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乱三曹还是八卦恶趣味?围绕文昭甄皇后的那些事儿

群众魏蜀吴史 2024-05-26 08:11:45

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三国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即位半年的曹丕,派使者到邺县,将甄夫人赐死。据说甄夫人出殡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相当之惨烈。

电视剧《三国演义》文昭甄皇后剧照

一、无极甄氏

文昭皇后甄氏,中山无极(今河北无极)人。

甄氏是汉平帝时太保后承甄邯的后人。无极甄氏在新莽时期权倾一时,世代袭二千石之职,成为中山望族。

甄氏的父亲甄逸曾任上蔡(今河南上蔡)令,母张氏是常山(治元氏,即今河北元氏)人。

按王沈《魏书》,甄逸共有三男五女:长子甄豫早亡;次子甄俨被举为孝廉,后为大将军掾、曲梁(今河北邯郸)长;三子甄尧也被举为孝廉。甄氏的四位姐姐分别叫甄姜、甄脱、甄道、甄荣,偏偏没有甄氏的名字。时下所称的甄氏名甄洛、甄宓等,其实是从曹植《洛神 赋》中来的,当不得真。

甄氏出生于汉灵帝光和五年十二月(183年1月)。作为后来被追谥为皇后的人物,各种天降祥瑞自不必说。在甄氏三岁时,其父甄逸去世,甄氏小小年纪哀号不已,因此受到乡邻关注。后来相士刘良相甄兄妹后,指着甄氏说:“此女贵不可言。”在封建时代,贵不可言,就是变相地说男为帝、女为后。

甄氏从小少年老成。在她八岁时,府外有耍马戏的,她几个姐姐都上高楼观看,她却不闻不问。她几个姐姐就问:“你不稀罕啊?”甄氏说:“这可不是女孩子该看的东西!”

她九岁时,喜欢读书,而且见字即识。她还偷着用哥哥的笔砚,她哥哥笑她:“女孩子就应该学女工,你难道以后要做女博士吗?”甄氏一板一眼说:“我听说过去的贤女,没有不学习前世成败,并以此警诫自己的。如果不读书,怎么学习前人呢?”

我们以今天的观念来说,甄氏这叫装大人、了无少年乐趣,但古人就认为,这是志向远大,以后必成大事。

灵帝末年朝政日非

灵帝末年,朝政日非,各地兵祸不断,加上灾荒连年,各地百姓为了活命,纷纷将家中的金银珠宝贱卖换粮。这时,万恶的地主阶级甄家,因家里广有存粮,就趁机将这些宝物收为己有。

甄氏这时仅有十几岁,但已是见识不凡。她对母亲张老太说:“老娘唉,你听没听过一个成语叫‘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张老太急眼道:“说人话,别拽那没用的。”甄氏就说:“这么说吧,乱世求宝,这是自取其祸。我看不如开仓放粮,救济乡邻,这样一可免祸,二是广施恩惠,岂不是好?”

张老太能拉扯这一大家子,也不是凡人,就听从了甄氏的意见,打开粮仓,无偿放粮。

后来甄氏十四岁时,她二哥甄俨又去世了。甄氏十分哀伤,对寡嫂非常尊敬,时常帮助嫂子打理家务。张老太操持家务习惯了,为人做事不免有些家长气息,对姑娘老帮儿媳妇做这做那有点看不上眼。甄氏又对老娘说:“我哥不幸早亡,嫂子年少守寡,还要照看侄子。人家虽然是媳妇儿,但您得当女儿待啊。”

张老太一听,是这个理,她一来为女儿懂事高兴,二来对待儿媳苛刻自责,不免流下一把老泪。从此之后,她让女儿和儿媳妇更多走动,两人甚至起居都在一起,关系亲密,像一对姊妹一样。

