店(房)配酸梅汤”的热潮。这款生津、止渴、消食、解油腻……更适合中国人体质的夏日饮品,到底有何来历,一起来了解。

酸梅汤的前世今生

酸梅汤已经有千年厚重的历史沉淀,它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饮料之一。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用梅子提取酸味作为饮料。

“炎伏更无虞暑热,夜敲铜盏卖梅汤。”梅汤之名正式出现,是在元代的《饮膳正要》里,其间记载“白梅汤”,可“治中热、五心烦躁、霍乱呕吐、干渴、津液不通”,是以做药食之用的。明代时蜜煎梅汤则以“湃骨之凉、透心沁齿”的姿态出了场。

到了清代,酸梅汤在“资深梅粉”乾隆的授意下,经御膳房的改进成了宫廷御用,因其除热送凉、安心痛、祛痰止咳、辟疫、生津止渴的功效,被誉为“清宫异宝御制乌梅汤”。

后来酸梅汤传入民间,于是大街小巷,干鲜果铺的门口,随处可见卖酸梅汤的摊贩,就此成了北平的招牌。摊上插一根月牙戟(表示夜间熬得),挂一幅写着“冰镇热水酸梅汤”的牌子,摊主手持一对小青铜碗,不时敲击发出铮铮之声,路人大有望梅已自解渴,闻声已自清凉之感。一碗下肚,暑气全消。

民国时期,北平的酸梅汤堪称“国民冷饮”。梁实秋、张爱玲都曾把酸梅汤写进文章里。

酸梅汤的组成及功用

酸梅汤是中国传统的夏季解暑生津饮料,其基本原料是乌梅、山楂、甘草、陈皮,冰糖,辅以洛神花、桂花,乌枣、桑葚、薄荷、枸杞等,具有消食和中,行气散瘀,生津止渴,除烦安神之功效。

酸梅汤非常适合盛夏时出现的食欲不振、口干少津、倦怠乏力的人群饮用,加入冰糖后,酸甜清新,津液顿生,犹如暑天中的一阵凉风,驱走暑湿之气。

“辛甘化阳、酸甘化阴”是传统中医学五味合化理论,而酸梅汤的基本搭配(乌梅、山楂、甘草、冰糖),正是五味合化中“酸甘化阴”的体现。因此,在炎热的夏天,酸梅汤能够帮助我们的身体补充津液。

酸梅汤的主要成分包括乌梅、山楂、陈皮、甘草、冰糖,有时还会加入桂花、菊花等,这些成分各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

乌梅:是用未成熟的青梅干燥后熏制而成。乌梅味酸、性平,有具有生津止渴、收敛固涩、安蛔驱虫的作用。乌梅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2含量极高,是其他水果的数百倍。虽然味道酸,但它属于碱性食物,肉类等酸性食物吃多了,喝点酸梅汤更有助于体内血液酸碱值趋于平衡,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具有消食化积、活血散瘀的作用。山楂富含维生素C和有机酸,能帮助消化,促进脂肪代谢。

陈皮:味辛苦,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陈皮含有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能促进消化液分泌,缓解腹胀。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的作用。甘草中的甘草酸和黄酮类化合物有镇咳祛痰、抗炎抗过敏的作用。

冰糖:味甘,性平,具有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的作用。冰糖可以调和药性,增强口感。

不同的配方推荐

今天给大家推荐3个酸梅汤方,可根据您的口味自行选择(方中药材可至药店购买)——

酸甜浓郁版

【材料】乌梅30克、山楂干30克、陈皮9克、干桑葚9克、洛神花5克、生甘草3克、薄荷1克,桂花、冰糖(或蜂蜜)适量。

【做法】将前六味洗净,加3000毫升水浸泡半小时后,武火烧开转文火半小时,融入适量冰糖,过滤出汤汁,撒入薄荷、桂花,晾凉或冰镇后饮用即可。

开胃解腻版

【材料】乌梅3~5个,山楂15克,陈皮半瓣,菊花、冰糖少许。

【做法】上述材料洗净,用纱布袋装好。锅内加水煮沸,放入药材纱布袋,小火煲40分钟,放温后即可饮用。

办公室极简版

【材料】乌梅6个,甘草少许,冰糖(或蜂蜜)适量。

【做法】先把甘草、乌梅洗净,放锅里(不要用金属锅)加水煮20~30分钟,除渣,放糖调味。

【注意】酸梅汤在煎煮时应避免使用铁锅、铝锅,最好选用砂锅或搪瓷锅。

哪些人不宜饮用酸梅汤?

