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鞑靼:曾将俄国美女当牲畜卖,二战中被报复流放不毛之地

佑渊爱奇闻 2024-06-15 11:28:35

说起克里米亚半岛,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美丽的海景和温暖的气候。

是的,这里确实是一个旅游度假的好去处,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克里米亚半岛却经历了数度主人更迭,见证了无数战火与流离。

为什么这块不过2.5万平方公里的小半岛,会吸引各方在上面争夺不休呢?要弄清楚这个谜团,不得不从地理位置说起。

克里米亚就像一个耀眼的明珠,镶嵌在黑海之滨,遥遥相望着土耳其海峡。

别小看了这个"小半岛",它可是黑海地区唯一一个天然良港,四季不结冰,船来船往十分便利。

在古代这个优势就已凸显无疑,谁拥有了克里米亚就等于拥有了整个黑海的控制权。

更不用说在现代,这里战略位置隽永,是俄罗斯黑海舰队的大本营所在。

俄罗斯的"命门之地"就是克里米亚半岛啦!想攻克俄罗斯,首先就得攻下克里米亚,将俄罗斯黑海舰队的"独眼龙"钩走。

骑射导师的狂欢:鞑靼人的黄金时代

好了,克里米亚的重要地位姑且不表,咱们先来认识一下曾在这块热土上作威作福的鞑靼人。提到鞑靼人,大伙儿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马背文化"吧?

别看鞑靼人是蒙古和突厥各种民族的混血儿,他们在游牧和骑射方面的造诣,可一点儿不比蒙古铁骑差。

穷则思变,在大草原上颠沛流离,他们从小就骑在马上,对马更是了熟无比。所以鞑靼人的马上功夫有多了得?完全就是"骑在马上就可以睡到自然醒"的境界啊!

人在马上坐,往事不堪回首。从13世纪开始,鞑靼人的祖先在蒙古人统治下就开了挨打的头啊。

据说俄罗斯人有个说法:"撕开俄罗斯人的面皮,里面全是蒙古鞑靼"。看来在那个动荡年代,鞑靼人和俄罗斯人的遭遇也是有说有快啊!

摆脱蒙古人暴政统治后,鞑靼祖先在1430年终于在克里米亚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窝棚"——克里米亚汗国。离家打熬这么多年,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那彷徨过往算啥。

可骑马游牧的习惯也让鞑靼人养成了一些讨巧的嗜好,比如掠掠人口贩卖奴隶赚个盆满钵满。

没见过世面的朋友可别看不起这活计哈,当时的鞑靼人在黑海这一带,可是干这一行的"独门绝活"呢!

在鞑靼人建立的奴隶交易中心卡法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姑娘们是最受欢迎的"商品"。

她们大多被像挑选牲口一样检查过嘴唇、牙齿等,然后被高价包装卖给奥斯曼帝国的达官贵人,赴后宫女佣或充当妃嫔。

要知道当时奥斯曼帝国可是有钱人的后花园,所以俄罗斯乌克兰姑娘们每年都有大量被贩卖入宫,鞑靼人从中大捞一笔。

当年的奴隶之都卡法城,除了漂亮姑娘,也有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肉商品"。

看着这些人口生意的诱人前景,鞑靼人也和时下的游牧民族一样,崇尚掳掠人口、贩卖奴隶谋利的生活了。

不过比起普通人,他们直接对俄罗斯和波兰这些老邻居伸手就行啦。高朋满座的村落,随时就有鞑靼人的马蹄声急驰而至,一锅端了!

人啊,嘴真馋,就容易太过贪婪。一开始鞑靼人进犯俄罗斯波兰只是为了贩卖奴隶,但岂料钱途一旦开阔,他们就魔怔了。

17世纪开始,鞑靼人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仗着阿古拉战马溜得飞快,竟然时不时就冲到莫斯科城下,对俄罗斯本土大做文章!

太嚣张了吧!沙皇被他们吓得一颗心直挂在嗓子眼,好不容易才保住了莫斯科老窝。

但俄军也损失惨重,据说当年光被俘虏的就有15万人之多,一个个都被鞑靼人像牲口一样拖走,卖给奥斯曼帝国了。可怜的俄罗斯美女啊,太惨了!

俄国铁拳的怒吼声

大家别小瞧了克里米亚这个"饭桶",对俄罗斯来说,它可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

没有了克里米亚,俄罗斯舰队就彻底失去了黑海的支点,整个国家的疆土也将陷入被围困的尴尬处境中。

所以无论如何,俄罗斯人都要守住克里米亚这块心脏地带。

要说起俄国人是如何征服克里米亚的,那就不得不提一提沙皇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了。作为俄国最伟大的两个君主,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推动了俄罗斯向南扩张的进程。

