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是如何推翻隋朝的统治?

太璞石 2024-01-01 18:52:25

李渊,北周天和元年(566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在长安出生。祖父是南北朝西魏时期八柱国之一、官至太尉的李虎,父亲是北周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的李昞,母亲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官至大司马、隋文帝杨坚的岳父独孤信的第四个女儿独孤氏,姨父是隋文帝杨坚。

李渊家门显赫,是西魏、北周、隋朝时期的世族大家,家族势力盘根错节。西魏时期,曾被赐姓大野氏;北周时期,李渊祖父被追封为世袭罔替的唐国公;隋朝时,李渊的亲姨母就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和上层统治集团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李渊七岁时,父李昞去世,李渊袭封唐国公。李渊

李渊

一、效力隋廷,朝中有人好办事

开皇元年(581年),隋朝建立后,李渊入朝担任千牛备身,也就是皇帝贴身禁卫武官。由于和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的关系,李渊备受亲近器重,这期间官运亨通,历任谯(今安徽亳州)、岐(今陕西凤翔)、陇(今陕西陇县)三州刺史。

隋炀帝杨广即位初期,李渊历任荥阳、娄烦郡的太守,也就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大业九年(613年),李渊被调入宫中,担任卫尉少卿,掌管宫中禁卫,负责皇帝安保工作。后隋炀帝杨广征伐高句丽时,李渊在怀远镇负责督运粮草。同年六月,杨玄感起兵反隋,李渊奉命镇守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兼任官右诸军事。从这里看出,杨广对这个表哥还是很信任的,把后方的行政和军政都交给了李渊负责。李渊为人洒脱,不以贵贱看人,利用这个机会广交天下英豪,但却遭到杨广的猜疑,李渊不得不纵情酒乐、收受贿赂,自污以自保。

大业十一年(615年),杨广巡幸汾阳宫(故址在今山西省宁武县西南管涔山),任命李渊为抚慰使,到山西、河东等地巡查。李渊巡查到龙门时,发现龙门人毋端儿聚众起义,当即率兵出击。彼时,五十岁的李渊竟能连射七十发,发发命中。最终起义军败逃,毋端儿战死,李渊杀敌万余,俘虏六万多。李渊把尸体铸成京观,以恫吓百姓。所谓京观,就是战胜敌人后,为了炫耀威吓作乱者,把敌人的尸体收集起来,垒土做成高冢。之后,李渊又击败了叛军柴宝昌,降服其部下数万人。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十二岁的李渊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成为山西河东的最高军政长官。

隋炀帝杨广

二、举兵反隋,我命由己不由天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的烽火点燃全国,隋朝的统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隋炀帝杨广荒淫无度,暴虐多疑,动辄就屠戮大臣,更加剧了隋朝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因此,李渊到任后,就开始积极秘密筹谋,暗地培植力量。

彼时,李渊所在的山西太原面临着两股势力的侵扰,一是历山飞的农民起义军,二是边境的突厥军队。李渊在雀鼠谷击溃了在太原活动的历山飞属下甄翟尔部众,暂时稳定了山西局势,但是其部下副留守高君雅和马邑太守王仁恭在对突厥入侵的防御战中失败,导致了隋炀帝杨广下令要拘捕李渊进京和斩杀王仁恭,虽然之后予以赦免,但是此事加速了李渊举兵反隋的动作。

自此,李渊加快举兵反隋的步伐,不断招兵买马增强自己的实力。一是作为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军事家,李渊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招降纳叛,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二是让其次子李世民在河东秘密结交有志有才的英雄豪杰,网络天下英才,培养自己的精英势力。

