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马入宜城,打下“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基业,刘表也曾豪横

群众魏蜀吴史 2024-06-05 01:32:56

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汉献帝初平元年,朝廷以刘表为荆州刺史。但当时荆州宗贼强盛,且袁术屯兵鲁阳,苏代领有长沙,贝羽占据华容,他们各拥兵称霸,以致刘表无法到任。且看刘表如何单马入宜城,只身定荆州,打下一份“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的基业。

电视剧《三国演义》刘表剧照

一、清流八俊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人。

刘表是西汉鲁恭王刘馀之后。刘馀是汉景帝刘启之子,逝后谥为恭,故史书称鲁恭王。说起来益州牧刘焉也是刘馀之后,因此他们算是近支(参见)。

刘表身高八尺(一米八五左右),相貌堂堂,而且年少知名,位列八俊。

东汉时由于宦官和清流之间的党争,雒阳(今河南洛阳)太学生就把清流中名人,分别冠以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名号。刘表名列八俊,出自陈寿《三国志》,不过范晔《后汉书》、张璠《汉纪》称刘表是八顾(或八交)之一,佚名的《汉末名士录》则说刘表、陈翔、范滂、孔昱、苑康、檀敷、张俭、岑晊为八友。《三国演义》取《汉末名士录》的说法,称他们为江夏八俊。

总之,刘表是清流名士没跑了。在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苐二次党锢之祸时,刘表受诋毁逮捕,他逃亡才免祸。

刘表师从同郡王畅。王畅年轻时以清廉笃实为人称道,曾受到太尉陈蕃的器重,后出任南阳(治宛县,即今河南南阳)太守。当时南阳豪族奢 侈成风,王畅却布衣皮褥、破车老马,生活相当俭朴。刘表时十七岁,他对老师说:“奢 侈太过则僭上,俭朴太过则逼下。君子从事,应合乎中庸之道。府君不去遵循孔圣之大道,却去仰慕伯夷、叔齐之小操守,岂不是清高太过、自遗于世吗?”王畅回答说:“奢易生事,俭难有失。我正是以此来矫正这里的奢 侈之风啊。”这段问答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展开来说足可单开一篇,就此打住。对了,王畅的孙子更出名,就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

继续说刘表。何进为大将军时,辟刘表为掾,后刘表出任北军中候,就是掌监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北军五校宿卫的长官。

刘表初仕为大将军何进掾

接下来,刘表就要大放异彩了。

二、单马入荆

灵帝中平六年(189年),刘宏驾崩。何进扶外甥刘辩继位,是为少帝。然后,并州牧董卓借何进与宦官争斗同归于尽之机,进雒阳把持朝政,进而废少帝,立献帝,专权祸国,天下诸侯遂起兵讨董(参见)。

长沙(治临湘,即今湖南长沙)太守孙坚也举旗北向。但他到达江陵(今湖北江陵)时,却围困逼杀与他有过节的荆州刺史王叡(参见)。朝廷即诏令刘表接任荆州刺史。

但这时天下扰攘,各地豪强林立,荆州宗贼(山夷武装)强盛,且袁术屯兵鲁阳(今河南鲁山)手握南阳兵,苏代自称长沙太守,贝羽自称华容(今湖南华容,一说湖北监利)长。他们各拥兵称霸,以致刘表无法到任。

刘表倒也豪横。他匹马单人进入南郡宜城(今湖北宜城),找到中庐(今湖北襄阳)大族蒯良、蒯越兄弟和襄阳(今湖北襄阳)大族蔡瑁共商大计。

刘表当时是这样问的:“此地宗贼强盛,百姓不附,袁术因乱取利,祸及于今。我想在此征兵,又怕难以成行,诸位有什么好计策?”蒯良道:“百姓不附,是因为仁不足。附而难治,是因为义不够。若仁义之道大行,则百姓趣之如水,还问什么征兵难成之事呢?”

