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有方法,糖尿病一方就见效!今公布于众!

杨玉莲的笔记本 2024-05-01 03:22:02

中国自古就有关于糖尿病的记载:归类于消渴范畴,称之为消渴病,意思就是口渴增加(多饮)。此后,很多治疗消渴病的中药方剂就被记载,即便是现在,都在应用于临床。

《黄帝内经》中就有的记载“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从医40余年的杨玉莲主任表示,消渴是由于人体阴液、阴津亏损,燥热偏胜,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愈虚,则燥热愈胜,热愈盛,则阴愈虚,它们二者互为因果,此消彼长。

人体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主要原因,而内热是其主要病机。消渴症,病变的脏腑主要是肺、胃、和肾,尤其以肾为主。虽然有所偏重于肾,但是又互相影响。

总之,造成血糖高的原因有很多,所以治疗时要兼顾各种情况,高血糖的治疗更多的着眼于患者整体的阴阳平衡,在糖尿病早期就进行干预,调节机体状态,恢复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降糖的目的。

中医怎么治疗糖尿病?

江苏的一位患者,刘女士,57岁,5年前出现全身无力,排尿增多,心悸明显,经常多汗。经检查发现糖尿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升高,经饮食控制无效后改用格列美脲、二甲双胍等口服液控制血糖。后又由于血糖控制欠佳,加用胰岛素诺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尚可。

近日感觉乏力,尿症加重,体重下降明显,1年来体重下降了10KG,并且有失眠多梦,手脚心发热,口干口苦症状。患者也曾在当地进行诊治,但治疗效果不佳。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我的讲解视频,萌生了中医调理的想法,于是在去年约的视频问诊调理糖尿病。

诊断结果:消渴病、肾阴亏虚症

治法:滋养肾阴,益精补血,润燥止渴

辨证后为杨玉莲主任为患者开方:山药、生地、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枸杞等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需根据个人体质辨证后用药,切勿自行服用,以防误治)

结果如何?

二诊时患者用药反馈,夜间睡眠好转,手脚心热也有改善,后在原方基础上稍作调整,继续服用,调理3个月,患者各种不适症状消失,血糖也在慢慢下降,后陆陆续续调理半年,患者的血糖回归正常,中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十分开心。

总结:

发现糖尿病不要恐慌紧张,对于糖尿病的防治,中医药有很好的疗效,在进行中医药治疗及生活习惯的调整后,有部分糖尿病患者血糖会回归正常,出现逆转糖尿病,像刘女士这样的成功病例有很多。

此外,糖尿病患者除了配合药物调理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这4条:戒烟酒、保持充足睡眠、坚持锻炼、饮食上定时定量!无论是什么病,药物的治疗都是补救措施,日常生活中多注意点,才是最正确的养护方法。

在这里提醒大家,一旦查出糖尿病,既要避免过诊过治,也要避免疏忽大意、任其自变,一定要定期复查,寻找专业医生辨证治疗。

0 阅读:240

杨玉莲的笔记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