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不让患者一直用降糖药,因深知这不过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杨玉莲的笔记本 2024-05-05 01:40:45

我从不让我的患者一直用降糖药,因为我知道,那就是从一个坑跳到了另一个坑

在西医中,糖尿病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式就是口服降糖药,让血糖长期稳定在正常数值,但医生建议降糖药一旦使用就绝不能停,这是为什么呢?

西医是对抗式治疗。啥意思呢?就是哪有问题治哪。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高血糖那就是降糖,不管后期如何,会产生什么并发症,先降压,再分开治疗。

我们常见的降糖药的原理,就是通过促进胰岛素,提高葡萄糖利用率,达到降糖的效果。

胰岛素功能上去了,促进葡萄糖在周围组织细胞代谢,血糖自然就下去了,但同时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容易发生营养不良,甚至低血糖,影响身体健康。降糖药停止,就没有了促胰岛素分泌,血糖也会上升,甚至达到比之前更高的数值。

但我们中医认为,这就是拆了西墙补东墙,为了局部的平衡去打破另外一个平衡,根本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中医治疗是从全局着想的。从整体入手,顺应人体的思路,让病邪彻底从身体里面发出去,而不是留在体内,养虎为患。

我之前接诊过一位高血糖患者,患有糖尿病2年,空腹血糖居高不下。主要症状,就是视力模糊、尿频、口渴、消瘦、耳鸣,身体乏力,皮肤也跟着干燥起来。

于是我给他开了一方。(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为保护患者权益,此处不公开处方)

结果,六剂药喝下去,患者诸证大减,视力恢复正常了,耳鸣尿频之感大大减轻,整个人都有精神了。这时,原方葛根用量减少,前后共用30多剂,患者血糖平稳,诸证悉平。

这背后是什么道理呢?

中医认为脾有阳气,称肝脾阳;有阴血与阴液,称脾阴。二者相互为用﹐维持阴阳协调,来维护脾的功能与作用。

脾阴和脾阳就像跷跷板两边的人,一边重了,另一边就高居不下了一样,脾阴不足,脾阳就上亢,于是人的气血就开始上涌、逆乱。

这样的人,血糖都不用量,肯定高。因为脾主运化,脾脏动力弱,无法运化水液,再加上营养都需要运化,这样当然会口渴,消瘦,血糖自然就高了。

这个时候怎么办? 就得给虚弱的的脾补气,补脾阴。

首先呢是治脾胃阴虚这个“本”,使得阴阳平衡,则阳气不亢。然后疏解脾气,恢复脾气正常运行。最后镇脾降逆,这脾风就起不来了。

降糖药有效,但必须长期服用。一旦停用,甚至还会导致血糖更高。所以我一直帮助我的患者减少降糖药的服用,逐渐摆脱降糖药,这也是我研究血糖异常40多年的目的。

0 阅读:185

杨玉莲的笔记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