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救有“4大名方”,升阳退热,破结导泻,至今仍未过时

李大哥知识分享 2024-06-13 05:14:35

急救是医学的重要使命和研究课题,对医学、医疗和医护等方面的发展有明确要求和巨大推动。现代大医院配备的急诊室、胸痛卒中中心、ICU等,就是急救的具体表现形式。但如果说到中医,很多人认为起效慢、过程杂、辨证难,不太适合急救。

中医也是有急救方法手段的,有3个维度:

1、急救的路径,现代医学急救是5步:症状表现—查明原因—采取治疗—观察反应—解除威胁,其中用各种仪器查明原因是前提和关键。中医是3步:症状表现—采取治疗—症状消退。治疗的方式,因人因症因时而异。

2、急救的手法,中医急救的办法,用现代眼光审视“比较土”,最快见效的,不是汤剂、药丸,而是针灸,或直接用指压法,止痛止血止痉,很多方式已濒临失传。

3、急救的病症,传统有高热惊厥、阳气暴脱、中暑抽搐、咳吐呕血、胸腹灼热、便秘脉沉、猝然昏倒等等,现代生活不少见。

说起中医急救,一些人立即就想到安宫牛黄丸、至宝丹、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云南白药等现代常用的急救药,它们是名药和好药,对症使用确有效果。

但这些药在现代有名气,是随着现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意外受伤多见而被选中的。在过去很长时间内,人们生活条件差,战乱频繁,瘟疫不断,饥荒如影随形,出现的急症多见于高烧、食物中毒、肠胃不适、阳气急衰等,心脑血管类疾病不多见。

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硬是用身体试验出急救4个药材、涌吐4大神药,它们分别是:

急救药材:人参、附子、大黄、熟地,被张景岳称为“救急四药”。

涌吐四药:常山、瓜蒂、藜芦、胆矾,如果食物中毒,先把吃进去的尽快吐出来、吐干净,就好办了。

实际上,中医急救除了针灸之外,也有自己的常用药方,用于古代多见的高热、脱阳、呕吐、梗阻等问题,根据不同症状,对症治疗,先把糟糕的局面稳定下来,把生命体征稳住,后续再解决其它问题。

有4个急救常见药方:

1、白虎汤

出自《伤寒论》,是中暑、高烧或出现典型热症的急救良方。

全方仅4味药:石膏、知母、甘草、粳米。重用石膏,用其寒凉之性退热邪,对于表热之症,以及入里化热的热症,都有突出效果。知母既协助清热火又可滋阴,防止石膏药力过重而伤正;甘草顾护胃气,守住脾胃;粳米是补元气和津液的,因为中暑、高热会大量消耗津液。

白虎汤是中医“四大神兽汤”之一,是阳明气分热盛之证的首选方。

2、参附汤

参附汤在古代应用十分广泛,也牢固确立了它的急救汤方地位。其出处众说纷纭,很多中医流派都想把这个好方子“录入”自家门下。

据考证,参附汤用于急救,应该出自宋代《济生续方》,是应对阳气暴脱、元气大伤的首选方,现代的证型叫休克、心力衰竭。

参附汤由3味药组成:人参——大补元气,升脾阳之气;附子——温壮元阳,升肾阳之气;生姜——调和营卫,引经扶阳。3味药密切协同,见效很快。

参附汤有传统中医人参、附子两大急救药,把人体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都催发了,所以成为急救的良方。

3、大承气汤

出自《伤寒论》,不仅古代中医常用,现代医学也在用,功效长期获得认可,是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的首选药,本质上是一个强效泻药。

大承气汤由大黄、芒硝、厚朴、枳实4味药组成,大黄是肠道的“推土机”,芒硝是给大黄辅助的,枳实利下破气,厚朴导邪外出,4味药密切配合,成为经典药方。

大承气汤煎法很重要,枳实和厚朴先煎,而后下大黄,再加芒硝才是正确的,任何一个程序不对都可能削弱功效。

现代医学认为大承气汤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方剂,肠道通畅了,很多问题就好办了,还衍生出小承气汤、调味承气汤等方剂。

4、大黄牡丹汤

出自《金匮要略》,是著名的破结泻下剂,现代确认对湿热瘀滞、蛔虫病、肠道炎症、肠梗阻等有效果,最为著名的是可治疗急性单纯的阑尾炎。

全方由大黄、牡丹皮、桃红、芒硝、冬瓜仁5味药组成,只要看到大黄和芒硝的“黄金组合”,就知道它的导泻功效一流,桃仁是活血的,牡丹皮是凉血的,冬瓜仁排脓血,5味药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把肠痈病痛解除。

大黄牡丹汤的辨证很关键,是肠痈初起,尚未发展为重症时选用,此时泻热破结功效最好,拖成肠痈重症就不适用了。

总之,中医急救的4个方剂:白虎汤、参附汤、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很多人没听说过,更不用说知道它们的功效。它们在各自的退热、升阳、导泻、破结等方面都有绝活,只要辨证和遵医嘱使用,就能见到效果。

0 阅读:44
评论列表
  • 写下上千亿次还不知道的奇才。写上千亿次是什么概念。就算每天写1000次(1天1000是什么概念 .不吃不喝24小时写。每一次只有1分半时间不到。)。那么也要1亿天。那1亿天又是多少呢。1年365天。10年3650天 100年是三万多天。千年也不过是30万天。万年也只是300万天。10万年也才3000多万天。 1亿差不多近30万年。那這1千亿次又如何來呢。中华文明五千年。你总不至于说文明之下还有病人没有人看病吧。那么中医上下五千年 产生上亿名中医生(包括你们医圣)多不多。这上亿名中医生写下上百亿个方子多不多。而这上百亿个方子含上千亿个药量多不多.

李大哥知识分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