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所载遮遮掩掩的文德郭皇后,到底是贤后还是毒妇?

群众魏蜀吴史 2024-05-27 21:28:48

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三国魏明帝青龙三年(235年),郭太后逝于许昌宫,谥为文德皇后。而关于文德郭皇后之死的疑云,却越发浓重。

《军师联盟》中郭照原型就是文德郭皇后

一、字为女王

文德皇后郭氏,安平广宗(今河北广宗)人。

郭氏家世代为郡县级的官吏,其父亲郭永官至南郡(汉江陵,即今湖北江陵)太守,母亲董氏。郭永共有三男二女:长子郭浮,为高唐(今山东高唐)令;长女郭昱,接着就是郭氏;郭氏的下边,还有两个弟弟郭都、郭成。

这里需要对古人的称呼作一点介绍。如果看史书,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帝室女性,一般不知道名字。郭氏如此,文昭甄皇后也是如此。史书明载,甄皇后兄妹八人,其他几人都留下名字,唯有甄皇后无名,这就不是简单的“男 尊女 卑”可以回答的了。事实上,这涉及古代女性隐名的问题。古人认为,女性的姓名、八字,都有可能被对手以巫蛊害人,所以女性的名字,除直系亲属外,外人是不能知道的。越是尊贵的女性,越是要隐去名字。这个现象在唐以后更甚,女性甚至连姓都隐去,嫁人后只以夫姓称呼张大嫂、李大娘等。

继续说郭氏。郭氏出生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作为日后称后的人物,出生时自是少不了“天降异象”。郭氏从小聪明,郭永大为惊奇,说:“此女可是我家的女中王啊。”因此就给她起小名女王。

我之所以说女王是小名,是因为古人“男子冠而字,女子笄而字”。古时只有在男子二十行冠礼、女子十五行笄礼,以示成年后,才取表字。所以这个“女王”只能是小字,即小名,而且已为太守的郭永也不会为女儿取这么中二的表字。

女子十五行笄礼,笄就是发簪

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但是郭女王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即去世,又恰逢汉末离乱,她因此家道中落,飘零江 湖,后来流落到了铜鞮侯家,大概率成了一名婢女。

铜鞮(今山西沁县)属并州上党郡(治长子,即今山西长子),这个铜鞮侯具体是谁不可考。

汉献帝建安十 八年(213年),曹操称魏公,同时他还是汉丞相、冀州牧。这时他省并天下十四州为九州,并州划入冀州辖下(参见)。就是在此时,在铜鞮侯家的郭女王被选入曹丕府,并与比她小三岁的曹丕对上了眼。这一年,郭氏已经三十岁。

可能从小卖蒸馍,啥事儿都干过的缘故,郭女王非常有智谋。在曹丕、曹植夺嫡之争时,郭女王多有献谋,功劳颇大,因此更受曹丕的喜爱。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称魏王。次年,曹丕被正式册为魏王太子。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去世,曹丕继魏王位,封郭女王为夫人。同年,曹丕篡汉称帝,又封郭夫人为贵嫔。

《三国志》在此时,忽然莫名其妙地说了一句:“甄后之死,由(郭)后之宠也。”这就为文昭甄皇后的死也布下一层疑云。

《三国志》明载:甄后之死,由(郭)后之宠也

二、荣登后位

这里补充介绍一下曹魏后宫的设置。

曹魏沿汉制,皇帝正妻称皇后,其余妃嫔等分为十四等,皇帝之母称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但又略有改变。

曹操称魏王时,除王后外,又设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五等。郭女王被封为夫人,就沿用的这一制度,她的地位实际是甄王后下后宫苐一人。

曹丕称帝后,又增加了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郭贵嫔这个封号,还是仅次于皇后的存在。考虑到这时曹丕还没有皇后,郭贵嫔实际上是六宫之 首。

就是在这一情况下,《文昭甄皇后传》说:“(曹丕)践阼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甄)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黄初)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

参考前述“甄后之死,由(郭)后之宠也”,这就很值得玩味了。如果再参考《资治通鉴》《汉晋春秋》《魏略》的说法,则基本可以确认,甄皇后之死,就是郭贵嫔在背后使坏了(参见)。

