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国国旗能在月球上存在一万年!阿波罗登月的美国旗还在吗?

佑渊爱奇闻 2024-06-15 11:24:53

我国的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执行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任务时。

不仅在那遥远的"阴面"插上了一面"小旗帜",而且这面小小的国旗由于采用了"黑科技"级别的材质。

一向"泼冷水"的英国媒体也对这一成就大加赞赏,直接点赞说"中国国旗能在月球上存在一万年"!这可真是给了我们一记毫无保留的"拍马赞"。

不过细想之下也有些啼笑皆非的滋味,因为这份"无心"的盛赞,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暴露当年美国登月时留下的"塑料"国旗之寒酸无力。

美国登月国旗:昙花一现

1969年,当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两位宇航员首次踏上月球表面时,全世界的目光都紧紧地锁定在这个人类有史以来的伟大时刻。

直播画面中,阿姆斯特朗插上美国国旗,奥尔德林则向这面"迎风招展"的旗帜敬礼,这振奋人心的一幕让无数美国民众激动得热泪盈眶。

然而,如今回顾这历史性的一刻,人们却发现当年NASA对登月国旗的草率准备,未免有些可笑。

根据参与者的回忆,阿波罗11号上所携带的美国国旗,竟然只是一面普通的5.5美元商场货!它的制成材料居然是尼龙纤维,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塑料袋"。

难怪在真空环境下,这面"国旗"显得如此皱巴巴、难看至极。

更讽刺的是,这面"塑料"国旗在月球表面的存在时间也非常短暂。

由于月球缺乏大气层遮挡,紫外线直射力极强,再加上昼夜温差高达300多度的剧烈变化,相信这面廉价国旗在50多年的侵蚀下,早已"灰飞烟灭"。

美国自己的学者也不得不承认,如今在月球上存在的那6面美国国旗,状态已或多或少出现了剥落、断裂、严重褪色等不同程度的损毁。

甚至有人戏称其中有几面可能已经"变白旗"或"变灰旗"了。

回想当年阿波罗登月的宏图伟业,NASA如此草率的做派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正所谓"做事豫亦有余而不及",胯下之物的浮夸心理,着实让美国人忽略了太多基本的准备细节。尽管NASA后来也做过一些勉强的解释,但始终难以掩盖这个决定的草率性。

比如有关登月国旗的"飘扬"现象,NASA曾辩解说这是由于旗杆的抖动造成的"错觉"。

但很多怀疑论者并不买账,因为根据照片显示,国旗的投影位置在短时间内出现了移位,这难道不正是"有风"的明证吗?

一些坚定的"登月质疑者们就这样说道:"NASA口口声声说月球是真空环境,可为什么他们的国旗却像是被风吹动了呢?你是说那面可怜的塑料袋国旗自己会动?开什么玩笑!"

更有意思的是,后来NASA为了掩盖这个'国旗飘动'的疑点,不得不声称登月舱着陆时掀起了一阵'月尘风暴',所以才会导致国旗的摆动。你们自己品品这个解释有多牵强?

一时间,关于美国登月真伪的质疑和猜忌在网络上沸沸扬扬、滚滚不休。面对如此舆论阵仗,NASA也不得不正视"国旗飘动"这个质疑了。

然而对于如何解释这个现象,他们的回应却也是相当含糊:有说是旗杆刚性不够导致的振动,有说是月球微小引力造成的,甚至还有人称这只是光影产生的视错觉。

种种迂回离奇、自相矛盾的解释,不啻是为阿波罗登月计划徒增了更多质疑的声音。

人们不禁要问,作为世界科技强国,为什么美国在登月这件宏大的事业上如此马虎?就连一面国旗的准备都如此草率,未免有点自作聪明、自我陶醉的嫌疑了。

亚洲特色:玄武岩"硬核"国旗

相比之下,我国这次在月球背面扬起的国旗,无疑是经过了精心谋划和长期筹备。这面看似小小的"旗帜",背后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武汉纺织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就着手攻关这项"石头国旗"的研发工作。当时,他们只是抱着一个愿望:希望能为未来的探月任务做好充分准备。

一开始,科研人员们的工作并不顺利。玄武岩作为一种天然岩石,它质地坚硬、不耐磨损、表面光滑,要想将其加工成细纤维简直是个"天方夜谭"。

为了解决这一世界级难题,研究小组孜孜不倦地钻研,终于创造性地提出了"包芯技术"。

他们在玄武岩熔体中加入一根金属丝作为"芯",利用金属丝的张力来拉直玄武岩纤维,有效避免了熔体气化导致的畸变问题。

"包芯技术"解决了拉丝难题后,接下来的挑战则是如何使这种"石头丝"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染色性能。

