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三公的袁绍,在与曹操争胜中是如何把一把天听牌打成相公的

群众魏蜀吴史 2024-06-03 01:42:09

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袁绍、曹操决战官渡。战中,袁军建起楼橹,堆起土山,俯射曹军,曹军以发石车破袁军高台。袁军再挖地道,意图偷袭曹营,曹军又挖长堑截断袁军……官渡之战,上演了一出硬核“科技战”。

电视剧《三国演义》袁绍剧照

一、汝南袁氏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

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世家。其高祖袁安,汉章帝时为司徒。袁安之子袁京为蜀郡太守,袁敞为司空。袁京之子袁汤为太尉。袁汤之子袁逢为司空,袁隗为太傅。袁氏其余诸子,也多为二千石高 官,其门生故吏更是遍天下。

袁绍是袁逢的庶子,其母是一名婢女,后过继给袁逢之兄袁成。袁术则是袁逢嫡子。所以从血缘上说,袁绍、袁术是同父异母兄弟;从宗法上说,袁绍则是袁术的堂兄。这也是后来袁绍、袁术翻脸相争时,袁术骂袁绍“吾家奴”的原因。

袁绍生于京师雒阳(今河南洛阳)。不幸的是,他出生不久,嫡父袁安即去世,他由嫡母抚养长大,他的叔叔袁逢、袁隗对他也多有照抚。

幸运的是,袁绍长着一副好皮囊,而且能折节下士,因此很得士人之心。他和同为公子哥的曹操,还是发小兼损友。

靠着两位叔叔的恩泽,袁绍幼时即为少年郎,弱冠之年出任濮阳(今河南濮阳)长。在这个位上,他还得到了清正能吏的好名。

后来,袁绍嫡母去世,他辞官服丧。三年礼成,他又念及生而父丧,又为嫡父袁成守丧三年。

六年守礼期满,袁绍回到雒阳隐居,非海内名士不交。他还好游侠,与张孟卓(张邈)、何伯求(何颙)、吴子卿(疑为吴巨)、许子远(许攸)、伍德瑜(伍琼)共为奔走之友。所谓奔走之友,就是可以鼎力相助、以死相托的挚友,可知袁绍此地的“隐居”并不是在静心修 身,而是在暗中交接士人,积蓄力量。事实上,袁绍在汉末党锢之祸中,确实帮助过一些清流中人。

袁绍这种“非士不接,不应辟命”,还引起宦官集团的注意,中常侍赵忠就说过:“袁本初自抬身价,不应朝命而擅养死士,这小子想要干什么?”袁隗听到这个消息,就斥责袁绍这是要伤毁袁家,袁绍于是应大将军何进辟,先为大将军掾,再为侍御史。

西园八校尉名单

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朝廷设西园军,置八校尉,袁绍被任为中军校尉。而曹操,是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二、讨董联盟

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年),刘宏去世,何进立他的外甥刘辩即位,是为少帝。何进之妹、少帝之母何太后临朝称制,袁隗、何进共同辅政,袁绍被任为司隶校尉。

何进与袁绍合谋诛杀宦官,但何太后不从。袁绍就又出主意,调四方诸侯入京“兵谏”,并州牧董卓因此被召进京。

董卓还未到雒阳,宦官已杀何进,进而劫持少帝及其弟陈留王刘协北走小平津(在今河南洛阳)。袁绍就在宫中尽杀诸宦官,以致于宫中有人没有胡须也被误杀,有的只好脱下裤子自露形体才能得免。

袁绍前后杀有两千多人,可是这时少帝及陈留王已被到达雒阳北郊的董卓救下返回,董卓从而掌握京师兵权。骑都尉鲍信对袁绍说,趁董卓立足未稳,将其一举诱杀,但袁绍看董卓兵强马壮,不敢听命,鲍信遂弃官逃走(参见)。

握住实权的董卓想进一步树立威信,就找袁绍商议,说要废少帝立陈留王。袁绍说:“今帝虽幼却并没有什么过错,公要废嫡立庶,恐天下人不服吧?”董卓恼羞成怒,手按佩刀威胁袁绍道:“竖子,天下之事,岂不决断于我?我想废立,谁敢不从?你以为我的刀不利吗?”袁绍这时就假意说:“这事得找太傅(袁隗)商量一下。”董卓还是蛮横地说:“立个刘家的种,有啥好商量的?”袁绍也勃然大怒,抽出佩刀道:“天下豪横,难道只有董公一人吗?”说罢一个长揖,扬长而去!