李渊此人胸怀济世达人的韬略,心藏雄霸天下的野心,但在大事之前优柔寡断,始终不能下定决心起兵反隋。这期间,发生了两件事,终于坚定了他起兵反隋的决心。

第一件事是李世民暗中谋划、推波助澜。彼时,李世民与在狱中结交的好友晋阳县令刘文静已暗中谋划起兵事宜,并确定了作战方案,但苦于李渊优柔的性格不敢据实相告。之后晋阳宫的副监裴寂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趁李渊醉酒之际,把晋阳宫里杨广的美人送了两个到李渊床榻之上,酒后乱性,事后再把起兵计划告诉李渊,逼李渊下定决心。杨广此人荒淫无度,且喜欢游山玩水,在各个地方都建有行宫,宫里也网络各地的美人居住,每到一处,就可饮酒作乐、纵情声色。虽然杨广这样的女人很多,但是李渊睡了杨广的女人,给皇帝戴了绿帽子,被知道了肯定是要杀头的。不得不说,裴寂此计的毒辣。

第二件事是李渊手下鹰扬校尉刘武周在大业十三年二月发动兵变,杀太守王仁恭,占马邑;三月破楼烦郡,占汾阳宫,并得到了突厥的支持,已成气候。在江都巡幸的杨广听了之后暴怒,李渊,你连山西都管不好,部下都反叛了,你是干什么吃的,赶紧派人把李渊抓到江都来治罪。李渊知道后惊恐不已,李世民一看,时机已到,老爹,赶紧动手吧,这刀架到脖子上了,再不动手脑袋都没了。但是反复无常的杨广又马上赦免了李渊。李渊这小心脏啊,折腾地心脏病都快犯了。李世民的心腹裴寂等人赶紧煽风点火,推波助澜,杨广这性格,有一就有二,何况,老大,你这都折腾两回,赶紧起兵吧。

最终,李渊下定举兵反隋的决心。当即打出刘武周、防备突厥南下的口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兵分三路;一路派李世民、长孙顺德及刘弘基等人到各地募兵,月余便集结近万人;一路暗中派人往蒲州召儿子李建成、李元吉至晋阳,准备起事;一路派刘文静持李元手书、备厚礼到突厥始毕可汗处,请求结盟,始毕可汗承诺支持李渊起兵。

李渊

三、攻取长安,灭隋自立终成帝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三十日,万事俱备,李渊按照手下裴寂和李建成兄弟的建议,打出“废皇帝而立代王,兴义兵以檄郡县,改旗帜以示突厥”的口号,自立为大将军,设置自己的办事机构。封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率领左三统军;次子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领右三统军,各自筹办自己的办事机构。同时开仓放粮,继续招兵买马,扩充实力。

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五日,李渊在晋阳召开誓师大会,发兵三万,沿汾河谷道南下攻取隋朝都城长安。盟友始毕可汗送来战马千匹助拳,驻军楼烦的原西突厥特勤阿史那大奈也率兵相助。李渊行军至贾胡堡(今山西灵石西南)时,代王杨侑派遣虎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两万屯霍邑(今属山西),左武候大将军屈突通领数万人屯河东,在李渊进军的必经之路上阻击李渊。

李渊夺取长安总共有三场经典战役,分别是霍邑之战、围困婴城和长安之战。

(一)霍邑之战

彼时,秋雨连绵,道路泥泞,大军粮草不济,更有谣传突厥将同刘武周趁虚袭击李渊的大本营晋阳,刘文静出使未归,众人不知虚实,一时间军心不稳。李渊召集诸将议事,以裴寂等文臣主张回援晋阳,固守根据地再谋求后续发展;李世民和李建成则认为,应该继续进军。最终李渊拍板,继续进军。

八月,天晴放晴,军粮已到,李渊率领部队攻打霍邑。霍邑城防坚固,李渊采取示敌以弱,诱敌深入的计策。首先派轻骑挑战,守将宋老生率领三万兵马从东门、南门迎战,李渊指使骑兵慢慢退却,将宋老生引到城外一里多地,用步兵牵制宋老生主力;而后派李世民、李建成绕后,断其退路,前后夹击。在激战的过程中,更是用了心理战,派人高呼已斩宋老生,使其军心不稳,阵势大乱。李渊率军趁势出击,击杀宋老生,后挥军攻克霍邑。之后占临汾,克绛郡,大军直抵河东龙门县。