刘表又问计蒯越,蒯越却说:“治太平之世当先行仁义,治丧乱之世当先行权谋。为将者,兵不在多,在得人也。今袁术勇有余而无决断,苏代、贝羽皆一介武夫,皆不足虑。宗贼首领多贪婪残暴,他们属下也多患其苦。我手下有些有能力者,让他们到宗贼那里示之以利,那些宗帅必会携众而来。使君择其首恶诛之,安抚使用其部众,则一州之人,必乐于留守,而扶老携幼归心。若此,兵集众附,则可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那么即使袁术到来,也无 能为也。”

刘表听后大喜道:“子柔(蒯良字)之言,实乃雍季之论。异度(蒯越字)之计,可谓臼犯之谋。”

蒯氏为荆州大族

春秋时晋楚城濮之战,臼犯(即狐偃)提出兵不厌诈,当以诈取胜;雍季则说,诈伪之道,如涸泽而渔,非长久之计。晋文公以臼犯之谋取胜,但论 功行赏时,雍季却在臼犯之上。有人觉得奇怪,就问晋文公,晋文公说:“雍季之言,乃百世之则。臼犯之言,乃一时之务。当然百世之则功高于一时之务了。”

换言之,蒯良重长远战略,蒯越重当下战术。若比之曹操谋士,则二蒯如荀彧、荀攸;比之袁绍,则如沮授、田丰。

刘表即依蒯越之计,让他派人诱请宗贼首领五十五人前来赴宴,然后在席间将这些人一举斩杀,然后吞并了他们的部众。江夏(治西陵,即今湖北武汉)宗帅张虎、陈生拒不归附,而拥众据守襄阳。刘表又让蒯越、庞季单骑入襄阳,又劝二人来降。

荆州各郡县自立守令听闻刘表威名,一时作鸟兽散。刘表就将荆州刺史治所从江陵移到襄阳。至此,荆州基本平定。

蒯良事迹后不详,可能在赤壁之战前去世。蒯越随刘表之子刘琮降曹后,曹操大喜道:“我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耳。”后蒯越入朝为光禄勋。对了,二蒯有个侄子叫蒯祺,娶了隐居在此的诸葛亮大姐为妻。因此二蒯和诸葛亮,其实是姻亲。

三、跨蹈汉南

在诸侯起兵联合讨董时,刘表也率军驻于襄阳,不过他并没有实际参与其中。

讨 伐董卓时,盘踞南阳的袁术与孙坚合盟。董卓裹挟小皇帝西迁长安(今陕西西安)后,联军开始互相兼并。献帝初平三年(192年),袁术以孙坚进攻刘表(参见)。刘表以江夏太守黄祖在樊城(今湖北襄阳)、邓城(今湖北襄阳)一带迎击。孙坚击破黄祖,而后渡过汉水,进围襄阳。

刘表闭门不战,夜里派黄祖出城调兵。黄祖带军返回,孙坚再次与其交战,黄祖败走,逃入岘山。孙坚紧追,结果被黄祖部将射杀,时年三十七岁。

孙坚攻荆州而阵亡

袁术因此不能战胜刘表。后刘表断袁术粮道,再经袁术、曹操匡亭之战(参见),袁术退走九江(治阴陵,即今安徽凤阳)。自此,袁术压力解除。

初平四年(193年),董卓在长安被诛,但其部下李傕、郭汜、张济等攻入长安。他们欲连结刘表为外援,就与刘表联系。

刘表这时表现出两面不得罪的枭雄本 色。他派使入朝进贡,被拜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并允许设置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开府仪同三公,假节,督交、扬、益三州军事。

献帝兴平元年(194年),益州牧刘焉去世,其子刘璋继掌益州。刘表趁机诱使刘璋部将沈弥、娄发、甘宁起兵反刘璋,三人失败后一起投奔荆州(参见)。沈弥、娄发后事迹不详,甘宁再投孙权,终成“江表虎臣”。