接下来的一件事,更有意思。

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曹丕想立郭贵嫔为后,这时中郎栈潜上疏反对。栈潜说,古者帝王治天下,不但要有百官外辅,还要有贤后内助。所以黄帝迎娶嫘祖,舜帝迎娶娥皇、女英,她们都以贤名流传千古。而夏桀亡于妺喜、殷纣亡于妲己,则成为反面教材。故君主立皇后以慎,必取世家贤淑之女,统领六宫、虔奉宗庙、阴修教化。《春秋》之议,万无以妾为夫人之理。

曹丕赐死甄皇后的原因很蹊跷

栈潜更说,如今后宫有些嫔妃,仗着陛下的宠幸而僭越。若这些人登上后位,使卑贱之人骤然显贵,恐怕就会开后世以下凌上、乱自上起的坏头(参见)。

栈潜虽然以耿直进谏留名青史,但这样指着皇帝爱妃鼻子骂“贱 人就是矫情”的,只怕也只有宋朝时的黑脸老包怒怼宋仁宗可以相提并论了。

如果结合甄皇后与郭贵嫔的传闻,就可知道,恐怕当时这事已闹得满城风雨了。

据王沈《魏书》记载,郭贵嫔因此还上表辞皇后之任,但曹丕不理,强立她为皇后。

附带说一句,曹叡即位后,后宫又增加了淑妃、昭华、修仪,但省去顺成。明帝太和年间(227—233年),又重新册封夫人,位在淑妃之上。

因此曹魏后宫设置大致分十二等:贵嫔、夫人,地位仅次于皇后,其爵位朝臣无以相比。淑妃地位等同于相国,爵号等同于诸侯王。淑媛地位等同于御史大夫,爵号等同于县公。昭仪爵号等同于县侯,昭华等同于乡侯,修容等同于亭侯,修仪等同于关内侯,婕妤等同于中二千石,容华等同于真二千石,美人等同于比二千石,良人等同于千石。

三、恭肃简朴

郭皇后虽受异宠,但史书说她“心愈恭肃”“以孝闻”,就是虽然曹丕对她很好,但她为人更加恭敬小心,而且待婆婆卞太后非常孝顺。她还教导后宫,以致“六宫无怨”。不过,读后总让人有一种这是抄袭甄后事迹的感觉。

古人以孝治天下,推孝及忠

郭皇后兄弟早丧,这时她发达了,就让堂兄郭表过继给她的父亲郭永为后,曹丕就封郭表为奉车都尉。她母亲那边的亲戚刘斐与外地女子通婚,郭皇后听说了,特告诫家人:“亲戚婚嫁,自当找同乡门当户对的,不得恃强与他方人通婚。”这里郭皇后虽然谈到恃强凌弱,不过我觉得她更是对后族交结权贵的一种警示。

郭皇后姐姐郭昱的儿子孟武,到乡里求娶小妾,郭皇后又劝止他,并训诫家人说,如今由于战乱,女子人少,应当优当婚配前方将士,后族不得强娶人家为妾,希望不要自取其咎。她还诫劝郭表、孟武等人,汉代后族,少有全始全终的,究其原因,都是由骄奢所致,因此应时时谨慎。

郭皇后还性格简朴,不好声乐,常以汉明德马皇后为楷模要求自己。

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东征孙权,郭皇后留守许昌(今河南许昌)永始台。当时连阴雨下了百来天,许昌城楼多有倒塌。有关官员就奏请郭皇后移居别处,郭皇后却说,春秋时楚昭王出游,王后贞姜留守,大水来袭,贞姜以无昭王符命拒绝转移,终致丧生。如今皇上在远方,而我没贞姜之忧,何必转移呢?

以我们今天来看,这叫死眼子。但在古人观念里,这叫诚实、守信,是一种良好的美德,因此群臣一时不敢再进言。

黄初六年(225年),曹丕再征孙权(参见),行到广陵(治广陵,即今江苏扬州),郭皇后留于曹丕老家谯县(今安徽亳州)行宫。当时郭表留为宿卫,他无事可干,就想截水抓鱼。郭皇后听说了,对他又是一顿大义教化,郭表于是作罢。

还有件事也很有意思。

郭皇后和婆婆卞太后之间的关系也很诡异

有一次,骠骑将军曹洪门下舍人犯法。当初曹丕要借曹洪钱,曹洪不借,这时曹丕就下曹洪入狱,要处死他。卞太后听说后,前去求情,曹丕还是不答应。老太太就找到郭皇后,对她说:“如果今日曹洪死了,明天我就让皇帝废了你!”郭皇后就去找曹丕一哭二闹三上吊,曹洪终免死而废为庶人(参见)。

如果对比前述说郭皇后对卞太后很孝顺的话,就知道卞老太太对这位儿媳妇,也没有啥好脸色。这不更能说明点问题么?

