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经验分享:35岁深陷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如何回归正常

白影梅的笔记 2024-05-25 06:55:09
“精神病”,对于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会觉得陌生,然而,大部分人都觉得精神病患者是极为可怕的,要知道,精神疾病有着诸多的分类,像是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发育迟缓等,而今天,将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关于患有偏执性精神障碍的具体个案。 典型病例分析 小陈,35岁,在一年前家人发现小陈行为更加怪异,怀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怀疑电话卫星和窃听器正在监听自己,害怕泄露自己的秘密,表情也很呆滞,不知道吃喝,要家里人按时督促吃饭,趁家人疏忽会跳楼自残,父母的态度很恶劣。 小陈家人说:“跑遍当地大大小小的医院,当时诊断都是重度抑郁症”。 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后,小陈的症状并未得到改善,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偏执,不达目的不罢休,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小陈的家人在同村人的口中了解到,我在治疗精神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的医疗团队,于是带着小陈来到我这里咨询。 在面诊过程中,我发现到,小陈认为周围人都是鬼,凭空听到有人骂自己,认为自己的妹妹是自己的女朋友,怀疑饭菜有毒,会乱跑、翻墙,睡眠质量差。 入院后,结合病史特点及量表评估结果,我们诊断出小陈并不是抑郁症发作,诊断是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发作。 什么是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又称妄想性精神分类症,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类型,多发于青壮年、中年或更晚些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以各类妄想为主,妄想内容荒谬离奇、抽象、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和内心体验不协调,脱离了现实,并有泛化趋势,可伴有幻觉及感知综合障碍;患者的情感和行为常受幻觉及妄想的支配,可出现自伤或伤人行为。 偏执型的病因有哪些? 众多的研究及临床观察发现,这类患者具有较为显著的性格特点,比如那些具有偏执型人格或者素质比较敏感的人,像是具有敏感、多疑、容易激动、自尊心强、自命不凡、自我中心、爱好幻想等性格特征的人,一旦外部环境中出现应激事件,就有可能诱发精神症状,更为主要的是,心理社会因素甚至是导致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重要诱因,而且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小陈是偏执分裂怎么治疗的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患者对健康重要求高,宜选用不良反应小的药物,且以小剂量治疗为宜。 物理治疗:通过支持性的物理电抽搐ECT治疗、虽然能快速缓解症状,但还是得循序渐渐地给予患者解释、指导,以达到治疗目的。 心理干预:除了参加科室日常的集体活动、康复训练外,心理安抚1-2次/日,团体心理干预治疗1次/周。 落实治疗措施:科室日常的集体活动,协助完成如看电视、做游戏、欣赏音乐等;康复训练游戏治疗。 经过几个月的坚持治疗,小陈的精神症状得到控制,易怒、伤人的行为消失了,也能够更好地与周围的人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他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节奏,重新融入社会。
0 阅读:0

白影梅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