这,就是家风家教的作用。

二、先袁后曹

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年),冀州牧袁绍的次子袁熙娶了甄氏为妻。后来,袁绍败公孙瓒,以袁熙为幽州刺史。袁熙到幽州州治蓟县(今北京市)赴任,甄氏则留在冀州州治邺县(今河北临漳),侍候婆婆刘氏。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邺城,随军的曹操之子曹丕先期进入袁府,见到一老一少两位妇人,其中年轻的蓬发垢面躲在年长者后面哭泣——说起来,乱世年月,年轻女性故意弄脏脸面,也是为了自保。

曹丕就问二人是谁,年长者答他是袁绍之妻刘氏,年轻者则是他的儿媳妇甄氏。刘氏为巴结曹丕自保,还把甄氏的脸抬起来,让曹丕看。曹丕撩起甄氏乱发,用布擦去脸上泥垢,露出一张美艳绝伦的面庞(参见)。曹丕一眼沦陷,就请求曹操让他纳了比他大五岁的甄氏为妻。

刘氏可称三国恶妇代表

南朝刘义庆所作《世说新语》则说,曹操听说甄氏贤淑貌美,进邺城后就令人召见想据为己有,不想曹丕已捷足先登,他只好作罢。这个我们稍后再详说。

且说甄氏嫁曹丕后,得宠数年,并为曹丕生下儿子曹叡和东乡公主曹氏。

而甄氏越是得宠越是谦逊。她曾对曹丕妾室中,受宠幸的劝勉上进、受冷落的安慰开导,俨然成了曹府知心大姐。在与曹丕闲饮时,也常劝他多纳贤淑,开枝散叶。这样开明的女人,曹丕当然高兴。

曹丕妾室中有位任氏,可能惹曹丕不高兴,曹丕要休了她。甄氏劝曹丕说,任氏是世家大族,德言容功,都过于我,这样做不好吧?曹丕生气说,任氏性格急躁,还不温柔,几次怼我,我实在是受不了她。甄氏又说,如果休了任氏,就会有甄氏受宠别人遭冷的传言。这实际上是在变相劝导曹丕,可是曹丕还是把任氏给休了,不过甄氏的贤名传得更远。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废三公,自领丞相。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三子同时被封县侯,曹丕以五官中郎将为丞相之副(参见)。同年,曹操西征关中,曹操卞夫人随行,至孟津(今河南洛阳)因病留下。当时曹丕和甄氏留在曹操大本营邺县,甄氏听闻婆婆有病,又不能前去照顾,一时心急火燎,偷偷哭泣。后来卞夫人身体好转,左右告诉甄氏,她还不信,直到卞夫人来信告诉她,她才转忧为喜。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得胜回到邺县,甄氏前去迎接,见到卞夫人,两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卞夫人因此说:“你真是个孝顺的好媳妇儿啊。”

甄夫人被赐死时卞太后居然没发声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称魏王。同年,曹操东征孙权,卞夫人、曹丕、曹叡、东乡公主一同前行,甄氏因病留在邺县。次年九月,东征大军返回,卞夫人看到甄氏反而更加容光焕发,就问她儿女不在身边,为什么没有一点忧色?甄氏回答说,儿女跟在奶奶身边,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这就不但是孝顺,而且是会说话了。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被立为魏王太子(参见)。相应的,甄氏成了太子妃。

一切看起来和睦熙顺,不想形势突然急转直下。

三、废杀疑云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去世,曹丕继魏王位,改元延康。封曹叡为武德侯,显示有立其为储的念头。

同年六月,曹丕东征孙权,甄夫人留在邺县。十月,曹丕篡汉建魏,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改元黄初。

这时,曹丕和甄氏之间的关系,却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以至于后来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按《三国志》的说法,二人关系的疏远,是因为已降位为山阳公的刘协,将两个女儿嫁给曹丕为嫔,另有郭贵嫔和李、阴两位贵人一并受宠,因此惹得甄夫人失意,并口出怨言,因此惹怒曹丕。黄初二年(221年)六月,曹丕赐死甄夫人,并将之安葬邺县。但这和前述要曹丕多纳嫔妃的甄夫人怎么看也不是一个人。

