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灭亡,崇祯皇帝朱由检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

太璞石 2023-12-27 19:25:36

朱由检,万历三十八年(1611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出生在北京紫禁城慈庆宫,是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母亲是淑女刘氏,哥哥是天启帝朱由校。

天启二年(1622年)九月二十二日,朱由检受封信阳,因未出阁,封地在京城。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朱由校因落水后身体久治不愈,最终不治身亡,无子嗣。按照《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继位原则,朱由校传位给弟弟朱由检。八月二十四日,朱由检在百官的劝进中,于皇极殿即皇帝位,年号崇祯。

一、养韬晦,明哲身,潜龙翔底待风云

朱由检虽然生在了帝王之家,但是他的童年、他成为王爷的期间并非过得尽如人意。尤其是魏忠贤当权时期,朝堂上波云诡谲,即使是皇帝弟弟、富贵王爷的朱由检也是过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小时候,朱由检的生母淑女刘氏并不得宠,朱常洛喜欢是二李,也就是东、西李选侍。朱由检五岁时,刘氏因为朱常洛的责骂忧愤而死。朱由检也被朱常洛送给西李选侍抚养。这个西李选侍就是移宫案的主谋之一。彼时,朱由校也是由李选侍抚养,这对难兄难弟迫于西李饿淫威,日子过得相当清苦,同时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移宫案后,朱由检就换成西李选侍抚养。

朱由校即位后,朱由检被封为信王,因为还未到出阁读书的年纪,就一直待在宫中。天启五年(1625年)十一月十二日,朱由校下诏为信王朱由检选妃,这个意思是弟弟啊,你也老大不小了,不能老在宫里待着吧,赶紧成家搬出宫去,逍遥快活去吧。结果又是选秀、又是加冠,一边纳策,一边选址,折腾了小一年,才看到新娘。

朱由检当信王时,明朝朝堂上正是魏忠贤和东林党斗的如火如荼的时候,身为藩王,自然不能参与政事,却也不得不小心谨慎,明哲保身。朱由检读诗书读到十长侍弄权、董卓暴虐乱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那是咬牙切齿,深恶痛绝。再想到本朝魏忠贤弄权乱政,残害忠良,每每想到皇兄被蒙蔽,都是感慨不已。但是在魏忠贤面前,朱由检颇有城府,从不面露厌恶。对于魏忠贤派党羽巴结自己送来的稀罕物品,朱由检也是厚赏回报,但是却不仅不喜欢,反而暗中记住魏忠贤的羽翼爪牙。

二、图中兴,除奸佞,大厦将顷太难抗

朱由检即位后,面临两大难题,一个是内忧,当务之急要铲除魏忠贤及依附他的阉党集团;二是外患,如何抵御后金的并收复被后金占领的辽东。

攘外必先安内。在位初期,为安抚魏忠贤,朱由检还是像朱由校在时一样,该赏赐的一样不少,该封官的一次不落,但是这些并不能消除魏忠贤心中的不安。他以退为进,天启七年九月初一,上梳请辞东厂提督之职,以试探虚实。朱由检虽年轻,却工于心计,知道这是试探。当然是不允许,反而对其大加宽慰以安其心。魏忠贤仍然犹疑不定,九月初四,再次让其党羽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请辞,二次试探,朱由检也不允。九月二十九日,摸不清新老板脉搏的魏忠贤决定,收缩势力,防守以待时机。上梳乞求停止为其建立生祠,朱由检表示以前建的依然保留,暂时不修新的,并夸奖其居功不自傲。同时为了进一步打消魏党的疑虑,朱由检把自己的登基大典交给魏忠贤操办,并以东江战功为名,给魏忠贤、王体乾等荫官,这里荫官就是给他们的家属一些官职,大多是锦衣卫官职。

朱由检的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魏忠贤及其党羽,极大程度降低了魏忠贤临死反扑的几率,为后期彻底铲除魏党争取了必要的时间。

魏忠贤的倒台源于阉党内讧。当时阉党五虎之首的崔呈秀遭到阉党成员南京通政使杨所修、云南道御史杨维垣的参劾,最终于十月二十一日倒台。之后,弹劾魏忠贤的奏折像雪花一样飞到了朱由检的桌前,其中以贡生钱嘉征言辞最激烈,列举了魏忠贤十大滔天之罪;一是并帝,二是蔑后,三是弄兵,四是无二祖列宗,五是克削藩封,六是无圣,七是滥爵,八是掩边功,就是朘民,十是通同关节。魏忠贤知道后,赶紧跑到朱由检面前痛哭流涕,连呼冤枉。朱由检根本不为所动,这是图穷匕见的时候,你这些祸国殃民的事我可是早就知道。

十一月初一,朱由检下旨将魏忠贤的罪名昭告天下,贬他去凤阳祖陵管理香火。但是魏忠贤真是作死,出城时带了大量随从,朱由检知道后,下旨逮捕进京。魏忠贤闻到风声,知道自己大势已去,自缢而死。之后魏忠贤对食客氏被杖杀,崔呈秀自缢。

同年,朱由检为东林党平反冤狱,把魏忠贤的案件定性为钦定逆案,将魏忠贤等255人定为“逆党”,魏忠贤和客氏被凌迟戮尸,其党羽或处死,或削籍,或充军,从而实现了拨乱反正。

解决完魏忠贤的内患后,不再束手束脚的朱由检开始励精图治,力图挽回明朝的衰落,期望重现中兴之治。我们不得不说,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个异常勤勉的皇帝,他夙兴夜寐,废寝忘食,忙于国事,始终坚持经筵和日讲,时常召见重臣商议国事,甚至有时候半夜还传达圣旨。但是一则大明沉疴已久,病入膏肓,数朝荒唐之君的统治,让大明江河日下;二则朱由检志大才疏,有些事情,光勤奋是弥补不了的,有时候还得看天分。