献帝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天子至许都(今河南许昌)后,刘表虽然再遣使进贡,却又与袁绍暗通款曲。荆州治中邓羲劝阻刘表,刘表说:“我这样内不失进贡,外不失盟主,两面兼济,治中有什么责怪呢?”邓羲一气之下,称病弃官,从此再不为刘表效力。后来,曹操得荆州,邓羲被任为侍中。

同年,张济因军中缺粮,攻入南阳穰县(今河南邓州),不想中流矢而亡。荆州官员都向刘表祝贺,刘表却说:“张济因穷困而来,我们做主人的无礼相待,以致双方交兵,这实在不是我的本意。张济去世,我们应该难过,我只受吊祭,不受祝贺。”刘表于是派人前去招抚张济余部,他们听闻刘表此话,都表示敬服。张济之侄张绣遂屯兵南阳郡治宛县,成为刘表的盟友。此后,在曹操南征张绣时,刘表多次往救。

长沙太守、南阳人张羡(或说即张仲 景)因性格倔强,刘表对他不甚有礼,张羡就率长沙、零陵(治泉陵,即今湖南永州)、桂阳(治郴县,即今湖南郴州)三郡举起反旗。刘表派兵围 攻,却连年攻不下。后张羡病亡,长沙又拥立其子张怿。刘表遂攻下张怿,兼并其众,并收零陵、桂阳入囊中。

自此,刘表南有零桂,北据汉川(江汉平原一带),地方数千里,拥兵十余万,成为跨蹈汉南,即雄踞汉水以南广大地区的一方雄主。

当时,中原兵乱不息,北方众多士人从关中、豫州、兖州逃入荆州。刘表对他们安抚接济,并开立学官,博求儒士,又命大儒綦毋闿、宋忠等撰写《五经章句》,在荆州营造了一方儒学兴盛的世外桃源。宋忠后来桃李满天下,蜀谏议大夫尹默、魏卫将军王肃、吴太常潘濬等都是其学生(参见)。

诸葛亮应叫刘表姨父

当然,这里面还有诸葛亮。诸葛亮其实和刘表也是亲戚,而且关系还不算远:诸葛亮的岳母和刘表后妻蔡氏是亲姐妹,所以诸葛亮得跟着夫人黄氏叫刘表一声姨父。刘表放着外甥女婿这样的大才不用,实是可惜可叹。

四、坐观成败

事情都有两面性。刘表的两方讨好,往好了说叫左右逢源,往坏了说叫首鼠两端。这种性格,在太平盛世,还可以强行洗白成中庸之道,但在瞬息万变的乱世,就有可能成为任人宰割的肥羊。

建安四年(199年),张绣接受谋士贾诩的建议,诚心归曹。从此,刘表实际丢失了对南阳的影响。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相峙于官渡。袁绍向刘表请求从后方袭扰曹操,刘表表面答应,却并不出兵。但他又不趁张绣降曹之机帮助曹操,而是继续坐山观虎斗,妄图坐拥江汉(长江、汉水一带),以观天下之变。

荆州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对刘表这种作派很是不理解,对他说:“如今豪杰并起,袁曹两雄相争,决定天下走势的,很大程度上在于将军支持谁。将军若欲有所作为,当乘乱以图大事。若无此志 ,则当在两雄间择一人而为盟友。将军今带甲之士十万,却安坐观望,这就 是见贤不助、应人不行,则袁曹两家都将结怨将军,将军想要中立也不可能啊。”

袁曹相争,刘表意图坐观成败

二人进一步劝刘表道:“曹公聪明通达,天下贤才尽归心,他势必能战胜袁绍。而后举兵以向江汉,将军自料可以抵挡吗?所以为将军长远考虑,不如以荆州依附曹公,则曹公必感将军之义。如此将军将长享福泽,延及子孙,这才是万全之策啊。”

蒯越也持此观点。刘表犹豫不定,就派韩嵩去曹操那里观看虚实。韩嵩却说:“嵩乃守节之人,自当唯将军之命是从。但若我到了京师,天子有所任用,则嵩为天子之臣,对将军则只能算故吏了。在君为君,则嵩以后将听天子之命,不能复为将军效死。希望将军慎重考虑,不然嵩无法出使。”