因为玄武岩本身就是一种极硬的材料,如何让它在编织时不会断裂,同时还要呈现出鲜艳的五星红旗颜色,这确实是个头疼的难题。

经过数年的反复试验,研究小组终于研制出了"转芯纺"的新型设备。

它能够将金属芯线和玄武岩纤维缠绕在一起,使纤维获得良好的柔韧性;同时通过特殊的染色工艺,让颜料颗粒牢牢附着在纤维表面,确保国旗色彩艳丽持久。

就这样,一根根细如游丝的玄武岩纤维最终被编制成了国旗的形状。这面国旗重量仅11.3克,相当于两枚硬币重,但理论上能在月球表面保存一万年之久,实至名归地被冠以"硬核"之名。

面对如此"黑科技"级别的创新成果,人们不禁对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实,我们的科研人员很早就看到了它的巨大潜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嫦娥六号执行任务时,不仅携带了这面"硬核"国旗,更重要的是要对玄武岩纤维在月球表面的表现进行实地考察。

未来,科研人员们将会分析这面国旗在漫长的环月、着陆、返航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变化,为进一步研发月球建材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

伟大的导航

嫦娥六号只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里程碑,而非终点站。

按照现有规划,我国必将实现载人登月,并在月球上修建永久科研基地。届时,我们就需要长期在月球上生活和工作,可别忘了,那可是一个极端严酷的环境。

所以,我们必须就地取材,利用月壤等原料来实现"自给自足"。

比如利用类似嫦娥六号国旗的技术,就可以用月壤中的玄武岩,通过3D打印等工艺,制造出房屋、航天服、管线等各种设施。

技术上完全可行,而且建造过程也省却了从地球运输建材的昂贵开支。

不过,要想在月球上扎稳根基,我们还需要一步步走下去。今年,我国将在嫦娥八号任务中进一步探索月球极地区域,为2030年开始载人登月做好准备。

届时,中国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实现载人登月的国家。

而我们的征途并非止步于月球。根据航天规划,未来的嫦娥任务还将进一步开拓火星等星球,甚至于探索到150亿公里之外的小行星带和矮行星带!

一步步,我们正在努力实现"航天梦"的宏伟蓝图。

这种远大志向,对于我们这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来说,其实再熟悉不过了。

长河中,每当我们的祖先面临重大工程时,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们终将化为动力,激发出无穷力量。

比如当年修建万里长城、开凿都江堰、建造大运河时,面对重重阻力,我们的先人们也曾一度陷入迷茫和彷徨。

但是,他们最终还是咬紧牙关,一锹一锹挖下去,终于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伟大工程。

观今日,这一次在月球背面插旗的意义何其重大,无疑是书写了人类航天事业崭新的里程碑。

也难怪许多"五大三粗"的老外看到这面小旗的底蕴,纷纷忍不住赞叹我国科技之强大。

不过,我们并不想炫耀什么,但同时也绝不认同"虚无主义"的妄自菲薄。国人的自信从来不会只局限于对过去的回顾,而是需要源于对未来的憧憬。

谁又能想到,这面朴素的小旗竟然经历了如此漫长的征程?它先是在地球上精心酝酿,历经无数次失败与重启。

继而在环月飞行中经受住各种剧烈环境的考验;再次在月球背面插旗时,更是历尽艰辛;最后又要穿越几百万公里的漆黑虚空,才能抵达下一个目的地。

这面小旗背后,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汗水。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执着追求的坚韧品格,我们才能不断突破重重技术难关,在浩瀚宇宙中遨游挺进。

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但只要信念不改,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航迹。

毕竟"拥有梦想就拥有了奋斗的力量"。相信未来在月球、火星乃至更遥远的星域,定能看到更多五星红旗的身影!

那一天,当我们的太空探索足迹遍布整个银河系时,人类定将被这份坚韧不拔的中国力量所深深震撼。

而那面经历沧桑而依旧飘扬的国旗,也必将成为激励后人永续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信息来源

正观新闻:把岩石搓成线,这面刷屏的五星红旗科技范儿满满

武汉科技报:月球背面首次升起武汉纺织大学研制的“石头版”国旗

广州日报:美国旗还“飘”在月球上

每日经济新闻:美国阿波罗登月真假争议再现舆论场,中国科协曾多次辟谣

1 阅读:10

佑渊爱奇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