就拿任用大臣这种事来说,朱由检即位初期,为补充阉党去除后留下的权力空白,朱由检采取听天由命式抓阄法任命内阁大臣,这就有点滑天下之大稽了。彼时,大明内忧外乱,时局艰难,本应择取有大志、有才能、有毅力之人担当内阁首辅重任,整饬吏治,洗刷积弊,充裕国库,整备军事,沉疴需用猛药,这时决不能迷信上天那虚无缥缈的运气。这种做法也导致了崇祯时期,内阁走马换将,谁也干不好,谁也干不长远,充分说明朱由校用人不良,刚愎自用的性格。

朝堂外,困扰朱由检最大的难题就是后金的侵略。他将这一重任交给了曾在天启末年取得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的原辽东巡抚袁崇焕。袁崇焕向朱由检保证,老板,你瞧好吧,五年之内,必定平定外患。朱由检一听,这个好,我就喜欢你这样有胆识有谋略的,封你为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右副都御使,给你便宜行事之权。你瞅瞅,这权力可是老大了,这相当于把军队的使用权和军队监察权一起交给了袁崇焕,还给他便宜之权,这可就是军政一把抓了。但是老袁同志还感觉不够,要求吏部和兵部的用人、户部的转饷和工部的制造都要归我统一调配,希望老大不要听信谗言,说我权大欺主。朱由检也是都同意了,你说咋干就咋干,一条龙服务送到家,又赐给他尚方宝剑,随即袁崇焕奔赴前线。

三、杀大将,魂断肠,大明王朝就此亡

袁崇焕到任后,对内整顿防务,严明军纪,同时委任得力干将驻守要隘,祖大寿守锦州,何可纲守宁远,赵率教守山海关;对外联络明朝藩属蒙古哈剌慎朵颜三十六家,开市打赏,厚恤安抚。

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五日,袁崇焕以冒领军饷,贪污受贿的罪名,先斩后奏杀了驻守朝鲜皮岛的东江总兵毛文龙,随后上疏请罪。说到这毛文龙,不得不说天启后期的东江战役,毛文龙有一次偷渡鸭绿江抓了一个清军的将领,结果得到朝臣大肆吹捧,封了个东江总兵。毛文龙没啥本事,两万多的队伍领着十万的粮饷,没事就在朝鲜挖人参,魏忠贤在位时,毛文龙和其关系暧昧,对清军作战也是屡战屡败,但是这些朱由检不知道。在他的认知和朝臣反馈的毛文龙,是一个能征善战,打败清军的将领。所以,袁崇焕杀了毛文龙,朱由检很震惊,这不是自断一臂吗,但是转眼一想,既然把辽东军务尽数托付给袁崇焕,毛文龙也死了,现在追究毫无意义,只能寄期望于袁崇焕的五年平辽,并且为了安抚袁崇焕,还下旨说,你做得对,朕没看错人。但是这件事,在崇祯皇帝心里埋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

崇祯二年十月,后金可汗皇太极假途灭虢,西征蒙古途中掉头攻明,兵分三路突破多处长城关隘,直奔山海关。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在遵化拦截不成,战死。袁崇焕从宁远回防蓟州堵截,也以失败告终。后金大军一路奔袭,直接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己巳之变。在这之前有两次被人打到北京城下,一次是正统时期,朱祁镇土木堡之变后,瓦剌军攻打北京;一次是嘉靖时期,朱厚熜在位时,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因对明朝贡市不遂而发动的战争,叫庚戌之变。

袁崇焕一看,老板都被围了,赶紧舍命去救吧。率军在广渠门外与后金军激战,迫使后金军退却。朱由检在平台召见袁崇焕等将领,向朱由检表达了现在形势的严峻性,想要带兵入城防守,但是朱由检心中起疑,没有允许。与此同时,温体仁上密疏弹劾袁崇焕通敌,而皇太极也用反间计,让被俘的明朝太监听到汉人将领鲍承先、高鸿中等谈论袁崇焕里通后金之事,然后放回北京。至此,朱由检刚愎多疑的性格就暴露无遗,他斥责袁崇焕,你擅自做主杀了领兵作战的大元帅,才有今日的事情;现在又不能抵御后金的侵略,你的五年平辽兑现在哪里?直接就把袁崇焕逮捕入狱。之后,皇太极看拿不下北京,就撤兵挥师。

崇祯三年八月十六日,朱由检以付托不效、专恃欺隐、纵容哈剌慎卖粮间接支援后金、图谋议和、纵敌不战、遣散援兵等罪状,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可怜袁崇焕五年之约还未到,就以赴黄泉,至此,辽东门户再无大将能担当重任,皇太极对辽东等地也是予取予求。

和外患同样严峻棘手的是内乱。明朝末期,陕西和河南等地连年天灾,粮食歉收,又遭逢蝗灾,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大量流民混合到一起,各地相继爆发了农民起义。由于明朝剿抚政策失当,总行政长官频繁更换,再加上起义军流动性强,导致流寇越剿越多,摁起葫芦起了瓢,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起义军逐渐做大,已成尾大不掉之患。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李自成与朱由检谈判未果,李自成长驱直入攻陷北京城,朱由检在煤山自缢身亡,自此,大明一朝就此断绝。

图片素材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23
评论列表
  • 2024-01-29 07:16

    昏君,负有直接领导责任

太璞石

简介:轻点红尘,洒脱执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