更能说明问题的还在后面。

四、崩逝之谜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去世,甄皇后之子曹叡即位,是为明帝。

曹叡其实是个挺悲催的人物。当初甄皇后被赐死,他也因此从公降为侯,并几乎被剥夺储君。所幸他身边有一群品行端正的股肱重臣相辅佐,他才被没被废。后来因为郭皇后无子,曹丕诏令郭皇后抚育曹叡(参见)。

曹叡登上皇位,依惯例尊郭皇后为皇太后,她所居宫殿称永安宫。

曹叡对自己的生母甄皇后及其家族进行大肆封赏。当然,对其嫡母郭皇后家族也有封赏。明帝太和四年(230年),曹叡封郭表为安阳亭侯,又进爵乡侯,增加食邑,前后共五百户。还封他为中垒将军,封其子郭详为骑都尉。同年,追谥郭太后父亲郭永为安阳乡敬侯,母亲董氏为都乡君。并升郭表为昭德将军,加金章紫绶,赐位特进。封郭表次子郭训也为骑都尉。

曹叡乃甄皇后之子

后来郭太后的姐姐、孟武的母亲郭昱去世,孟家想要厚葬,并起祠堂,郭太后以文帝首阳陵薄葬相喻,要求不得违制。

然后《三国志》就突然来了一句:“(明帝)青龙三年(235年)春,后崩于许昌,以终制营陵。三月庚寅,葬首阳陵西。”这中间转折太过突兀,就不免让人生疑。

裴松之在注《三国志》时引用的几则史料,大略弥补这个历史空白。

按《魏略》,曹叡即位,追究生母甄皇后死因,郭太后即“以忧暴崩”。甄皇后当初被赐死时,将曹叡托付李夫人。郭太后去世后,李夫人将当年甄皇后被郭太后谗杀,及死后被发覆面的惨状和盘托出。曹叡听后哀伤不已,即下令如当年甄皇后故事,将郭太后也被发覆面下葬。

《汉晋春秋》则说,当年甄皇后下葬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曹叡一直心怀怨恨。他登基后,多次向郭太后询问当年生母死因,郭太后被问得恼了,就说:“这是先帝(指曹丕)杀了你母亲,为什么来问我?你为人子,难道要向亡父追仇,为了前母枉杀后母吗?”曹叡大怒,就逼死郭太后,并如当年葬甄皇后一般,将郭太后被发覆面,以糠塞口下葬。

《资治通鉴》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载。

如果再考虑到郭太后是死在许昌宫,这个说法就更值得深究了。

更奇怪的是,郭太后去世后,曹叡晋封郭表为观津侯,并增邑五百户,连上以前共一千户。升郭详为驸马都尉。青龙四年(236年),改封郭太后父亲郭永为观津敬侯,母亲董氏为堂 阳君。追封郭太后的兄弟郭浮为梁里亭戴侯、郭都为武城亭孝侯、郭成为新乐亭定侯,并派使以太牢之礼祭祀。郭表去世后,由其长子郭详袭爵。又分郭表爵,封其第三子郭述为列侯。郭详去世,其子郭钊袭爵。

《军师联盟》中郭后为司马懿妻张春华义妹

关于这一点,有人认为,郭太后亡后,曹叡还继续为其家族加官晋爵,因此曹叡逼杀郭太后说不成立。但如果对比一下甄家和郭家的封拜,就可以看出,郭家封拜可以说是小得可怜。至于为什么还要继续加官晋爵,我想这也是汉以后“以孝治天下”,堵一下悠悠众口罢了。

陈寿对文德郭皇后的记载遮遮掩掩,也许就是一种春秋笔法,故意让后人去怀疑、查证。我只是好奇,他何至于如此?难道真是如《军师联盟》所述,文德郭皇后和司马家有什么不可告人的联系?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

0 阅读:23

群众魏蜀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