甄夫人被曹丕赐死原因成谜

王沈《魏书》说,曹丕称帝后,到邺县迎甄夫人到洛阳为后,甄夫人却说,立后应慎选,以兴宫内教化,而她自己愚陋,加之多病,不堪其任。曹丕三下诏书,甄夫人都辞让不就。曹丕就想着秋天天凉了再说,不想甄夫人竟一病不 起,以致次年病亡。曹丕为此哀痛不已,特追赠甄夫人皇后印绶。但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认为,这是以虚假的谎言在粉饰事实,根本不可信。

《资治通鉴》《汉晋春秋》《魏略》则说,甄夫人被赐死,是因为郭贵嫔进谗所致。而且,甄夫人出殡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相当之惨烈。这个郭贵嫔,后来被立为后,即文德郭皇后。她的事我们稍后再说。

总之,这件事处处流露出诡异和不合情理。

结合下文曹叡即位后所作所为,个人倾向于是郭贵嫔进谗所致。

有关甄夫人的故事,还有一女乱三曹的传说。这个说法虽然近年在影视剧中大行其道,但其实不是当今的首 创,历史上早已有。

曹操和甄夫人的故事,就我所知,是起源于前述《世说新语》。但《世说新语》只是本笔记小说,当不得历史来读。《世说》中说,曹操进邺城后,听手下说“五官中郎已将去”,因此作罢。但曹丕封五官中郎将是在建安十六年(211年),这时怎么可能有这种称呼?这个说法出名,是因为《资治通鉴》也作了记载。但卢弼说,《通鉴》明显是延用了《世说》,不足以采信。卢弼提出,曹叡可能不是曹丕的亲子,曹丕杀甄夫人,是为了掩盖真 相。这就更难探究竟了。

还有两件事,也常被用来说曹操对甄夫人爱护有加。一是曹丕有一次请邺下文人到府饮酒,甄夫人出来敬酒,其他人都低头不敢看,建安七子之一的刘祯却抬头平视。这事后来传到曹操耳朵里,他大怒,差一点判了刘祯的死罪(参见)。另一个是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爱子曹冲去世,曹操后追封曹冲为邓哀侯,聘甄氏家族中亡女为妃,与曹冲合葬,并过继曹冲胞弟曹据之子曹琮为曹冲之后(参见)。但前者是对刘祯不敬的惩处,后者是对曹冲早夭的痛惜,也说不上有什么不伦之情。

一女乱三曹只可当八卦听

有关曹植和甄夫人的故事,应该是起于南朝萧统的《昭明文选》。按《昭明文选》,曹植曾求娶甄氏,但曹操将其许配曹丕。甄氏亡后,曹丕将其遗物玉带金镂枕送给曹植。曹植抱枕到洛水,梦到甄氏已为洛水之神,遂写下千古名篇《洛神赋》。《昭明文选》是一本诗文集,也当不得史。《洛神赋》原名《感鄄赋》,其实是曹植被封鄄城王后过洛水而作(参见),只是由于鄄、甄相近,才被后世解读为《感甄赋》。而由于朦胧派诗人李商隐的那句“宓妃留枕魏王才”,才使这一传说成为韵事。

总之, 甄夫人的死,各种说法都有,但都经不起研究。

四、身后荣宠

曹丕赐死甄夫人,她并没有封后,那文昭甄皇后是从何说起的呢?这是她儿子曹叡追封的。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去世,甄夫人之子曹叡即位,是为魏明帝。