刘表觉得韩嵩这是不想出使,就强让他前去。韩嵩到达许都,果然被拜为侍中,又迁零陵太守。韩嵩回来后,就极力盛赞朝廷、曹操之威德,并劝刘表派儿子入许都为质。刘表认为韩嵩这是怀有二心,严刑拷打韩嵩随行者,却一无所获。他又大会群僚数百人,陈列士兵,持节要斩韩嵩。群僚都惊恐不已,韩嵩却不慌不忙说出出使前的话。刘表后妻蔡氏(蔡瑁之姐)又劝刘表:“韩嵩乃荆楚之望,况有前言,杀他没有理由。”因此刘表将韩嵩囚禁。

这里有几个点需注意:一是刘表属下多数一心向曹,这也是后来曹操南征时荆州不战而降的主要原因。二是刘表外虽儒雅,内实猜忌,在此事上表现得淋漓 尽致。三是刘表大事要靠枕边风,这也为后来二子争嗣埋下伏笔。

建安六年(201年),被曹操在徐州打败投靠袁绍的刘备,以南联刘表为名投奔荆州。刘表出郊相迎,待以上宾,却不予重用,只让他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以防曹操(参见)。建安十二年(207年),官渡胜后的曹操北征乌桓,刘备向刘表提出,可趁机袭取许都,但刘表不从。后曹操北征返回,后知后觉的刘表这时吃过味来了,他对刘备说:“不用君言,失此良机也。”刘备只好又反过来安慰他:“呵呵,机会以后还有,到时再抓住就行了。”

刘表用刘备而阴御之

刘备看刘表自守而已,遂开始“挖矿”,诸葛亮成功加入,而且“荆州豪杰之士归附先主者日益多”。

五、身死国丧

一切如韩嵩、刘先、蒯越所说,曹操平定北方后,即开始瞄准荆州。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废三公,自领丞相,而后挥师南下。在这生死存亡之秋,刘表却撒手人寰。而他留下的,更是一个一地鸡毛的烂摊子。

原来,刘表有二子刘琦、刘琮,因刘琮娶了刘表后妻蔡氏的侄女,蔡氏就在背后一直说刘琦的坏话。刘表听信蔡氏,加之蔡氏之弟蔡瑁、刘表外甥张允也与刘琮亲近,刘表遂逐渐疏远刘琦。

刘琦对此深为忌惮,后来他听从刘备谋士诸葛亮的建议,主动请缨出任江夏太守以求自保(参见)。这样,刘表去世后,蔡瑁等人就拥刘琮为荆州之主。

蒯越、韩嵩、东曹掾傅巽及不受刘表重用的王粲等一帮曹粉,这时就劝刚执掌荆州的刘琮举州归附曹。刘琮还想争辩,这帮人连哄带吓,刘琮遂降。当时驻扎樊城(今湖北襄阳)的刘备听闻后,退军至夏口(今湖北武汉)。然后孙刘联军破曹操,初步奠定三强鼎立的局势。

曹操以朝廷名义,任刘琮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刘表的一帮属下,除前述蒯越为光禄勋外,韩嵩被任为大鸿胪,王粲被任为丞相掾,刘先被任为尚书,他们一转身都投在了实际由曹操控制的朝廷名下。刘琦赤壁战后被刘备表为荆州刺史,建安十四年(209年)病逝。

刘琮归曹后被任为青州刺史

刘表前期虽然也算奋发有为,但实际上他是一个遇事犹疑的文化人。这种人在太平盛世,会是一个受百姓爱戴的循吏,但在乱世,就只能是一个悲剧。

或者我们可以说得更直白点:“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的荆州,就是三国时期的中东,曹刘孙三大霸主都对此垂涎三尺。拥有“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却没有争霸之志的刘表,根本就守不住。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

0 阅读:20

群众魏蜀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