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既有声名又有能力的凉茂,经历丰富为何知名度并不高

群众魏蜀吴史 2024-06-17 09:34:13

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司空掾、侍御史、泰山太守、乐浪太守、魏郡太守、甘陵相、左军师、尚书仆射、太子太傅……如果单看这一长串的职务,汉末三国时的凉茂,可谓履历不凡。但事实上,即使熟悉三国的人,对凉茂也多陌生。这是为什么?

凉茂游戏图

一、八友中人

凉茂,字伯方,山阳昌邑(今山东巨野)人。

凉茂少时好学,与人谈论起来,常引经据典,并能以经义明辨是非。成年后,凉茂位列八友。

东汉时由于宦官和清流的党争,雒阳(今河南洛阳)太学生把清流名人,分别冠以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名号。八友估计也是此类人物,但具体都有谁不可考。

曹操任司空后,辟凉茂为掾属。后来凉茂又因考试优异,被补为侍御史。侍御史是御史大夫属官,一般由公府掾属中考试优等者补任,或者由故牧守、议郎、郎 中转任,主要职责是接受公卿奏事,举劾不法。

当时泰山郡(治奉高,即今山东泰 安)多盗贼,曹操就以凉茂为泰山太守前去治理。

泰山郡和凉茂的老家山阳郡都属于兖州刺史部辖下,而泰山郡在汉末时是出了名的盗匪窝,像“泰山五虎”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就出自这里(参见)。

凉茂初入仕途为曹操的司空掾

凉茂倒也不是个只会读书的白衣秀士,他在泰山政绩卓 著,不到一月,就让附近千余户百姓扶老携幼前来归附。

后来,凉茂又转任乐浪(治朝鲜,即今朝鲜平壤)太守。不想在这个位子上,出了岔子。

二、谏阻公孙

原来,辽东(治襄平,即今辽宁辽阳)太守公孙度把凉茂给扣留了。

公孙度在辽东,东伐高句骊,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并跨海攻取东莱(治黄县,即今山东龙口)自设营州刺史,一时雄张海东(辽河以东)、威行海外(指东胡及三韩诸部)。当时中原纷乱,许多士人避难辽东,其中有名的如管宁、邴原、王烈、太史慈等。公孙度就开馆设学,广纳流民,逐渐成了气候。于是,他就有了割地自立之心。

他自称辽东侯、平州牧,设祖庙,祭天地,俨然成了独 立王国。当时中原群雄正互相兼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就表拜公孙度为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借以对其招抚(参见)。

凉茂要到乐浪赴任,从陆路上走,就要经过辽东郡,公孙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扣下凉茂,不让他到乐浪就职的。

辽东郡、乐浪郡位置图

只是凉茂一直没有屈服,但也不得自 由。

汉献帝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下袁绍大本营邺县(今河北临漳),继而又出兵远征,公孙度这时更动起了千里奔袭的念头。

他召集群僚及被扣押的凉茂,豪情满怀地说:“我听说曹操远征,邺县必然空虚无备。我想以步兵三万、骑兵一万直指邺县,谁又能抵挡了我呢?”他的手下一片轰然叫好。

公孙度看凉茂不吭声,就对他说:“先生以为我这个主意如何呢?”凉茂却还是不冷不热道:“近来海内大乱,社稷将倾。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成败,为人臣者,岂该如此?今曹公忧国家之残破,虑百姓之困苦,率义兵而讨天下,功高德广,可谓独此一份。曹公只是因为天下稍定,百姓初集,所以没有来得及责备将军之罪。可是将军还要称兵西向,那么存亡成败,不是一眼可知吗?将军还是深思为是!”

这兜头一瓢“凉”水,让公孙度手下听了,都震惊不已,都为凉茂的安危捏了一把汗。

不过公孙度毕竟也算一世枭雄,他思索良久说:“凉先生所言甚是。”于是取消西征。

千里征邺,公孙度也真敢想

对于此事,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认为,公孙度亡于建安九年(204年),而曹操攻下邺县后的远征,是建安十二年(207年)的北征乌桓(参见),所以此记载有误。不过,我倒认为,曹操在建安九年(204年)八月攻下邺县,当年十二月他又东入平原郡(治平原,即今山东平原),略定诸县,说“远征”也许指的是这个呢?而且史书只说公孙度亡于建安九年(204年),并未说明月份,也许他年末才亡呢?

三、屡受重用

或许是公孙度去世的缘故,后来凉茂回到中原,又相继任魏郡(治邺县,即今河北临漳)太守、甘陵国(治甘陵,即今山东临清)相。在这两任 ,他也皆有政绩。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丕以五官中郎将为丞相之副(参见)。凉茂被选为五官将长史,就是曹丕的幕僚长。

后来,凉茂又转任左军师。而当时曹操的军师配置是:中军师荀攸,前军师钟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可知凉茂在曹营的地位。

建安十 八年(213年),曹操称魏公,凉茂又转任尚书仆射,也即尚书台副职。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称魏王后,凉茂又转任中尉、奉常,相当于汉室的执金吾、太常,终位列九卿。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被立为魏王太子,凉茂为太子太傅,曹丕对他很是敬重。这时的太子师 傅,还有太子少傅邢颙。

凉茂曾为曹丕老师

按照这个履历走下去,凉茂在曹丕称帝后就可能要受到进一步的重用。可惜,他很快卒于任上。史书没明说他具体卒于何任上,但从他职务到太子太傅戛然而止来看,他应该是没等到曹丕登基的那一天。

回到开头的问题。凉茂有声名,有政绩,也受到曹操、曹丕父子的器重,那么他在汉末三国史上为何知名度并不高呢?

就我个人的理解,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他被扣在辽东公孙度处,错过了曹军攻冀州这个蕞大的建功立业窗口,因此他进入曹魏中 枢的时间太晚所致。

所以,英雄人物留名后世,不仅要有才能,还得有 机遇啊。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

0 阅读:1

群众魏蜀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