曹叡当年曾因母亲被赐死而从公降为侯,他是靠着隐忍不发才勉强保住了储君的位子。而郭贵嫔被封为皇后,还成了曹叡的嫡母(参见)。

曹叡登上皇位,即令追谥甄夫人为文昭皇后,同时令司空王朗持节,以太牢之礼祭于甄皇后陵,又为她特立寝庙。

明帝太和元年(227年),曹叡又以中山国魏昌县(今河北无极)安城乡一千户,追封文昭甄皇后父亲甄逸,谥曰敬侯。以甄逸嫡孙甄像袭安城乡侯爵。后来,曹叡又多次梦到母亲,于是对舅家按亲疏远近,分别进行录用、赏赐,前后赏赐达万两。又升甄像为虎贲中郎将,充为内侍。当年,甄皇后母亲张氏去世,曹叡戴孝参加葬礼,百官陪同。

太和四年(230年),曹叡又以文昭甄皇后陵墓低矮简陋,使甄像兼太尉之职,到邺县祭告后土,改葬朝阳陵。甄像完成任务回到洛阳,升为散骑常侍,主顾问。

曹叡对舅家的封赏已超出常理

明帝青龙二年(234年),曹叡再追谥文昭甄皇后兄甄俨为安城乡穆侯。同年夏,吴军进犯扬州,曹叡以甄像为伏波将军,持节监诸军东征,以图为甄家建立军功。大军返回后,甄像如愿升为射声校尉。

可惜的是,青龙三年(235年),甄像即去世。曹叡又追赠甄像卫将军,谥魏昌县贞侯,并由其子甄畅袭爵。又封甄畅之弟甄温、甄韡、甄艳皆为列侯。青龙四年(236年),曹叡再下诏,改甄逸、甄俨安城乡侯为魏昌县侯,封甄俨夫人刘氏为东乡君,追封甄逸夫人张氏为安喜君。

明帝景初元年(237年),朝议魏室七庙排序,又追录文昭甄皇后功德,以其寝庙和魏室宗庙一同永享祭祀,并记于金册,传之后代。

曹叡还对诸甄礼遇有加。这时的甄畅年纪尚小,曹叡即以其为射声校尉,加散骑常侍,并为他盖豪 宅。宅起之日,曹叡亲往验看,并令在后园为甄像的母亲建观庙。并以《诗经》中追念舅氏的“渭阳”典故,改小巷为渭阳里。可惜的是,甄像也在齐王嘉平三年(251年)去世。曹芳追赠甄像车骑将军,谥恭侯,其子甄绍袭爵。

曹叡对甄氏舅家的这些礼遇,已超出常理,并违背了曹丕当年以“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不封卞姓舅家的祖训(参见)。还有更出格的。

明帝太和六年(232年),曹叡爱女曹淑未满周岁去世,他追封女儿为平原懿公主,并为其立庙。他还让曹淑与文昭甄皇后已故侄孙甄黄合葬,并封甄黄为列侯。又不论辈分,将自己郭皇后的堂弟郭德,改姓为甄,作为曹淑和甄黄的子嗣。并封甄德为平原侯,袭公主爵。

为此,孙盛一顿恶批,说曹叡这是“违情背理,于此为甚”。

明帝青龙年间(233—237年),曹叡又封文昭甄皇后堂兄之子甄毅,及甄像的三个弟弟为列侯。嘉平年间(249—254年),曹芳再封甄畅的两个儿子为列侯。

文昭甄皇后侄孙女为曹芳皇后

后来,文昭甄皇后二哥甄俨的孙女,也即文昭皇后的侄孙女,又嫁曹芳为皇后。因此甄家在曹魏,也算一门两后,是除卞家之外的苐二大外戚。可惜的是,小甄后在嘉平三年(251年)二十二岁时即去世,谥曰怀,故史书称怀甄皇后(参见)。不过,曹芳后被废为齐王,晋氏代魏后更被降为邵陵县公,所以他去世后是以县公之礼安葬,更为悲催。

但与甄家一门荣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曹叡时期升为皇太后的文德郭皇后,却传说被曹叡逼杀,而且一如当年甄皇后故事,下葬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

这就更为文昭甄皇后的死亡蒙上了一层迷雾。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

0 阅读:7

群众魏蜀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