酸梅汤与其他凉茶一样,有着其最适宜饮用的季节及人群,当然,也有着禁忌人群。

1、脾胃虚寒的人:酸梅汤味酸,性寒,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饮用酸梅汤可能会导致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

2、孕期、经期的女性:山楂有活血化瘀、行气散瘀作用,不太适合孕期妇女大量饮用。

3、感冒的人:酸梅汤有一个很显著的作用就是收敛,所以需要发汗的外感病人,以及呼吸道有痰的咳嗽病人都不宜多喝。舌苔厚、黄腻的湿热人群也不适合饮用。

其他乌梅饮品

乌梅三豆汤

【材料】乌梅、黑豆、绿豆、赤小豆各20克,冰糖或白糖适量。

【做法】把乌梅、黑豆、绿豆、赤小豆倒入容器内,加清水浸泡半小时,锅中倒入600ml清水,加入乌梅与三豆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熬成150~200ml,按口味加入冰糖或白糖,连豆带汤服下即可。老人和小孩的食材量减半。

乌梅三豆汤是由“乌梅白糖汤”与“三豆饮”合方而成。乌梅白糖汤出自清代医家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其处方仅二味食药同源的乌梅、白糖,“乌梅酸收,降甲木安乙木,敛相火而大补木气。木气动于上必虚于下,故乌梅为风木要药。收而不涩,能生津液,温病尤宜。白糖能补中而不横滞,与乌梅酸甘生阴,最宜温病虚证。”

彭子益言:“暑月热极之时,心烦意乱,坐卧不安,面红肤热,身软无力,不思饮食,舌净无苔,或舌色满红。此暑火不降,木气失根也。方用乌梅五大枚,冰糖二两,煎汤热服,酸甘相得,痛饮一碗立愈。”

三豆饮传说出自扁鹊之手,宋代《类编朱氏集验医方》载三豆汤由乌豆、赤小豆、绿豆各等分组成。黑豆有活血利水,益肾健脾,祛风解毒之功;绿豆能清热解毒,消暑,利水;赤小豆利尿,利湿,排脓消肿。三豆合用实为解暑、清热、祛湿、防病之佳品,老少咸宜,可以预防痱子,缓解各种皮肤病,如疮痈、痘疹、湿疹等。

总之,乌梅三豆饮具有滋阴生津降肝火,健脾补肾解暑湿的功效。

乌陈普洱茶

【材料】普洱茶10克,陈皮5克,乌梅5克。

【制法】将陈皮、乌梅洗净后,陈皮剪碎、乌梅剪开,将普洱茶、陈皮、乌梅一同放入茶壶中,注入开水,将第一次冲泡的茶水倒掉,重新注入开水,滤出茶汤饮用。

【功效】止渴生津,消食养胃。适合口干咽燥、食欲不振以及消化不良之人。

乌梅茯苓木瓜汤

【原料】乌梅3颗,茯苓10g,木瓜10g。

【做法】将乌梅、茯苓、木瓜洗净,加入适量水,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煎煮30分钟,温后服用。

【功效】祛暑生津,健脾止泻。

【适宜人群】小儿腹泻后津液减少、脏腑虚燥、烦渴不止等。

姜茶乌梅饮

【材料】乌梅、姜各15克,绿茶3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生姜切丝,与乌梅、绿茶共放盖碗中,以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后调入红糖饮用。每日冲泡3次饮服。

【功效】此饮有清热生津、止痢消食、温中、抑菌的功效,可用于细菌性痢疾。

【适合人群】适合细菌性痢疾、大便脓血以及虚寒型痢疾、脾虚泄泻、久泻不愈者。四季皆宜饮用。

【特别注意】外有表邪、内有实热积滞者不宜。

来源:本文综合整理自中国中医药报、首都医科大学中医门诊部

0 阅读:4

百智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