袁绍出门,即逃奔冀州。董卓下令通缉,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颙等,以袁氏乃天下名 门,如果强逼,恐怕袁氏集结门生,则关东(函谷关以东)地区就难以控制。不如给他个郡守,这样就少了很多麻烦。董卓听从,表拜袁绍为勃海(治南皮,即今河北南皮)太守,封邟乡侯。

当年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关东诸侯即以袁绍为盟主,扯起反董大旗。

董卓废少帝而立陈留王

董卓派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脩等,带小皇帝诏书,前去见袁绍,袁绍却让河内(治怀县,即今河南武陟)太守王匡将两个人杀掉。胡母班是汉末名士,与前述张邈共为八厨中人。所谓八厨,就是八个兼济天下的义士之意。而且,胡母班还是王匡的妹夫,说来都是乱世悲剧(参见)。董卓大怒,即将袁隗及在京的袁氏族人男女五十余人全部诛杀。

献帝初平二年(191年),袁绍与冀州牧韩馥商议,另令幽州牧刘虞为帝,但刘虞坚辞不受。

关东联军虽名义上是为讨董勤王,但各自心怀鬼胎,在董卓裹胁汉帝西迁长安(今陕西西安)后,各诸侯之间开始玩起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游戏。袁绍这时用谋士逢纪之计,忽悠韩馥,说幽州中郎将公孙瓒要南下取冀州,空手套白狼得了冀州广袤土地。袁绍遂自领冀州牧(参见)。

袁绍新得冀州,向从事沮授问安天下之计,沮授提出称霸河北的“平北策”:“将军弱冠登朝,名播海内。在董卓欲行废立之时,发忠义之怒,单骑出走,董贼忧惧。越河而北,则渤海归心。振臂一呼,则威震河朔。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众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将军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天下有谁能敌?以此数年,则功业可成。”

后世对沮授此策都给予高度评价,当代史学家何兹全甚至由此将沮授与荀彧、诸葛亮两个战略大家相提并论。而且,沮授在此策中,首 次提出“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其“挟天子以令诸侯”方略,甚至还早于荀彧(参见)。

袁绍听后大喜,说:“这正是我心中所想啊。”当即表拜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袁绍又用田丰为别驾,审配为治中,许攸、逢纪、荀谌等为谋士,一时风头无两。

三、鹰扬河朔

袁绍、袁术虽是堂兄弟,但这二人都是野心家,所以尿不到一个壶里,而且互相争衡。袁绍南联荆州刘表,袁术则北结幽州公孙瓒,这兄弟二人就在华北大地玩起了包围、反包围的游戏。

袁绍袁术争战形势图

初平二年(191年),袁术任孙坚为豫州刺史,但袁绍已以周喁领之,因此爆发豫州争夺战。此战,公孙瓒派堂弟公孙越前去支援袁术、孙坚,不想公孙越却中流矢而亡,公孙瓒遂移怒袁绍,发兵南下(参见)。

袁绍引兵拒战,两军战于界桥(在今河北威县)南二十里处。此战,袁军以八百先登死士大破公孙瓒白马义从(参见)。后经巨马水之战、龙凑之战等,公孙瓒退回易京(今河北雄县),不敢再南下。

此后,袁绍败南匈奴单于於夫罗、黑山军张燕、盘踞南阳(治宛县,即今河南南阳)的袁术,并任命他的盟友曹操为东郡(治濮阳,即今河南濮阳)太守、兖州刺史,一时威势无 比。朝廷派太仆赵岐前来调解,袁绍答应,率军回到邺县(今河北临漳)。

这时的长安朝廷却又发生了剧变。

初平三年(192年),司徒王允联合董卓义子吕布杀 死董卓(参见)。但凉州旧部李傕、郭汜、张济等又攻破长安,杀 死王允,吕布逃走。小皇帝趁机东归,在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北渡黄河,到达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