这场战斗充分展现了李渊的军事指挥才能,虽然敌方将领宋老生犯了大将失位、轻敌冒进的守城大忌,但李渊能在战役进行中,随机应变,及时调整,确实展现了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的能力。

(二)围困婴城

攻克霍邑,大军抵达龙门县后,李渊也是喜事连连。

其一是刘文静出使归来,给李渊带来了始毕可汗麾下五百精锐兵士和两千匹战马;其二是李渊在关中的亲属得知李渊率军到来,纷纷响应。女儿李氏在鄠县散尽家财,招集亡命之徒,招降邻近的各路义军,竟然达七万余众,自称娘子军;从弟李神通也在鄠县起兵,率部众数千人来投;女婿段纶在蓝田起兵,也有部众万余人。其三是李世民一路西进,招抚官吏,招降义军,也聚集了九万的兵马;其四是彼时,隋炀帝远在江都,鞭长莫及,而关内兵力空虚;同时中原瓦岗军和王世充正在激战,也无暇西顾,这些都给李渊攻取长安创造了有利条件。

彼时,隋将屈突通汲取了宋老生的失败经验,面对来势汹汹的李渊,固守河东婴城。李渊一看,好小子,婴城城池坚固,你缩到王八壳子里,我攻城不但伤亡太大,也会错过夺取长安的最佳时机。当即和幕僚团、将军商议,想要驱兵直取长安。裴寂认为,如果不能拿下河东,大军攻取长安将会陷入腹背受敌之境;李世民认为,兵贵神速,应该挟胜势力速攻长安。

李渊综合考虑,取长补短,决定留军围困婴城的屈突通,其余兵马兵分三路,一路自己亲自率领自壶口渡河,直奔长安;一路由李建成、刘文静率领王长谐的数万人驻扎在永丰仓(今陕西华阴东北),扼守潼关,防备东方的援兵;一路由李世民率领刘弘基的数万人马,攻取渭水以北的土地,与主力成钳制长安之势。

(三)攻占长安

大业十三年(617年)十月,李渊率领二十万大军抵达长安,驻扎长安城东的春明门,修整攻城的器具,囤积士军马的粮草。十一月九日,唐军发起总攻,势如破竹,攻入长安。彼时,李渊兵强马壮,军队挟大胜之势而来,准备充分;而隋朝在关内兵力空虚,接连在霍邑、河东受挫,再加上隋朝已朝不保夕,君臣离德,将士离心,百姓更是不拥护隋朝的统治,综合这些因素,李渊攻取长安才能唾手可得,不费力气。

李渊入城后,第一是勒令军队严明纪律,不得烧杀抢掠;第二是安抚百姓,约法十二条,废除隋朝的严苛的禁令;第三是把代王杨侑从东宫接到大兴殿后,自己在东宫坐镇,便于控制;第四是杀右翊卫将军阴世师、京兆郡丞骨仪等隋朝死忠分子,震慑宵小;第五未大加更换京中官员,而是维持原样,保证平稳过度。

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十三日,李渊拥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李渊被授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录尚书事,进封唐王,武德殿为丞相府,武德殿是长安皇宫中毗邻东宫的一座宫殿。朝中的一应事务都归相府统筹安排,设立自己的官署,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李纲为司录。同时封李建成为世子,李世民为秦国公、京兆尹,李元吉为齐国公。

自此,李渊完全掌控了关中的局势。义宁二年(618年)三月,杨广在江都之变中被禁军将领杀死,李渊加紧了篡夺皇位的进程。同月,隋恭帝进拜李渊为相国,总司百揆,享受九锡之礼。五月,隋恭帝命李渊佩戴十二旒冕,建天子旌旗,出入用皇帝的车驾。后隋恭帝被迫下诏禅位。6月18日,53岁的李渊在长安太极殿即皇帝位,国号为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

李渊

图片素材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阅读:109

太璞石

简介:轻点红尘,洒脱执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