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整体调节是关键,为什么说中医治疗温和无负担?

杨玉莲的笔记本 2024-04-21 21:04:41

糖尿病是一种高血糖症的疾病,可导致全身性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尿糖、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中医将其归为“消渴病”范畴。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有独特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其认为糖尿病是因元气虚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等因素所致。在中医的治疗中,注重从全身角度考虑,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门诊案例:

曾经有一位糖尿病的患者,男性,59岁。一段时间,身体开始出现莫名消瘦,而且口渴、特别能喝水。

既然能喝,当然也就能尿。所以他这一天到晚,总是上厕所,小便量多。而且小便看上去特别浑浊,如脂膏一般。后来,他的体重也下降越来越明显。两个月之内,竟然下降了12千克之多。这架势,实在让患者忍无可忍了,于是赶紧就医,经朋友介绍找到了我。

刻诊,患者形体消瘦,面色灰黑,此外,还口渴,时刻都要喝水。再看舌脉,发现舌淡嫩,苔白,脉象沉细而弱。并且空腹血糖超过18,尿糖四个加号。

怎么办呢?了解完患者的实际情况后,开了一张方子: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牡丹皮、泽泻、金樱子、桑螵蛸。

结果如何呢?

患者服用一个月,尿浑、口渴、乏力就大有改善,血糖和尿糖也有所回落;效不更方,在原方稍作加减,嘱其继续服用。后又多次调方,患者诸症平息,血糖恢复正常;为巩固疗效,让继续服用一个月善后。随访,未见复发。

来看方中的用药思路:

1、附子、肉桂——滋补肾阳;

2、熟地黄、山药——滋补肾阴;

3、牡丹皮、泽泻——泄肾浊;

4、金樱子、桑螵蛸——缩小便,固摄精微物质。

为什么这么开方呢?

该名患者所患糖尿病,源自肾虚。肾,作为人体三大水官之一,主要负责水液代谢。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消渴疾病分为上消、中消与下消三种类型。下消即指肾虚患者。

观察他的病情状况可见,其脉像沉细而弱,此乃肾虚表现,正气匮乏导致脉道萎弱;同时,舌质淡薄、苔白,说明存在肾阳虚症状,舌头失去气血滋润。肾脏主导水液的代谢及输送。当肾阳虚弱时,体内津液无法得到温暖,无法顺利输送到全身各处,因此患者出现口渴现象。

肾脏通过自身的气化功能,可将体内津液水分重新利用,供五脏所需。然而,当前肾阳虚弱,津液水分未能充分利用,直接进入膀胱,导致患者排尿频繁且尿量增多。

此外,肾还具有封藏作用,若体内精微物质脱离肾的封藏能力,便会流失。患者因缺乏精微物质滋养,身体逐渐消瘦。尿液浑浊如脂膏,正是精微物质外溢的体现。肾色呈黑色,肾气不足时,肾色浮于面部,导致面色发黑。

所以该患者病症在于肾虚,尤其以肾阳虚为主。由于患者口渴多饮,精微物质外泄,亦伴有肾阴不足的情况。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在于其注重整体调节,强调个体化治疗,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相对温和,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过大的负担,适合长期治疗。

1 阅读:25

杨玉莲的笔记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