袁绍派颍川(治阳翟,即今河南禹州)人郭图前去朝拜,沮授再次提出迎献帝入邺,“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但郭图、淳于琼却说,汉室难兴,迎天子在侧,稍有举动就要表奏,从之则削弱自己,不从则有违圣命,力劝袁绍不要听从。袁绍因此再次放弃沮授建议。

次年,曹操用荀彧之计,迎献帝至许都(今河南许昌),并以朝廷名义收复豫州、关中(参见)。这时,后知后觉的袁绍却开窍了。他以许都低洼潮湿为由,要求曹操把小皇帝迁到与他相近的鄄城(今山东鄄城)。

已为大将军的曹操当然不同意,只以朝廷名义封袁绍为太尉,封邺侯。袁绍以自己位在曹操之下,不肯受拜。曹操听了哈哈一笑,即将大将军让出,而自领司空。田丰建议袁绍直接出兵攻击许都,奉迎天子,袁绍又不采纳。

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攻破易京,公孙瓒引火自 焚,袁绍并有其众(参见)。自此,袁绍拥有冀、并、幽、青四州之地,拥兵数十万,一时鹰扬河朔,无人能敌。

公孙瓒终被袁绍攻灭

袁绍以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 幹为并州刺史,而将他自己蕞宠爱的三子袁尚留在身边。出长爱幼,为以后的袁氏兄弟阋墙埋下伏笔。

四、官渡之战

这时的曹操,青州收降黄巾,南阳驱走袁术,徐州击败陶谦,宛县收服张绣,许都平灭董承之乱,终于有了可以与袁绍一较高下的实力。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以审配、逢纪统军事,以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以颜良、文丑为将领,统精兵十万、马万匹,准备进攻许都。

在军前动员会上,沮授、田丰提出,河北连年动兵,应先图固守,分兵袭扰,以持 久战拖垮曹操。审配、郭图却认为,我强曹弱,正可速战速决,一举奏捷。袁绍非但不听从沮授、田丰意见,反而听信郭图说沮授权大难制的谗言,将沮授监军权一分为三,让其与郭图、淳于琼各领一部。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曹操以闪电战击败以截击袁术为名再据徐州的刘备,刘备投奔袁绍(参见)。

在曹操东击刘备时,田丰再劝袁绍乘虚进攻许都,袁绍却以幼子患病为由不出兵。田丰因此以杖击地叫道:“天赐良机,却以幼儿患病坐失,真是可惜啊。”袁绍这时却听信逢纪谗言,以败坏军心为名,将田丰下狱(参见)。

当年二月,袁绍发讨曹檄文,以大将颜良进围刘延于白马(今河南滑县),他自率大军进驻黎阳(今河南浚县)。临发兵前,沮授再次进言,说颜良性情急躁,不宜独自领兵,袁绍却不听。结果,亲提大军前来的曹操用荀攸声东击西之计破敌,徐州之战来降的关羽阵斩颜良,袁军大败。

袁绍渡过黄河,在延津设防,令刘备、文丑再出阵挑战。沮授再进言说,应该屯兵延津,分兵官渡(在今河地中牟)袭扰,袁绍又不听。沮授遂以患病为由请辞,袁绍大怒,以其兵属郭图统领 。结果曹军迎战,再斩文丑,袁军一时大惊 。

官渡未战而失颜良、文丑

曹操这时还是对袁绍的兵力心存忌惮,遂引兵退还官渡。这时沮授再对袁绍说:“我军人数众多但悍勇不及曹军,曹军粮草不足而后勤不及我军。所以曹军急于速战,而我军应以持 久之计拖垮之。”袁绍还是不听,连营向前,直逼官渡曹军。

