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哪一项升高更严重?一文说清

李大哥知识分享 2024-06-05 01:33:04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身体检查和筛查,其中必查项目是血脂。血脂能反映血压、血糖、寿命等多方面关键信息,主要指标浓缩在一张血脂报告单上。

血脂报告单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载脂蛋白(A/B)等项目,这么多血脂指标,哪些才是“核心选项”和“牵一发动全身”的指标?

很多人认为是两个: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就是俗称的“坏胆固醇”和“好胆固醇”,这个不太准确。血脂报告单上,最应该关注的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两个指标。

这些血脂主要指标之间是什么关系?用公式来简要表示一下:

1、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

2、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它脂蛋白胆固醇。

其中,总胆固醇就是俗称的“胆固醇”(TC),数值低一点好;甘油三酯就是“体脂”(TG),数值低一点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是“坏胆固醇”(LDL-C),数值低一点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是“好胆固醇”(HDL-C),数值高一点好。

胆固醇为什么值得关注?它的4个身份很少有人知道,它是人体细胞膜的“施工队”、胆汁酸的“加工站”、类固醇激素的“组装厂”、脂蛋白代谢的“调节阀”。一句话:缺少胆固醇,人体细胞就无法正常运转和新陈代谢,面临“停摆”的危险。

甘油三酯为什么值得关注?甘油三酯就是甘油和三个脂肪酸合成的脂质,它主要提供人体“热能”,相当于人体“能源站”,而且可以充当内脏器官的“保护伞”。一句话:缺少甘油三酯,人体“能源供给”会告急,身体也会“停摆”。

既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很重要,出现异常都会让身体发生重大问题,它们哪一个更重要?

有4个衡量指标:

1、从身体基础性运转功能看,胆固醇的基础性比甘油三酯更多一些。

2、从诊疗价值看,胆固醇的指标控制更值得关注。

3、从预判疾病风险看,胆固醇的异动会更快更多诱发身体问题。

4、从心脑血管类疾病看,胆固醇和甘油三脂都不可轻视,但胆固醇异常是诱发疾病的“主力”,甘油三酯是“助攻”。

所以,临床上更应该关注胆固醇指标的波动,出现升高也更严重一些,对身体危害也更大一些。

由于胆固醇是“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共同组成起效的,这两个的影响是怎样的?可以这样理解:

从坏胆固醇看,它本质是血管的“破拆工”,对血管有破坏和促衰老作用,数值长期升高意味着心血管疾病易发多发。

从好胆固醇看,它本质上是血管的“维修工”,对血管起清扫和保护作用,数值在正常范围内意味着血管健康有保障。

临床上,更关注“短板效应”,也就是坏胆固醇的数值异动情况,按《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版)的等级划分,控制划分为4个等级,从低风险到高风险为:

第一级是低危,小于3.4mmol/L。

第二级是中高危,小于2.6mmol/L,这部分人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

第三级是极高危,小于1.8mmol/L,且降幅大于50%,这部分人群不仅有基础病,而且有心梗、冠心病、脑梗等高风险。

第四级是超高危,小于1.4mmol/L,且降幅大于50%,这部分人已发生过心脑血管意外事件,要严防复发。

从这里可以看出,应对高血脂症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努力降低坏胆固醇,从而降低动脉硬化带来的各种风险,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把坏胆固醇长期控制在合理范围,是增寿减病的基本条件。

甘油三脂的升高,一定是不良饮食习惯带来的,包括大量食用油脂的摄入,油炸、烧烤和高糖等食物的摄入,只要管好嘴,严把“进口关”,问题就能有效控制。

甘油三酯在1.7mmol/L以下属于正常;超过2.25mmol/L即可判定升高,要改正生活习惯;超过5.65mmol/L就要高度关注了,会诱发急性胰腺炎。

但整体上说,甘油三酯对身体的影响,低于胆固醇,所以要更关注胆固醇的变动。

临床上,推荐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同步调理、协同进行,认真做好4件事:

1、饮食调理一定不能放松,50岁以后要认真作为一项健康任务坚持做好,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做好的事。

2、健康生活方式辅助,如坚持适量运动,改善生活条件,戒烟戒酒,体重达标,不熬夜,重视心理和情绪调整,等等。

3、适时用药物控制治疗,适用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重度升高人群,正确地服药是关键。

4、定期检查身体,50岁以上每年至少查一次血脂,有服药史的注意查肝肾功,已出现高危以上心脑血管风险的,半年内至少查一次。

2 阅读:746

李大哥知识分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