最先露一手的是彼得大帝,他可着实架把子给了鞑靼人一顿狠揍。为了赶走奴役俄罗斯多年的鞑靼人,彼得大帝痛下决心,不惜耗尽国力,连续远征了几次。

可那会儿鞑靼人刚当上奥斯曼帝国的走狗,势力旺盛得吓人,加上地理位置也够偏远,彼得大帝虽一再作战,但都无功而返。

等他老人家寿终正寝,克里米亚也还是被鞑靼人牢牢掌控着呢。

真正给了鞑靼人重重一击的,要属彼得大帝的接班人叶卡捷琳娜了。这位"铁娘子"不愧是出身普鲁士王室,刚愎自用的性子溜不住。

1783年,她亲自统帅大军攻打克里米亚,终于把鞑靼人赶出了黑海之滨。就这样,俄国终于吞下了令人垂涎已久的克里米亚半岛,有了自己在黑海的军港。

后来俄国人将奴隶之都卡法夷为平地,重新在此建城,定名为"费奥多西亚",意为"天赐的礼物"。是啊,对于俄国来说,拥有克里米亚就是上天的恩赐。

不过俄国吞并克里米亚也给鞑靼人带来了沉重打击。从此这个曾经雄霸一方的游牧民族就成了亡国奴,失去了在克里米亚半岛长达几个世纪的统治权。

鞑靼人虽在1921年获得了一些自治权,但世代寄人篱下,怨气自然不会消除。

二战中的反水与失土

1941年纳粹德国偷袭苏联,在战争最初的一段时间里,苏军节节败退,战线直逼克里米亚。看到德军势如破竹,鞑靼人立马就改翻了云卷云舒。

对苏联的统治怀恨在心,鞑靼人一转眼就向德军投诚,趁乱大开绿灯,欢迎侵略者"光临"。

见鞑靼人如此反水,德军自然乐意把这帮"新朋友"利用起来了。

鞑靼人把苏军游击队的行踪了如指掌,经常充当德军的向导,带领纳粹大军深入克里米亚的腹地,扫荡苏军游击基地。

一支苏军空降小队曾悄悄潜入山区,结果立马就被鞑靼人发现,被无情地全数杀害。

可以说,如果没有鞑靼人的这些"难兄难弟"行为,苏德双方在克里米亚的正面较量就不会如此惨烈和漫长了。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鞑靼人后来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1944年5月,苏军迎来决战的大好时机,攻克克里米亚只用了短短5天时间。而德军在这里却硬撑了250天之久。

血腥的克里木战役让斯大林极度不安,他担心鞑靼人将成为新一代的"汉奸",为德国人在苏联境内作祟。于是下令彻底清剿这群"叛徒",向中亚大规模驱逐鞑靼人。

18万多名鞑靼人被集中押上干冷的闷罐火车,分批次运往荒凉的塔什干和撒马尔罕地区。这趟路程异常艰辛,据统计至少有30%的人在半路上就死于非命。

最可悲的是,后来"幸存"下来的鞑靼人在中亚,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受尽了周围居民的种族歧视。

故土难归,身无分文

苏联解体后,被流放的鞑靼人才终于获准重返克里米亚。然而即使回到了熟悉的土地,景象依旧让人失望万分。

原本属于他们的家园如今早已山河易主,整个克里米亚已是俄罗斯人的天下了。

有趣的是,赫鲁晓夫曾在1954年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管辖。当时他可能只是一时兴起,想给俄乌合并300周年庆祝一番吧。

没想到这个无心插柳的决定,竟在60年后酿成了震惊世界的克里米亚危机。

2014年,乌克兰爆发了亲欧反俄的运动。俄罗斯总统普京见状顿时坐不住了,生怕亲俄的克里米亚也被这股浪潮卷走。

于是乎,俄军就借口"保护俄裔"之名,开进了克里米亚半岛,迅速将其掌控。

就这样,这块曾经被各方唯宰的热土,又一次轮回到了俄罗斯的版图之中。

不过有意思的是,尽管俄乌双方为克里米亚大打出手,但曾经的主人鞑靼人却连一席置喙的地步都没有。

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大国角力中,想当年的鞑靼武士实在太过渺小和无力了。如今这个昔日雄霸马背的游牧民族已经沦落到只能被宰割的地步,成为整个事件最无辜的受害者。

在2014年危机爆发时,他们举行了多次和平集会,向俄罗斯喊话要求恢复权益。可惜都是石沉大海,连一丝回应都没有得到。

不知道鞑靼人是否还记得当年在克里米亚逞凶霸道的时候,他们也曾经有过一段青云直挽马蹄正的好时光。

然而命运之神却终究嫌弃了他们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骄傲嘴脸。于是一步步把他们从至高无上的山巅推落到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高傲到最后,只能遭受嘲弄和殖民的下场,这大约就是上天对鞑靼人的惩戒吧。

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任何生灵在这世间,如果只知骄奢淫逸、掠夺他人,最终都难逃一个凄惨的下场。

如今,俄乌战争之际,双方在此争夺,鞑靼人靠谁吃饭,完全掌握在别人的手中。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乌克兰局势最新消息:克里米亚少数族裔鞑靼族通过决定要求自治

参考消息:德媒:乌克兰“要让俄罗斯人自愿离开”

澎湃新闻:克里米亚半岛:穿梭在文明碰撞的十字路口

0 阅读:4

佑渊爱奇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