从此开启了官渡拉锯战。

战中,袁军建起楼橹,堆起土山,俯射曹军,曹军以发石车破袁军高台。袁军再挖地道,意图偷袭曹营,曹军又挖长堑截断袁军……两军你来我往,上演了一出硬核“科技战”。

两军相持一百多天,曹军疲惫不堪,军粮又跟不上,许多人暗投袁军。曹操写信给荀彧,想要退兵,荀彧却极力劝阻。

这时,形势却突然有转机。

袁绍派淳于琼率万余人押运粮草。沮授说,应派蒋奇另率一军为外援,以防曹操偷袭,袁绍又不听。这时许攸却因贪财,其家属被留在邺县的审配抓捕,他一怒之下,阵前投曹,并说出袁军藏粮地点乌巢(在今河南延津)。曹操遂亲率精兵五千,夜袭乌巢,将袁军粮草一火烧之。

乌巢起火,袁绍部将张郃说粮草重地,应发兵往救。郭图却说,正可乘机进攻曹军大本营。袁绍一方面派张郃、高览攻曹营,一方面以轻骑前救乌巢。结果乌巢援军被击退,张郃、高览临阵投曹(参见),袁军一时溃败。

袁绍及长子袁谭各单骑渡河逃走,其余尽皆投降。后来曹操发现这些降卒心存二心,遂将八万余人全部坑杀活埋。

沮授不及逃走,被曹操抓获。曹操原本与沮授是旧识,就对沮授说:“袁绍无谋,不用先生之计,以致败北。今天下扰乱,国家未定,先生当与我共图大事啊。”沮授却至死不降。后来他仍想偷回河北,曹操因此把他杀了。

而袁绍因怕田丰笑他,加之逢纪又进谗言,田丰终在狱中被处死。

孙盛评价沮授、田丰,说二人有张良、陈平之谋 ,可惜所托非人,终被见杀。岂不惜哉?!

沮授、田丰有良平之智而所托非人

审配的两个儿子也在官渡之战被曹军抓获,郭图、辛评就说审配将反。而逢纪与审配一向不和,袁绍问逢纪时,逢纪却说,审配天性刚烈,但他绝 不会做此等事。袁绍又问,你们不是不和吗,你为什么要替他说话?逢纪说,我们不和是私情,但今天之事乃公义,我岂可因私废公?因此审配没被废黜,而之后他也在邺城保卫战中以一人之以硬抗曹操半年,后来还是内奸打开城门才被攻破(参见)。

袁绍外宽雅,有局度,喜怒不形于色,其实内心多猜忌。袁营一众谋士互相拆台,也是没谁了。

五、枭雄末路

官渡败后的袁绍,又气又恼,遂发病吐 血。此后,冀州多有城池降曹,袁绍虽一一击破,但仍难掩颓势。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忧愤交加而亡。

袁绍统治河北时,对匈奴、乌桓、鲜卑等北地异族多有封赏,因此蹋顿、难楼、苏仆延、乌延等外族多有归服。而由于袁绍待民以宽,所以他亡后,四州百姓无不悲伤,如丧亲人。

但是,袁绍不分嫡庶对待诸子,却在他身后爆雷。袁绍去世后,审配、逢纪奉袁尚为嗣,辛评、郭图尊袁谭为主,两派间又展开了生死搏杀。曹操正好借二袁阋墙之机,将他们一一击破。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邺城。建安十年(205年),袁谭在南皮被杀,袁尚与二哥袁熙逃奔辽西乌桓。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定乌桓,二袁再败走辽东(治襄平,即今辽宁辽阳),后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所杀(参见)。

曹操击败袁绍统一华北

至此,曹操统一华北。

陈寿评价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他想重用人才,却又怕被人玩了。他手下人才众多,却不善调停众人争执,因此人越多,意见越多,他就越无所适从。

袁绍拥四州之地,文有沮授、田丰、审配、郭图,武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带甲之士数十万。在袁曹争战初期,他实在是握了把天听牌,可他硬生生把它打成了相公。

袁绍其实就和你我芸芸众生一样,是个遇事难决断的普通人。要我打工可以,当老 板,我真不是那块料儿。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

0 阅读:16
评论列表
  • 2024-06-04 19:31

    主要是打完就病死了,曹操赢一次不一定能赢两次,毕竟曹操跟袁绍的地盘不能相提并论,旁边还有双刘孙策这些人

群众魏蜀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